玩笑過火就等於取笑、嘲諷,這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大忌。明智的人都懂得開玩笑的分寸,與人開玩笑,應是幽默詼諧而無傷大雅,不傷人自尊。
同事們在一起聊天時,總喜歡說些有趣的事,以此來給工作之餘增添開心的笑聲和情趣。但是,有些人卻常拿別人的過失、缺陷作為樂趣和笑料,用揭別人的短來換取笑聲、尋開心。如此拿人取樂,是一種不良行為。它雖然也能引出笑聲,但同時也給被談論者帶來苦惱和怨恨,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社交講堂
同事相聚,大家開開玩笑,相互取樂,說話不受拘束,原本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樂極生悲,因開玩笑而使對方不快的事情也常常遇到。因此,有的人認為談話時開玩笑應該避免。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連開玩笑的話也不許說,那麼生活也未免太乏味了。隻是在這裏要說明的是,要注意開玩笑的方法,不開過頭的玩笑。
開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麵對的對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來講,人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狡黠聰明。第二種人,敦厚誠實。第三種,則介乎兩者之間。對第一種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使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高下。第二種,敦厚誠實者,則無還擊之計,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喜歡和大家一齊笑,任你如何把他取笑,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怒。對第一、第二種人,你可以看看對方的情形,而知道能否開玩笑。惟有介乎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最應認真對待。這種人大概也愛和別人笑在一起,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機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則變為惱羞成怒、反目不悅,如果是女的就獨自痛哭一頓,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之前,首先,認識對方,最為安全。其次,要適可而止。開玩笑,一兩句說過便完了,不要老是開一個人的玩笑,也不要連續開好幾個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來非議。
開玩笑本來是一種調解談話氣氛的良好方式,但使對方太難堪了,亦非開玩笑之道。你笑你的同學考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上了當而蝕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跤……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件,你卻拿來取笑,不僅使對方難於下台,且表現出你的冷酷。同樣地,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資料,如斜眼、麻麵、跛足、駝背等,別人的不幸你應該給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談話的人中,有一位在生理上有缺陷,那麼在談話中,最要避免易使人聯想到缺陷方麵去的笑話。
會開玩笑的人,能讓人在一片歡笑中記住他的風采,並對他產生親近感。在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開玩笑或許就可成為緊張局麵的緩衝劑,使同事之間消除敵意,化幹戈為玉帛。玩笑有時還可以用來委婉地拒絕同事的要求或進行善意的批評等。
熟人之間相處,免不了開開玩笑,這樣可以融洽關係,活躍氣氛,增強團結。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分寸,開玩笑也要適“度”。如果過了度,做出有失禮儀的事,則其效果肯定也將適得其反。
掌握開玩笑的“度”,簡單些說,要因時、因人、因內容和因場合而定。
開玩笑要看時間——當別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和煩惱時,情緒比較低沉,常常需要的是安慰和幫助,如果這時去打趣逗笑,便不合時宜了,弄不好,人家還以為你是幸災樂禍。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也會有不同的情緒。例如:工作不順利,遭到領導批評,家庭發生矛盾,等等,情緒都可能會出現低落。這時,就不適宜去開玩笑。
開玩笑要看對象——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豁達大度,有的人則小心多疑。對不同個性的人,要做到因人而異。同樣的玩笑,對有的人可以開,對其他的人就不能開,對男性可以開,對女性就不能開,對青年人可以開,對老年人就不一定能開。如果不注意各人的特點和承受能力,就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本來是一次比較愉快的聚會,結果也可能弄得不歡而散。
開玩笑要講究內容健康——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這是故意揭別人的“瘡疤”,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津津樂道男女之間的隱私,繪聲繪色地傳播庸俗、無聊甚至下流的情節,這是在尋求感官的刺激;捕風捉影,以假亂真,把小道消息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這是不負責任的低級趣味。凡此種種,都是屬於格調不高、內容不太健康的玩笑。開玩笑的內容一定要清新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雅,所開的玩笑要帶有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開玩笑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得到陶冶。
