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信息基礎上的判斷
之所以會存在“定位效應”,也有著一定的客觀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做判斷的時候很少有機會得到完整的信息,大部分的判斷和決策都是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基礎上的。例如,企業要為下個年度製訂銷售指標,就會參照今年的銷售額再根據市場情況進行一點調整;醫院要預計下個月病人的數量也會根據這個月病人的數目進行調整。
毋庸置疑,在對不確定事件做判斷時,定位調整是非常有用的一個方法。但是,人們在對不確定的事情進行判斷時,往往是非理性的。大多數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被已有的信息錨住而步入調整不足的誤區,不利於形成正確的判斷和理性的決策。因此,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寧願“固執”地拘泥於無用的初始信息。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能力並不比別人差,主觀上卻總是覺得自己不行,對自我的評價過低,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畏首畏尾,喪失自信,什麼都不敢去嚐試。結果總是錯失機會,一事無成。
對自我的期望過高
否定自己、喪失信心源於人們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或者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我能力和行動的一種偏低認識的情感品質,會限製人們潛能的發揮。據心理學家分析,對自我的期望過高是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中,有很多人用過高的標準來審視自己。在這種標準的要求下,去奮鬥、努力,但很多時候事情的結果可能和自己的標準相差一大截。這時,人們對做事情的熱情頓時就會減少許多,進而否定自己,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不行。俗話說:“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會有多大。”過高的期望常常會帶來過多的失望,這種失望一旦產生,就會影響人們做事的積極性。而當其屢戰屢敗,長期生活在消極之中,自卑心理自然就會產生。
在攀比中失敗
攀比也會導致自卑心理的產生。人與人天生就是有差距的,一個皇子和一個農夫的兒子肯定是不一樣。後天的環境也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當人們看到別人的才學,看到別人的富有,心理可能就會出現不平衡,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對自己全麵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會妄自菲薄,此時,自卑心理自然就產生了。這種由攀比心理產生的自卑感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因為總是和別人的長處進行比較,難免會產生失落,繼而就會否定自己,阻礙自己前進。
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很癡狂地喜歡上某事或某物,對其高度關注和依賴,一刻也離不開,如酒鬼嗜酒成性,賭鬼走到哪賭到哪,球迷會不惜一切代價追隨著自己的偶像在全世界奔走。為什麼人們會達到這種癡狂的程度呢?
心理依賴的普遍性
成癮性是指在生命的過程中,心理和生理上接受到某種刺激後產生愉悅感,興奮感。這種反應多次重複,人們就會喜歡上這種感覺,繼而渴望得到這種刺激,形成依賴性,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癮而離不開它了。
在人類進入文明以後,成癮性就伴隨著人類社會。例如,酒癮、煙癮、吸毒、賭博等,還有如潔癖、棋迷、球迷、甚至是現在的網癮、追星。雖說它們之間有差別,但都有著共同的心理機製。
心理愉悅感的獲得
成癮性和心理,生理都有關係。例如,酒、煙、毒品,這些物品能夠對人們的神經造成某種刺激,並從這種生理的快感中獲得美妙的心理享受,使心情格外的興奮或愉悅。久而久之,迷戀上這種感覺,並對造成這種感覺的物品產生依賴。當然,人們之所以會渴望這種美妙的感覺也是有一定的心理誘因的,這樣的人生活中可能經常感到憂愁或痛苦,或者心靈沒有寄托,孤獨寂寞,為了擺脫這種痛苦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麻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