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艱難的研究之路
林芳仕細心研究
在研究水稻的過程中,林芳仕吃了很多苦,曆盡了許多艱辛,但他從來沒有後悔,心裏想的全都是農民。實驗還沒有開始時,他便開始在心裏盤算能夠為農民帶來多少效益,能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等。
“我出身農民,這點苦不算啥。”
“那些困難算不了什麼,但科研絕對不能放棄,我有這門技術就要做出些成績,為農民多做點好事。”
剛到海南的時候,他沒有房子,便隨便蓋了一個草棚來容身;沒有水源,他就自己挖水井;科研設備遠遠不足,他就能簡則簡。由於當時海南的物資供應還比較緊張,因此日常生活的食物很難保證,尤其是新鮮的蔬菜。若是遇到台風,地裏的青菜又會全部死光,人們隻能靠吃南瓜、豆腐、花生米等食物。有一段時間,林芳仕由於長時間沒有食用蔬菜,導致大便難以拉出,體內上火,牙齦出血,體重一下子掉了10幾斤。更讓人害怕的是,有幾次睡覺時一條蛇還爬進了他的被窩……可是每當說起這些事情時,林芳仕總是一笑而過,這笑的背後究竟隱藏多少難以想象的困難,恐怕隻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盡管遭遇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境,但林芳仕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目標,他用堅強的毅力和過人的勇氣克服了種種難關。白天的時候,他守在地裏選種,晚上的時候他又拿著竹竿起來趕老鼠,因為那些水稻是他的命根子,若是老鼠吃掉那就太可惜了。他的同事們都很心疼他,勸他注意休息,他總是笑著說:“我出身農民,這點苦不算啥。”
為了搞科研,林芳仕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很多時候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可以說付出了滿腔的熱血。1995年春節時,由於他一連10多天在稻田中做雜交水稻試驗,每天都要在水田中浸泡幾個小時,結果引起了闌尾炎發作,突然暈倒在了田坎上。同事們急忙將他送到了醫院做手術,本來醫院方麵建議做手術,可是林芳仕卻覺得,如果要動手術就需要住院,住院的話又需要有人來照顧他,而當時正處於試驗的關鍵時刻,再加人手緊張。於是他決定隻做應急處理,然後又馬上投入到了水稻試驗中,直到實驗結束後他回到了衡陽才去做了手術。
雖然身體上承受了很大的病痛,但林仕芳從來不將這種痛苦在同事麵前流露,他總是麵帶笑容十分和善地鼓勵大家,要團結一致才能克服困難。當有人問他是什麼在支撐他時,他說:“在關鍵時刻,一人耽誤一天,就會少做幾十個雜交組合,也就少了一次出品種的機會。”
從常規稻到雜交中稻,從雜交中稻到雜交晚稻,再從雜交晚稻到優質雜交早稻,日後當有人問起林芳仕是什麼信念能夠讓他如此執著於自己的理想,在田邊堅持奮鬥了30多個年頭,林芳仕坦然地回答道:“那些困難算不了什麼,但科研絕對不能放棄,我有這門技術就要做出些成績,為農民多做點好事。”
“你們出力,把父親照顧好,醫藥費由我來負責。”
不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這方麵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就無法很好地照顧另一方麵。在林芳仕的內心,就對自己的家人有著很深的愧疚。因為科研,他無法在雙親麵前盡孝;因為科研,他無法多抽一點時間陪陪自己的愛人;因為科研,他更無法盡一個做父親的責任。
1971年,林芳仕的母親由於營養不良造成心力衰竭,病逝才50多歲。當時林芳仕在漲南,由於當時通訊條件很不發達,因此當他得知這一噩耗時,母親已經離開5天了,他沒能與母親見上最後一麵。事後,他從親朋好友的口中得知,母親臨終前反複地念叨他:“芳仕、湖南崽……”林芳仕隻能仰望天空,為母親祈禱,希望他在天堂一切過得都好。1992年,林芳仕的父親因患腦血栓癱瘓,但由於家裏條件不好,他不肯花錢吃藥。林芳仕的弟弟急得團團轉,他打電話給遠在海南的哥哥,林芳仕果斷地對弟弟說:“你們出力,把父親照顧好,醫藥費由我來負責。”雖然林芳仕當時取得許多項科研成果,但他的工資並不高,積蓄也不多,不過遠在外地的他覺得,也隻能用這種方式來盡孝了。他每個月都按時寄錢回家,希望父親能夠早日康複起來。
對於妻子和孩子,林芳仕也有很多的愧疚之情。兩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林芳仕正在海南搞研究,不能和妻子一同分享這個喜悅;當妻子生病住院時,他也沒能回去在身邊照顧他。和科研相比,林芳仕對親人實在太“吝嗇”了。不過讓他欣慰的是,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在貧瘠的土地上,他培育出了一朵朵燦爛的科研之花。
為了讓農民增產增收,過上好日子,林芳仕嘔心嚦心地付出了30多年,培育出了許多水稻優良品種,譜寫了一曲曲春華秋實的絢麗篇章。有人曾經問過他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說了一句很簡單卻足以感動所有人的話:“我隻想盡我的能力為農民做點實事,他們能生活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