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別人在你麵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的行為,你應該端正態度,認真考慮這種事。因為說他人壞話的人,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講話者的心理及原因,對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處。
當別人對你說第三者的壞話時,無論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須保證做到一點,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時還得充分了解對方,如果發現對方是無緣無故,隻是天生有背後說第三者壞話的習慣,那麼你就得注意,在以後的應酬中有意識地疏遠他。
如果別人有什麼缺點,你可以尋找適當的機會當麵向他提出,或者容忍、視而不見。總之,無中生有、惡意誹謗別人的做法絕不可取。
去梯言——
有沒有說話的藝術,講不講說話的方式,是衡量一個人社交能力的一把尺子。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讓自己的有口無心而毀掉了你的人緣,失掉了你的人格。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說別人的壞話,換來的是慘痛的代價。
情景故事
喬先生剛剛調入某局1個月,由於他處處小心做事,每每笑臉相迎,所以同事們對他的態度也頗為友善,竟不曾遇到他所擔心的任何麻煩。一天,全科室的人決定一塊兒去聚餐,也邀了喬先生。席間,大家有說有笑,無所不談,其中有一名同事與喬先生最談得來,幾乎把局裏的種種問題,以及科裏每位同事的性格、缺點都盡訴無遺。喬先生一時受寵若驚,加之對局裏的人事一無所知,確實很珍惜這樣一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事,彼此顯得相當投機,於是就開始放鬆自己的防衛,便將1個月來看到的不順眼、不服氣的人和事統統向這位同事傾訴而後快,甚至還批評了科裏一兩個同事的不是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不料由於對這位同事了解甚少,這位同事不出幾日便將這些“惡言”轉達給了其他同事,立刻令喬先生狼狽之極,也孤立之極,幾乎在科裏沒了立足之地。這時喬先生才如夢初醒,後悔不該一時激動沒管好自己的嘴巴。
問題分析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忌交淺言深,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辦公室,它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不能忽略。
你剛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同事對你表示友善而歡迎的態度,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說有笑,無所不談。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最談得來,樂意把公司的種種問題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全部對你訴說。你本來對公司的人事一無所知,自然也很珍惜這樣一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事,彼此談得相當投機。你開始降低自己的防衛,看到什麼不順眼、不服氣的事情,也與這位同事傾吐,甚至批評其他同事的不是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
如果對方永遠是你的忠心支持者,問題自然不大。但你了解這位同事有多少?要知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麼知道你與對方不過數月的交情,比他與其他同事的感情來得深厚?為這一時之快,你把不該說的說出來,對方手上便有了一張王牌,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評過其他同事的話公之於眾,那時你在公司還有立足之地嗎?
社交講堂
同級的行政人員,常會聚在一起談論公事。當某主管欲提升下屬向你征詢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言,因為你的表現可以反映你的形象。
如果你覺得這位職員十分突出,“他是個很好的助手”這類評語太空泛了,同事會認為你不夠細心。應該列出一些特別例子以加強分量,這樣才顯出你的觀察力過人。例如說:“他往往能說服一些固執的顧客去嚐試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將來這人在適當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那麼你的聲譽同樣會提升。
要是你認為此人頗為能幹,但有些方麵仍不足時,可以有所保留地說:“我跟他接觸不多,不能妄斷呀!”這樣,你並沒有說他不能任新職,但如果以後他表現叫人失望,也與你無關。
若你對此人根本沒有好感,索性說:“我不會推薦他!”但不必詳加解釋。總之,無論是你體驗過的,或道聽途說的,都不必再提。重點隻是,你相信他不能勝任新職,所以不便推薦。
“禍從口出”,有時表現為不顧後果的頤指氣使。有些人習慣了以“惡人”姿態出現。很多人對這類人會抱有戒心。或許,你曾見過這樣的例子:某人在開會時,疾言厲色,令在場諸人包括老板都不敢多哼一句,結果他獲得了全麵的勝利。
這些例子多有其背後的因素,如他早已取得一定地位。在這件事情上,有絕對把握,加上其他人等本身完全沒有支持力,才會有如此一麵倒的情況。又或者,某些行業確實需要一定的“暴力”。一般的情況是,表現粗暴與否,除看環境外,這種表現,同時是在向人表示,你是失去了自我控製。同時,向老板、上司、同事們咆哮,是永遠不會被原諒的,隻會造成仇恨。還有,你永遠沒法知道將來自己會依靠哪一個人,因一時脾氣而開罪人家,大有可能有“報應”!