開玩笑要看場合——當別人在專心致誌地學習和工作時,不應去開玩笑,以免分散其注意力,影響別人的學習和工作。在一些比較嚴肅、緊張甚至是悲哀的場合和氣氛中,如參加莊重的集會或重大的活動,包括平時參加各種會議時,也都不能嬉笑打鬧,以免衝淡現場的氣氛。在公共場合和大庭廣眾之前,也應盡量不要打趣逗笑,因為人多嘴雜,容易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誤會。
玩笑的目的在於“玩”,千萬不要把玩笑開得過火。如果玩笑話讓人覺得受嘲弄,被“涮”了,那就過了,弄不好還會產生矛盾,造成損失。
言語給人的傷害往往勝於刀傷。談論別人的短處以取樂是一種低級庸俗有害無益的說話方式。這種方式引來的笑聲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很容易鬧出事端來。由於你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心,你將結下夙敵。同時,也有損於你的社交形象,人們會認為你是個刻薄饒舌的人,會對你產生反感、戒心,因而對你敬而遠之。把談論別人的缺點當作樂趣,實在是一件損人而又不利己的事。
去梯言——
取笑別人的短處,不如欣賞對方的長處。用望遠鏡看別人,把放大鏡對準自己,取長補短,而不是拿己之長比人之短,才是高明的社交之道。
情景故事
總公司的市場經理M初次來辦事處指導工作,中午請部門同事一起吃飯,席間談起一位剛剛離職的副總王琳。入職不久的D說:“王琳脾氣不好,很難相處”。M說:“是嗎,是不是她的工作壓力太大造成心情不好?”D說:“我看不是,三十多歲的女人嫁不出去,既沒結婚也沒男朋友,老處女都是這樣心理變態。”
聞聽此言,剛才還爭相發言的人都閉上了嘴巴。因為,除了D,那些在座的老員工可都知道:M也是待字閨中的老姑娘!好在一位同事及時扭轉話題,才抹去M隱隱的難堪,而事後得知真相的D則為這句話悔青了腸子。
問題分析
故事中的同事D因為在眾人麵前議論其他同事的“難言之隱”,令其他一位有著同樣“難堪”的同事感到很不自在,影響了彼此的同事關係。所以,在職場中,“長舌婦”最令人討厭。
在社交場上,尤其是眾人場合,人與人之間避免不了互相議論,互相評價,比如某人氣質絕佳,某人人緣不錯,某人是個滑頭,這個人可交,那個人不可交等。可以說,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成為其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料,也正因為從別人的口中,人們才能真正認識到社交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對他人過多的議論和評價,並不受人歡迎。在辦公室裏,如果你熱衷於和同事們三群兩夥地談論其他同事,很可能不久,你也會被其他同事所談論和評價。如果大家談論的是你的某個優點或長處,評價的是你的某個能力或強項,那還好說,說明你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還是很強的,人緣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是你的某個缺點、某次蠢事被大家得知而正在爆料,那對你的影響可就是負麵大於正麵了。
社交講堂
辦公室是個特殊的場合,同事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與同事交談,不能像和朋友交談那樣可以無所顧忌,直來直去,也不能像同家人那樣可以任意地點評某人好,某人壞。相處久了的同事還要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何況是初來乍到的新職員,所以在不十分了解同事們的背景情況下不要私自做評價,也不要議論是非。在不了解公司內情的時候,不要在同事麵前議論和評價公司。
人人都不喜歡聽議論之詞,尤其是負麵的議論和評價,即使議論的中心不是你自己。所以,當有人在你麵前評價或議論另外的同事時,你可以不必認真,左耳進右耳出,不必就此話題深入挖掘。在遇到人們議論的場合,你也可以借故躲開,不參與討論。
如果你是一個健談的人,在與同事交談時,話題又是以“人”為中心,這時你不妨在人麵前多談一談某人的好話。在背後說某人的好話,要比背後議論或評價此人的“不好”,所帶來的影響力絕對不同。
因為喜歡聽好話是人的天性。當來自他人的讚美使其自尊心、榮譽感得到滿足時,人們便會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悅和鼓舞,並對說話者產生親切感,這時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因一句好話而縮短、靠近,而這自然就為交際的成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人總是喜歡別人奉承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受到別人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奉承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奉承話,卻還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在背後說別人好話,或通過第三者向人傳達好話,遠比當麵恭維別人說好話的效果好得多。因為在背後說的他人的好話,是很容易就會傳到對方耳朵裏去的。
假如你當著上司和同事的麵說上司的好話,同事們會說你是在討好上司,拍上司的馬屁,從而容易招來周圍同事的輕蔑。另外,這種正麵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還會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險。同時,上司臉上可能也掛不住,會說你不真誠。與其如此,還不如在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捧一番”。而這些好話,總有一天會傳到上司耳中的。在背後讚揚別人,能極大地表現說話者的“胸懷”和“誠實”,有事半功倍之效。來看下麵這例:
有一位員工與同事們閑談時,隨意說了上司幾句好話:“劉經理這人真不錯,處事比較公正,對我的幫助很大,能夠為這樣的人做事,真是一種幸運。”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了劉經理的耳朵裏。劉經理心裏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員工的形象,也在劉經理心裏上升了。就連那些“傳播者”在傳達時,也忍不住對那位員工誇讚一番:這個人心胸開闊,人格高尚,難得。
