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賈詡的分析,張繡大為歎服。
曹操回到許都,沒見袁紹來攻,卻傳來呂布攻打劉備的消息。
呂布與劉備這對冤家怎麼幹上了呢?
這還得從楊奉、韓暹兩人說起。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江淮大旱。袁術沒糧食,呂布也沒糧食。
糧食緊缺導致了嚴重的問題。自從韓暹、楊奉背叛袁術而跟隨呂布,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從袁術軍隊搶來的糧食吃光了,韓暹、楊奉兩人在徐州、揚州之間大肆抄掠,即便如此,糧食還是供應不上,士兵們饑一頓飽一頓。怎麼辦呢?韓暹、楊奉兩人一商量,既然呂布不給咱們提供吃的,索性就告辭,前去荊州投靠劉表吧。
兩人便跑去向呂布辭行。呂布一聽,這哪行,你們當我呂布是什麼人,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嗎?韓暹與楊奉被呂布痛罵一頓後,悻悻而退。留下沒飯吃,要走又走不得,如何是好?楊奉心裏琢磨,幹脆把呂布幹掉算了。大家看,這就是亂世,今天投靠你,明天可能就在背後捅你一刀。
呂布是很厲害的人,光靠楊奉、韓暹兩人顯然幹不掉他。楊奉便想到劉備,呂布搶了徐州,又趕跑劉備,兩人關係勢同水火。楊奉派人與劉備聯絡,劉備同意了。當時劉備駐軍於沛縣,楊奉率部前來會合。到了沛縣,劉備設酒席款待,賓主觥籌交錯,其樂融融。豈料酒剛喝一半,劉備使了個暗號,兩邊的衛士一擁而上,把楊奉捆了起來。楊奉醉意全消,一臉愕然。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寒光一閃,楊奉脖子微感涼意,頭顱便已飛出。
劉備不是與呂布水火不容嗎,為什麼要殺楊奉呢?難道他不想奪回徐州嗎?當然不是。劉備是在反複權衡利弊之後,才做出了殺楊奉的決定。如今劉備落魄,投靠曹操,曹操雖接納他,實則提防心很強。楊奉是被曹操打敗後,才轉而投靠袁術、呂布的,算是曹操的敵人,現在正好可借楊奉的人頭,消除曹操對自己的猜忌心,這就是劉備的算盤。
楊奉一死,韓暹勢孤力單,在下邳混不下去。他索性隻帶十餘人逃往並州,作為白波軍將帥,那裏曾是他的大本營。但是韓暹運氣並不比楊奉好,半途經過杼秋縣時,被縣令張宣所殺。
我們附帶說一下白波軍以及原涼州兵團一些將領的命運。
當年白波軍三大將帥,韓暹去了洛陽,胡才、李樂留在河東。胡才被仇家殺害,李樂則病死了。原涼州兵團的將領,楊奉被劉備所殺,張濟在攻荊州時中箭身亡,郭汜被部將伍習所殺,重要人物隻剩下李傕一人。關中混戰令李傕的實力消耗殆盡,不久後,曹操以朝廷名義詔令段煨等關中將領討伐李傕,李傕兵敗被殺,三族遭夷滅,段煨則被提拔為安南將軍。至此,董卓餘部基本上退出曆史舞台。
楊奉被殺、韓暹出走,呂布失掉了左膀右臂,開始感覺不妙。雖然他名義上歸附朝廷,實則擁兵自重。如果要給呂布貼上一個標簽,除了“勇武絕倫”之外,恐怕就是“反複無常”。背叛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他背叛丁原,投靠董卓;背叛董卓,投靠王允;背叛劉備,投靠袁術;背叛袁術,投靠曹操。還能看到他有一丁點操守嗎?
如今,他又想與袁術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