“禍從口出”有時又表現為不負責的傳播謠言或小道消息。辦公室裏,有人特別喜歡向你傾訴心事。可是,知道別人太多的私事,卻不是好事。尤其是在辦公室裏,更有可能平白給自己惹來麻煩,甚至埋下定時炸彈。
同事間因為夾雜了利害關係、人事關係,今天的好搭檔,明天卻有可能變成對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最好別輕易將感情放到同事身上,隻要合乎禮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下一回,當某同事向你訴苦,不妨改變一下態度。依然關心對方,但不要單獨關心。即是說對方找著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開導他。對方講的是私事,倒不妨客觀地給他分析,但提意見時請避重就輕。“我以為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見並不全麵,奉勸你重新將整件事分析,再決定對策。”若對方煩的是公事,那麼你隻宜當聽眾了,以免卷入無謂的漩渦。
在許多時候,你一時口快,或者誤以為對方早已知曉,總之是無心之失,將有關某同事的小秘密泄漏了出來,怎麼辦?
例如,你與某甲吃午飯,某甲明明與某乙表麵上很友好,所以你以為對方一定對某乙之事了如指掌,於是說話隨便得很。你問:“某乙那天碰釘子,真是倒黴!”對方瞪著雙眼反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當下,你明白碰釘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補救”?
你可以這樣答複對方的問題:“我是說某乙那天遲到卻碰巧遇到上司罷了。”隨便找一個小事談談,裝作一派漫不經心,然後快快另找一個話題,將對方的注意力分散。
這種錯誤,其實隻有你自己知曉,所以沒有慌亂的必要。裝作無知,擺明你是什麼也不知道的。這樣,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碼泄露的人不是你!當然你更萬萬不該自動向當事人謝罪。
在很多情況下,你隻應該做個聽眾。如你的兩位好同事由親密戀人宣告各走各的路,而他倆又分別向你訴苦,數落對方的不是。本來,別人的情史跟你無關,但礙於同事一場,你是沒有理由掩耳跑開的。其實,做個聽眾倒是不妨的,隻是最好別做唯一的聽眾,因為容易陷自己於困境。總之,保持距離乃是上上之策。不參加意見,也不費神去理解,對你有益無害。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隻會給他人造成不快,讓人覺得你不被信任。而如果你對不太了解的人敞開心扉,大發感慨或發泄不滿,甚至訴苦心事,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悲觀懦弱的人,這對人際交往是不利的。
去梯言——
初來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探聽、少說話,是盡快適應職場新環境的明智之舉。對不了解的人和盤托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是不理智的。
情景故事
任愚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他和同事侯金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任愚備了一些酒菜約了侯金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任愚向侯金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來到深圳,好不容易才在這家公司找到工作。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任愚在深圳踏踏實實幹了3年後,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侯金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侯金為業務部副經理,任愚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任愚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侯金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侯金便找到總經理,向總經理談了任愚曾被判刑坐牢的事。知道真相後,任愚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問題分析
任愚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這本來是他出人頭地的一副好牌。可惜他不懂得出牌的奧妙,亮出了一張臭牌,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未被重用。
隱私是一種個人的收藏品,因為再好的朋友也可能由於某種原因感情破裂,如果他了解了你的隱私,那麼到時你的秘密可能人盡皆知;如果你了解了他的隱私,他必定又會對你心存芥蒂、百般防範。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裏,都有一片私人領域,在這裏埋藏了許多心事。心事是自己的秘密,隻能留給自己,千萬不要隨便說出口,也許它會成為別人要挾你的把柄,到最後讓你追悔莫及。
社交講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裏不願為人知的事情,但總有些人守不住自己的秘密。同事之間,哪怕感情不錯,成了哥們兒,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你的秘密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尤其在大公司中,因為人多,難免會有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事情發生。而有許多人正是善於鑽營奔走、挑撥離間。每逢公司有人事上的升遷調動時,不僅流言滿天飛,同事見麵亦是言不由衷,尷尬萬分。何以會有這種情形?當然是有人泄露了人事上的機密,於是乎加油添醋,以訛傳訛,搞得人心惶惶,既破壞公司的和諧,更影響士氣。
