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備的背叛,曹操又氣又悔,派司馬長史劉岱、中郎將王忠率師討伐問罪。劉備深知實力與曹操相差甚遠,他一麵抵禦劉岱、王忠的進攻,一麵派人前往冀州,與袁紹結盟。
劉岱與王忠並非一流戰將,既無法攻克小沛,也無法攻克下邳,師久無功。劉備故意放出話說:“像你們這種水平,再來一百個也奈何不了我——就算曹操親自前來,也不見得能打敗我。”這句話雖然有吹牛的成分,但也看得出劉備確實是個英雄人物。在他眼裏,隻有曹操才有資格成為對手。
曹操之所以沒有派精兵猛將全力鎮壓劉備,是因為他還要分兵防備袁紹。他親率大軍進屯官渡,積極備戰。
可是曹操萬萬沒想到,一起針對他的刺殺行動正悄然展開。
刺殺行動背後的主謀,正是策劃政變陰謀的董承。董承與劉備秘密結盟後,又拉攏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人,製訂了一個刺殺曹操的計劃。他們收買曹操的侍衛徐他,徐他接近曹操的機會多,刺殺行動的保險係數高。此時劉備已扯起反曹的旗幟,重據下邳、小沛,擁兵數萬。這對董承十分有利,隻要曹賊一死,董承與劉備裏應外合,必能控製住大局。
但是要刺殺曹操並非易事,在許都斷難下手。機會終於出現了,曹操前往官渡布置防禦,兵營不同許都,沒有深宮大院,統帥也住在帳篷裏,容易下手。徐他作為侍衛,可以在主帳附近走動,隻要一有機會,就可以闖入帳中,一刀結果曹操的性命。
某個晚上,徐他找借口把帳外侍衛支走,眼睛往左右一掃,發現別無他人,便一閃身,闖入曹操帳中。他已經多次在腦海中排練這樣的場景:曹操若不是坐著披覽文書,便是躺在臥榻上睡覺,沒有任何戒備,他隻要拔刀一劈,定可一擊致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徐他闖進營帳時,看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除曹操外,校尉許褚竟然也在帳內。
麵對這一突發狀況,徐他在愕然之下,竟然不敢拔刀。
因為站在他麵前的許褚,是勇士中的勇士。
許褚原本是沛國人,東漢末年,民變紛起,沛國成為起義軍鯨吞蠶食的目標。危難當頭,許褚挺身而出,率自己族人以及鄉中少年,組建了一支民兵,堅壁清野,頑強抗擊外來武裝的入侵。他很快就在淮水、汝水、陳、梁之間聲名鵲起,眾人無不敬畏。後來許褚率部歸附曹操,曹操見到他時讚道:“你便是我的樊噲。”遂將其提拔為都尉,充當侍衛隊長。
刺客徐他意外發現許褚竟然在帳內,焉能不驚?許褚見徐他神色驚慌,馬上警惕起來,拔出腰中寶劍護住曹操。徐他這時才反應過來,一咬牙拔刀在手,撲了上去,隻是他哪裏是許褚的對手,隻幾個回合,便被許褚擊斃。
要不是有許褚在場,被擊斃的恐怕就是曹操了。從鬼門關逃過一劫的曹操開始瘋狂複仇,經過一番縝密調查,以董承為首的陰謀集團浮出水麵,參與政變的董承、種輯、王服等人全遭逮捕處死,並被夷滅三族。
劉備也參與了反曹集團的政變陰謀,隻是他警覺性高,早早逃出許都,才避免遭遇董承等人的下場。不殺劉備,曹操豈肯甘心?他決定親自出馬,討伐劉備。曹軍將領們紛紛反對,如今與袁紹的戰爭已是一觸即發,怎麼能分兵呢?大家進諫道:“如今與主公爭奪天下的人是袁紹,袁紹已大兵壓境,您卻要伐劉備,若袁紹趁機進攻,如何是好?”
曹操恨恨地道:“劉備乃是人傑,今天若不打垮他,以後必是大患。”
隻有郭嘉支持曹操的主張,他說:“袁紹遲鈍且多疑,一定不會那麼快發動進攻;而劉備剛剛叛變,人心尚未歸附,應該趕快出擊,必定能打敗他。”
有郭嘉的支持,曹操更加堅定了東征的決心。
劉備吹過的牛立馬如泡沫般破裂,他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別看劉備號稱有數萬人,可這數萬人,多數不過是烏合之眾,哪有什麼戰鬥力。曹操不愧是傑出的軍事統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風卷殘雲的攻勢把劉備打殘了。首戰小沛,劉備棄城而逃;二戰下邳,“武聖”關羽淪為階下之囚;三戰擊破昌豨,斷劉備之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