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不可怕,怕的是執迷不悟(3 / 3)

他把袁術整得那麼慘,還有和解的機會嗎?當然有。因為袁術就是隻病貓,主動向他示好,他還會感激呢。亂世的故事就是這樣荒謬。當然,呂布與袁術聯合,並非要倚重袁術的力量,而是為消滅劉備做鋪墊。他可不想在進攻劉備時,袁術突然從背後插上一刀。

劉備玩陰招誘殺楊奉後,收編其眾,實力不可小覷,加上有曹操撐腰,對呂布的威脅越來越大。此時曹操率部討伐張繡,無暇東顧,對呂布來說,正是消滅劉備的大好時機。

呂布麾下有兩員虎將,一個是高順,一個是張遼。

高順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戰將,他為人廉潔,沉默寡言,頗有威嚴,在戰場上以善打硬仗而著稱。他有一支親兵營,共七百多人,號令整齊,每戰必衝鋒陷陣,戰無不勝,故而有“陷陣營”的美譽。呂布雖倚重他的軍事才華,卻不太喜歡他。高順為人耿直,別人都不敢惹呂布,隻有他敢於諫言。

呂布的弱點是顯而易見的,他十分情緒化,做事沒有長遠規劃,隨心所欲,反反複複。高順曾對呂布說:“將軍所作所為,沒有深謀遠慮,每當失利,總是說做錯了,但怎麼能一而再地做錯呢?”呂布心知高順十分忠誠,但忠言逆耳,畢竟聽得不舒服,故而時間一長便冷落他了。不僅如此,呂布還削奪高順的兵權,將其部眾劃撥給自家親戚魏續,需要衝鋒陷陣時才派高順上場。

盡管高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他依然光芒四射。高順率部猛攻沛縣,劉備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隻得向曹操緊急求援。曹操派夏侯惇馳援,援軍也被高順擊敗。此時的劉備已是孤軍無援,再也頂不住高順的進攻,棄城而逃。高順攻破沛縣,俘虜了劉備的妻子。

沛縣失守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大怒,打算出兵討伐呂布。

諸將紛紛反對說:“現在劉表與張繡在我們背後,若遠距離奔襲呂布,許都就危險了。”

荀攸持不同意見,他分析道:“劉表、張繡剛剛遭到重創,必不敢輕舉妄動。呂布驍勇,又有袁術當後盾,倘若縱橫於淮河、泗水一帶,一定會得到不少豪傑的響應。現在他剛剛背叛朝廷,人心尚未穩固,倘若我發兵前往,必定可以一舉擊敗他。”

其他將領尚未表態,曹操便一言九鼎拍板道:“說得好,就這麼決定了!”

攻占沛縣讓呂布聲勢大振,附近一些變民武裝集團頭目紛紛前來投誠,包括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這些武裝集團的實力不一定很強,但至少可以濫竽充數。獲悉曹操率大軍前來,陳宮對呂布說:“曹操遠道而來,我們以逸待勞,迎頭痛擊,可一戰而勝。”

陳宮原本是曹操部下,與張邈一起叛亂,失敗後就跟隨呂布了。他心裏對曹操十分不滿,因此一馬當先跳出來獻計。呂布卻若無其事地說:“不如等他前來,到時把他們統統趕入泗水淹死。”正如高順所說,呂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卻始終執迷不悟。在兗州之戰中,他在握有先手的情況下,被曹操逆轉局勢,可是他仍然低估了這個可怕的對手。他的錯誤在於把曹操等同於袁術,他迷信武力,卻忽視謀略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有勇無謀意味著危險。

危險的到來比呂布想象得還快,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深度潛伏的陳登來了個釜底抽薪,率一幫人馬投降曹操——其實不能叫投降,他本來就是曹操安插在呂布身邊的內線。陳登還自告奮勇,充當先鋒,進攻下邳城。自恃驍勇的呂布幾次出城作戰,都大敗而歸。他再也不敢出城了,便龜縮在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