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給了同事,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同事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從而對你的形象造成傷害。還有,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不可能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一般說來,個人的秘密大多是一些不甚體麵、不甚光彩甚至是有很大汙點的事情。這個把柄若讓人抓住,你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削弱。
既然秘密是自己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同事講,你不講,保住屬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什麼壞處;如果你講給了別人,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別人會以此為把柄攻擊你,使你有口難言。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要想成為贏家,一定要嚴守自己的秘密,不可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務必做到“守口如瓶”。與人推心置腹,可以贏得朋友。但你若滔滔不絕,忘了留點隱私和機密,你的禍端就可能由嘴產生。
如果你是上級所賞識的人,遇到有升遷的機會時,你的上司必定會召見你,對你的工作、生活等有所垂詢慰勉,此時不管你的上司是否對你有具體的承諾,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如果你能做到這個境界,那麼你才會讓別人認為你是可共大事的人。公司的老板往往會對守口如瓶的人進行提升,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這類人是身心成熟的。
要做到嚴守底牌的最好辦法是以靜製動,或是幹脆置之不理。如果說你的地位重要到能夠引起人們的期待心理,此種情況更是如此。即使你必須亮出真相,也最好避免什麼都和盤托出。不要讓人把你裏裏外外一覽無餘。你決心要做的事一旦披露,就很難獲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評。如果事後結局不佳,則你更易遭到雙倍的不幸。
另外,切記不要抱怨訴苦。惡意中傷總是瞄準你的痛處或軟肋,而這些人肯定是你親近的人。一副心灰意冷的樣子,隻會引得別人拿你取笑。心懷惡意的家夥總是想方設法惹你生氣,他們想盡辦法來刺痛你已結痂的傷口。聰明人應當對不懷好意的人置之不理,並且深藏起你個人的煩惱或家庭的憂慮,因為即使是命運女神有時也喜歡往你的痛處下手。你的那些好事或不好的事,都應深藏不露,以免前者不脛而走,後者煙消雲散。
一定不要和盤托出全部真情,並非所有真相皆可講。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會輸掉人生的很多機會。
去梯言——
讓他人了解自己的隱私和主動了解他人的隱私都有很高的危險係數。為慎重起見,你應該把與隱私有關的事物拒之於門外。與人交談時,盡量不涉及隱私話題。
情景故事
張峰比周明晚來公司半年,和周明同屬一個部門,隻是分在了不同的小組。張峰平時總是憨憨地笑著,偶爾也和同事們開玩笑。他在部門裏算最年長的——35歲。現在廣告公司的人員都趨向年輕化,公司改組,請走了好幾位年過30的“老朽”。沒想到,張峰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現在倒成了周明的領導了。
周明對張峰是有些好感,覺得他挺樸實的。況且,他是來自農村的人,能夠到北京發展,並且到這家比較有實力的公司,他的閱曆肯定豐富。除了憨,他的節儉也給同事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時候周明感覺工作上一定要跟對人,這次改組成了張峰的下屬,周明挺滿足的:有張峰的關照應該不會吃虧。
接著公司有了一個很大的項目,小組成員都會拿出自己的方案,最後擇優選用。偏偏新官上任的張峰遲遲不開會商討。這是怎麼回事?急性子的周明找到了張峰,他的回答是:“公司剛改組,開始不會好做的,這次的策劃由周明來做。”周明無話可說了。按照公司的規定,隻有參與了策劃才有錢掙,好點子會有額外獎金。成功的策劃是可以名利雙收的,張峰此舉顯然有他的意圖。幾次事後,周明發現張峰實際上很有心計,會取巧。他的策劃有很多是從別人那裏信手拈來的,改頭換麵推出去。他還會把大家的好點子融合在一起,變為自己的。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周明才真正認識了張峰。那次周明出差3天回來,發現應由周明做的好幾個方案都由張峰接手了,周明的創意,張峰的署名,並且有一個方案受到客戶的讚許,老總發給張峰為數不少的獎金。周明憤怒了,找到張峰,周明還沒有開口,張峰就歉疚地對周明解釋,說客戶要得太緊,實在沒辦法,本來隻是想拿周明的策劃書應付一下,想不到客戶很是滿意,隻好做了出來。還說他跟老板說過了,獎金分文不要。話說到這,不好再說什麼,工作上的摩擦在所難免,況且他是周明的直接上司,隻要客戶滿意……
想不到過兩天,張峰走了!是因為那份贏得獎金的策劃書,另一家公司把他挖走了。他把周明的客戶也帶走了,還有公司的好些客戶……他走得實在是太突然了,公司為此一下子陷入低穀。後來周明明白了,因為他遭遇過貧窮、艱辛,所以向往成功,也更要不擇手段。一個從小地方來的人,能在大城市紮根,本身說明他很不簡單。可一年多來,誰都認為他憨厚實在。
問題分析
這件事給周明的教訓是,有些人是很可怕的,可怕的人在別人不知道他(她)潛在的內心,他(她)可能在向你微笑時,從背後戳一刀。所以對於麵似忠厚的人,在沒有了解他的真麵目的時候,得防著他一些。畢竟難免遇到這種人,或要與這種人相處,對他冷淡也不對,表麵上還要客氣。
有時你真心待人,對方卻不能真心待你,這讓你感到很生氣。所以在交往中要不時告誡自己什麼人值得交往,什麼人你得提防他。
自我保護意識差,對人不設防,不懂得如何結交自己利益上的盟友和支持者,遇事顯得十分孤立被動,招架不住小人的攻擊,不懂得如何躲避子彈,使自己時時處處暴露於對手的槍口之下,這種犧牲是毫無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