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站在黃河岸邊,望河興歎道:“上麵的人驕傲,下麵的人貪功,唉,悠悠的黃河水啊,我還有機會北返嗎?”他越想越悲哀,萌發去意,以生病為由,向袁紹遞交辭呈。袁紹不用沮授之謀,也不批準他離去,而是把他的軍隊統統劃撥給郭圖指揮。沮授被剝奪兵權,成為光杆司令,卻又不得不繼續追隨袁紹南渡。袁紹留著沮授,就是要讓這小子看看自己是如何打敗曹操的,讓他知道自己才是最有智謀的人。
袁軍渡過黃河,推進到延津以南。
曹操駐軍於南阪下,派偵察兵登高遠眺,觀察敵人動靜。袁紹的軍隊出現在水平線上,偵察兵來報:“可以看到五六百名騎兵了。”過了不久,又報道:“騎兵數量更多了,步兵則數不勝數。”
曹操穩坐不動道:“知道了,不必再報了。”
袁軍騎兵多達五六千人,而曹軍騎兵隻有六百人,數量上居於絕對劣勢。自戰國後,騎兵逐漸成為野戰中最重要的兵種,戰鬥力要遠強過步兵。敵強我弱,曹軍將領多數主張應避敵鋒芒,先退回營地再商量對付敵人的辦法。
這時,遠處又出現一支車隊,原來是曹軍從白馬撤下來的輜重車隊。前麵說過,白馬之戰後,曹操把當地居民統統西遷,這支輜重車隊所運載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見此情景,謀士荀攸眼中一亮,進言道:“正好可以以此作為誘餌讓敵人上鉤,怎麼能撤退呢?”這個主意與曹操不謀而合,以輜重車隊為誘餌,吸引袁軍前往截擊,隻要敵人一分兵,曹軍就可以全力反擊,一鼓作氣擊敗之。
果不其然,袁軍大將文醜聽說曹操的輜重車隊將近,大喜過望,馬上派出精銳騎兵前往抄截。文醜想當然地認為,曹操為了保護輜重,必定會派兵增援,到時可一戰殲滅之。然而,文醜做夢都不會想到,車隊運載的根本不是軍資糧食,而隻是普通生活用品罷了。
文醜把精銳騎兵派去搶奪輜重,正中了曹操之計,曹操當即下令出擊。於是曹軍傾巢而出,置輜重車隊於不顧,猛撲向文醜。是役袁軍大敗,大將文醜被殺。文醜與顏良號稱驍將,豈料戰爭剛開打,兩人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實是不堪一擊。看到驍勇戰將都如此輕而易舉地被斬殺,士兵們無不膽寒,原本來勢洶洶的袁軍,一下子便如泄氣的皮球一樣蔫了。
在擊破文醜之役中,關羽仍表現神勇,再立殊功。不過,對關羽來說,這場戰爭令他內心矛盾,老大劉備就在對麵的袁軍陣營。是要選擇舊主劉備呢,還是追隨新主曹操呢?對關羽來說,他永遠隻有一個老大,便是劉備。
曹操知道關羽十分講義氣,正是這點讓他很欣賞。為了挽留關羽的人,更為了挽留關羽的心,曹操曾派張遼去做關羽的思想工作,因為這兩人有相似的經曆。當時關羽毫不含糊地對張遼說:“我知道曹公待我十分優厚,然而劉備對我恩重如山,我發過誓要與他同生共死,不可違背自己的諾言。我不會長久留在這裏,但在離開前,我會先在戰場立功以報答曹公。”
果不其然,關羽先是在白馬之役中斬殺顏良,後又大破文醜。敵方兩員大將均已斃命,關羽也算對得起曹操了。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現在該去投奔大哥劉備了。關羽把曹操所賞賜的金銀財寶全部封起來,沒帶走一金一銀,留下一封書信後,不辭而別,騎上馬向劉備陣營飛奔而去。曹軍將領聞訊,想要去追,曹操歎了一聲道:“算了,他也是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其實曹操早看出關羽去意已決,不會久留於自己麾下。若是換作別人,部將心有異誌,不能留之,勢必要除之,豈可為自己多一勁敵呢?然而,曹操卻舍不得殺關羽,一方麵是惜才,一方麵確為關羽的忠義精神所折服。
在曹操、袁紹大打出手時,其他大大小小軍閥們也要見風使舵,選擇立場。
對袁紹來說,壞消息傳來:幽州兩位重要軍政人物倒向曹操。這兩人,一個是烏桓司馬閻柔,他在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中有極高的威望;另一個是被朝廷委以“都督幽州六郡”的鮮於輔。鮮於輔、閻柔起兵討伐公孫瓚,曾得到袁紹的大力支持,按理說應該倒向袁紹才對。但是別忘了,曹操乃是代表朝廷,投靠朝廷,在道義上總是說得過去的。曹操不失時宜地對兩人加官進爵,閻柔被提拔為烏桓校尉,鮮於輔為右度遼將軍。在漢代軍製中,鎮守邊疆有四大巨頭,分別稱為度遼將軍、護羌校尉、烏桓校尉、使匈奴中郎將。閻柔與鮮於輔一躍成為邊疆最重要的軍政人物,倘若沒有挾天子的資本,曹操哪裏去弄這麼多的官銜呢?
對於曹、袁兩人的戰爭,除了極少數遠見卓識的人看好曹操外,絕大多數人還是看好袁紹。畢竟兵力就擺在那裏,袁紹占有絕對的優勢。
曹操控製下的郡縣出現恐慌與騷動。首先是汝南郡的黃巾軍頭目劉辟歸附袁紹,袁紹大喜,派劉備前往支援。劉備所到之處,各郡縣紛紛改旗易幟,宣布效忠袁紹。一時間,袁紹勢力大為擴張。
曹操控製下的郡縣紛紛背叛,實有深層原因。
挾天子固然在政治上占據製高點,但也有負麵影響。首先是吃閑飯的人多,宮廷開支巨大,地方諸侯頂多象征性地進貢,其他衣食住行都要靠曹操;其次要籠絡諸方,除了加官進爵之外,不免要附帶點薄禮,也是一筆費用;其三,以天子名義討伐不臣,戰事不斷,開支自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