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北伐:不擴張,就會滅亡(2 / 3)

其一,自北伐以來,僅僅一年時間,將官死了七十多人,包括老將趙雲也病故;幾支王牌軍減員一千多人。這些都是劉備幾十年來從全國各地召來的精英,這些人才不是益州一個郡所能提供的。如果不抓緊北伐,再過幾年,能征善戰的老部隊就要損失三分之二以上,到時拿什麼去跟敵人較量呢?

其二,魏、蜀戰爭是不可能停止的,不去進攻敵人,也要駐紮軍隊在邊境,所耗費的財力物力並不會減少。既然如此,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進攻。

在這篇《後出師表》中,諸葛亮把自己的想法都亮出來了。我們不能不感奮於他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北伐的決定,在蜀國上下是不受歡迎的,國家建立後,人心思定。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文武百官貪圖安逸的思想就會滋長,戰鬥意誌大大削弱,長此以往,國家必定要滅亡。

至於北伐有沒有把握,勝利的機會有多大呢?說實話,諸葛亮也沒底。他在文中最末寫道:“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從這些含糊的用語中,我們依稀可見諸葛亮的信心並不充足。他所能做的,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裏我不禁想起陳獨秀寫過的一首詩,詩中有這麼一句:“男兒立身唯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人生有時不能過分看重成敗,成固然好,敗也要敗得無愧於心,不問會不會贏,隻問有沒有盡力去贏。這就是行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盡力了仍不能做好,也無須悔恨了。

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感動了很多後人,他公忠體國的忠臣形象躍然紙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樹起完美人格的精神標杆。

不過,我還要重申一點,諸葛亮不是完人。

他不是一個好的統帥。在大的方麵,他的視野是很清晰的,比如“隆中對”時提出三分天下的主張,其戰略眼光確非常人所有。但指揮作戰是另一回事,他隻指揮過南征之戰,對付的不過是烏合之眾。要對付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國將士,非他能力所能及。

如果說第一次北伐的失利,他把罪責歸之於馬謖及其他前線將領,那麼第二次北伐的失利,他就沒法指責別人了。

這次北伐,比第一次北伐還丟人。

我們來看這次北伐的主攻方向。第一次北伐,無論是出祁山的主攻,還是在斜穀道的佯攻,均遭失利。那麼這次要從哪條路線出擊呢?魏延當然又拋出走子午道的主張,諸葛亮想都不想就拒絕了。這位蜀國丞相把目光對準一個地方:陳倉。

大家都知道,楚漢戰爭時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當年韓信就是以這裏為突破口,進軍關中。陳倉道是關中通往漢中的一條古道,陳倉在斜穀道(褒斜道)北口郿縣以西,是一處軍事要塞。

然而,對於諸葛亮的進攻,魏國方麵是有所準備的。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都督關右的曹真就作出判斷:諸葛亮一定會吸取祁山失利的經驗教訓,再度出兵肯定不會迂回到祁山。那麼,蜀軍的主攻方向會是哪呢?曹真認為,最可能的方向是從陳倉突破。基於這個判斷,他派將軍郝昭率領一千多人駐紮在陳倉,大力修繕城池。果然不出曹真所料。僅僅十個月後,即明帝太和二年十二月(公元228年,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親率北伐軍數萬人,殺到陳倉城下。

陳倉一直是個戰略要地,其城池向來以堅固著稱,這點諸葛亮也是知道的。然而,當諸葛亮到了陳倉時,他卻兩眼發愣,陳倉的城防幾乎全部重新加固、擴建,較之從前,更是固若金湯。諸葛亮忙派人打聽鎮守陳倉的大將是何許人,當他得知是郝昭時,不由愕然,繼而露出擔憂的神情。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郝昭在關西素有威名,有郝昭坐鎮陳倉,陳倉不容易得手!

郝昭是魏國鎮守西陲的一員將軍,曾多年駐紮金城,那裏是漢人與羌人、胡人混居的地方,非常難管理。公元220年,曹操病逝,關西大亂,麹演等人相繼造反,胡人也聞風而動。值此特殊時刻,郝昭與護羌校尉蘇則當機立斷,在沒有朝廷命令的情況下,果斷出兵,迅速平定四郡叛亂。此役令他威名遠揚,他駐守河西前後十幾年,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外族,都十分敬畏他。

不過,此時蜀軍上下洋溢著樂觀的情緒,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攻破陳倉隻是晝夜之事。因為攻守雙方的兵力實在懸殊,蜀軍有好幾萬人,而魏守軍隻有一千多人,蜀兵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可以把陳倉淹沒吧。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擔憂是對的。第一次攻城,蜀軍就發現這枚釘子真難拔。郝昭憑借堅固的城防工事,給遠道而來的蜀軍當頭一棒。

強攻不成,諸葛亮迅速調整策略,打算遊說郝昭,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派靳詳前去勸降。靳詳是郝昭的同鄉,兩人是老相識,他到了城門之下,便叫喊著讓郝昭投降。郝昭一聽,匆匆跑上城樓,衝著靳詳喊道:“魏國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郝昭的為人,你是知道的。我深受國恩,又是名門望族,怎麼會投降呢?你不必多言,大不了就是一死。你回去跟諸葛亮說,要打就來打吧。”

靳詳沒辦法,隻得回去,把郝昭的話原原本本告訴諸葛亮。諸葛亮不肯罷休,令靳詳再次前往勸降。郝昭不客氣地說:“該說的話我都說完了,我認識你,可我的箭不認識你。”靳詳大為狼狽,隻得悻悻而去。諸葛亮知道,郝昭是不會投降了,怎麼辦呢?諸葛亮對郝昭這個人是了解的,知道他是個人才,出於惜才的心理,本想采用勸降的手段收為己用,不料卻碰了一鼻子灰。好吧,你郝昭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城池再堅固,僅憑一千人能擋住我數萬雄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