可見,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好話時,絕不會感到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設想一下,若有人告訴你,某某在背後說了許多關於你的好話,你能不高興嗎?這種好話,如果是在你的麵前說給你聽的,或許適得其反,讓你感到很虛假,或者疑心對方是否出於真心。為什麼間接聽來的便會覺得特別悅耳動聽呢?那是因為你堅信對方在真心地讚美你。當你直接讚美對方時,對方極可能以為那是應酬話、恭維話,目的隻在於安慰自己。要是通過第三者來傳達,效果便會截然不同。此時,當事者必定認為那是認真的讚美,沒有半點虛假,從而真誠接受,還對你感激不盡。
多在第三者麵前去說一個人的好話,是使人際關係融洽的最有效的方法。你可以對同事說:“某某同事經常對我說,你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相信對方的心情必定是愉悅的。因為這種讚美比起一個魁梧的男人當麵對你說“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讓人舒坦,更容易讓人相信它的真實性。
去梯言——
與其對別人的“不好”津津樂道,不如多宣揚對方的“好”。當你的好話在背後說時,會被人認為是發自內心的,不帶個人動機的。其好處除了能給更多的人以榜樣的激勵作用外,還能使被說者在聽到別人“傳”過來的好話後,更感到這種讚揚的真實和誠意,從而在榮譽感得到滿足的同時,增強了上進心和對說好話者的信任感。
情景故事
某公司的幾個女同事聚在一起吃午餐,聊著聊著,就開始發揮某方麵的專長,批評起這個部門的主管不好,那個部門的主管看起來色迷迷的。連董事長的兒子、女婿也難逃一劫,一個一個被拿出來評頭論足一番。幾個女人七嘴八舌的,東一句西一句,越說越起勁。她們炮火隆隆,比起美伊戰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當她們聊到精彩部分時,看到行政部門的小劉拿著便當走過來,就熱情地叫他過來一起用餐。多了位聽眾,女人聊閑話的功力更是發揮到極致。一位陳小姐正在批評剛上任的男經理,她悻悻然地說:“哼!什麼都不懂,還老是擺個臭架子,依我看,我們小劉都比他強多了。小劉!你說是不是啊?”小劉正低著頭吃飯,無端端被卷入這場戰局裏,為了阻止這個話題繼續,小劉忽然抬起頭來,望望四周,神秘兮兮地說:“但是,我聽經理說過他非常欣賞你,還想約你出去看電影,到底他約了沒?約了沒?”大家聽了,原本一肚子的話頓時卡在喉嚨裏,眾人眼光不約而同地集中在陳小姐泛紅的臉上。這下子,陳小姐可成了八卦新聞的最佳女主角。
其實,新上任的經理,人才和品德都出類拔萃,暗戀他的人數不勝數,哪裏會去喜歡一個成天在背地裏說人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女人呢?這隻不過是小劉為了耳根清淨,虛晃的一招罷了。小劉的這招還真管用,接下來的時間裏,大家都低著頭默默無語,幾個狐疑的目光輪流在陳小姐臉上打轉。說人者人恒說之,陳小姐終於嚐到被人在背後論長論短的滋味了。
問題分析
在工作的空檔說些無關痛癢的是非,可以有效地促進同事間的情誼,為平淡的工作增添一些色彩。但是這種行為一旦變成了不實的謠言,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了。如果你散播了不實的謠言,不管你再怎麼強調你隻是“聽說”,不管你之後如何道歉補救,傷害已經造成。換成你是當事人,你做何感受?
生活中不免有許多“說閑話的人”,這些人的特征是到處閑扯,傳播一些無聊的、特別是涉及他人隱私的謊言,在背後對他人品頭論足。雖說古人早有“謠言止於智者”的忠告,但智者畢竟很少,謠言總是會被傳來傳去。
愛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無中生有,製造“八卦”新聞,也許隻當作玩笑,並無惡意,或者心直口快,但無論怎樣都有意無意間對他人造成了傷害。要知道,語言傷害有時會超過人身傷害,因為語言上的傷害是傷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一句侮辱性的語言完全可能毀掉深厚的友情,一句無心的評論很可能破壞了你與同事間的感情。
當你在背後說了一大堆有關別人缺陷的話,你的言語就像牆上的釘子一樣,在別人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疤痕。這就好比用刀子刺進了別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疤痕都會永遠存在。言語對人的心靈所造成的傷害,再多的彌補也無濟於事,因此,當你的言語傷害別人的時候,不管怎樣總要留下退一步的餘地。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發現有過用不禮貌的言辭來評論別人的事?你要懂得,當你在用這樣的語言評判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可能正被別人這樣評判。
社交講堂
不要在背後議論別人能夠做到,但無法控製別人的嘴巴。對於別人背地裏怎樣評價自己,應放開度量,不去追究。至於對誹謗的最好回答,就是無言的蔑視。
黃炎培先生曾經現身說法:“人家的毀譽,不必計較。我小時因為窮,為別人鄙視,屢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絕,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嶽父王筱雲先生賞識我的文章和楷書,才成全我的婚事。不久在科舉場中,我露了頭角,賀者盈門,都說早就看出此兒不凡。及後參加革命,遭逮捕,險被殺頭,立時聲譽驟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兒了。適避難歸來,稍利事業,乃又受稱譽。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時刻力求上進。猶如逆水遊魚,至為艱苦。”
一個人的“名聲”往往容易毀於“人言”,常言說的“人言可畏”就是這個道理。黃炎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言”,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沒有事實根據的“人言”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於一時,但不久定會敗露。一個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