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大的實力派軍閥是怎樣煉成的?(2 / 3)

一群饑腸轆轆、形同散沙的士兵,如何與孫策的虎狼之師較量?皖城隻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便淪陷了。三萬士兵放下武器當了俘虜,劉勳的家眷們也悉數成為階下之囚。一支龐大的武裝就這樣灰飛煙滅。孫策把三萬俘虜遷往江東,留下部將李術統領三千人馬鎮守皖城,堂兄孫賁、孫輔二人率八千兵馬駐紮彭澤,截殺劉勳。

老巢被端,自己的妻子兒女統統被俘,劉勳氣急敗壞,急忙回師,欲奪回皖城。行至彭澤時,孫賁、孫輔的伏兵突然殺出,劉勳大敗。

原本劉勳握有數萬人馬,算得上是實力派軍閥,如今耗光了家底,幾乎成了一名光杆司令。他既悔且恨,咬牙切齒,可是他還有實力挑戰孫策嗎?

劉勳左思右想,想到了一個人,隻有這個人會幫他。這個人就是孫策的殺父仇人、荊州牧劉表麾下大將黃祖。

劉勳派人快馬加鞭去找黃祖求援。

黃祖不得不出手。

孫策的崛起令黃祖深憂,甚至恐懼。孫策不是一個記仇的人,但有一大仇他不能不記;他不是一個嗜殺的人,但有一個人不能不殺。這個不能忘的仇,是殺父之仇;這個不能赦的人,是殺父仇人黃祖。因此對黃祖來說,與其坐等仇家前來討命,不如聯合劉勳,共同對抗孫策。

來自荊州的五千兵馬沿水路東進,救援劉勳,主將是黃祖的兒子黃射。仇人也來蹚這渾水,孫策殺機畢露,整軍再戰。江東男兒奮勇作戰,大破劉勳、黃射聯軍,劉勳麾下兩千多人投降。此時劉勳心灰意冷,向北逃竄,投奔曹操去了。黃射損兵折將,見勢不妙,亦不敢戀戰,撤回荊州。

孫策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挾勝利之威,幹掉殺父仇人。他集結數萬精兵以及一千艘戰船,從水路進軍,直撲黃祖老巢。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八日,孫策的江東兵團進抵沙羨(今湖北武昌),擺開與黃祖決戰的架勢。黃祖是荊州牧劉表最為倚重的大將,劉表深恐有失,急遣侄子劉虎、大將韓晞率五千精銳長矛兵火速增援。

三天後,即十二月十一日,雙方的會戰開始了。

當初正是黃祖一箭射死孫堅(公元191年),才徹底扭轉荊州的戰局。正因為孫堅之死,袁術在荊州混不下去,不得不輾轉到了揚州。不過劉表萬萬沒想到,八年後,孫堅的兒子又殺回來了,而且兵力更加強大。

孫策是出色的兵法家,或者說,他是軍事天才。曹操也是天才,但常吃敗仗,孫策卻總是無往不利。沙羨之戰是孫策出道以來最大的一場決戰,他將再一次令敵人蒙羞,令世人震驚。

前來增援的五千名精銳長矛兵未能頂住江東兵團狂風暴雨般的進攻,陣前指揮韓晞被孫軍擊斃。韓晞一死,荊州兵為之喪膽,紛紛奪路而逃。黃祖怎麼也沒料到自己會兵敗如山倒,他逃得太匆忙,甚至沒來得及給家人安排一條退路,其妻兒糊裏糊塗地淪為戰俘。劉表引以為傲的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死於戰場及溺水而亡的荊州士兵多達數萬,六千艘戰船落入孫策之手!孫策僅憑一千艘船,繳獲敵船六千艘,戰果驚人。

孫策很想長驅直入,擒殺黃祖以報父仇。可他是個頭腦冷靜之人,劉表雖遭此重創,但荊州兵力、財力都頗為雄厚,這塊硬骨頭一時間是啃不動的,不如見好就收。自己還年輕,要報仇時間還多的是。

比複仇更重要的事,是奪取豫章。

打從聽了太史慈對豫章郡守華歆的評價,孫策便有了窺視豫章之誌。華歆雖說品德無缺,但值此亂世,光靠品德的力量顯然不夠。說到底,華歆畢竟是知識分子,土匪割據他都沒辦法,如何能抵擋孫策大軍呢?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策不想大打出手。對於華歆這樣品格高尚的人,他不忍心動粗,能和平接收城池是最理想的結果。不是所有的戰爭都要流血,戰爭還有另一種不流血的形式叫作外交,一張嘴的作用,有時勝過千軍萬馬。

他派了一名特使前往求見華歆,此人是前會稽郡守王朗的下屬虞翻。當時華歆與王朗齊名,都是名重一時的名士,孫策奪取會稽,非但沒有殺王朗,還將其引為上賓。如今孫策派虞翻去做說客,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要向華歆傳遞一個信息:隻要華歆獻城投降,勢必能像王朗那樣受到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