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誰是“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2 / 3)

有一次,沈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十分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就在大家都不知從何下手的時候,陳景潤卻很快算出了答案:“53人。”沈老師為他如此之快的速度而感到震驚,同學們也都問他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不善言辭的陳景潤卻臉紅了,他說不出話,就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很高興,他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學生感到驚喜。從此以後,他便對陳景潤多了幾分關注。

後來,沈老師又向同學們提到了一道世界上的數學難題,這正是“哥德巴赫猜想”:大約在200多年前,德國一名叫哥德巴赫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可惜的是,他費盡了一生的心血也沒能證明出來,於是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忙。歐拉接到信之後,就開始著手證明明,可是直到離開人世,這還是一道未能被證明的理論。200多年以來,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無數的科學家,但至今無人能夠證明,使它成為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說到這裏,那位老師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如果說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那麼“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寶石!

老師的一則話,在陳景潤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就像一塊磁石一般,強烈地吸引著陳景潤的求知探索之心。課後,沈老師還特地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膽怯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解出‘韓信點兵’,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拉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啊!”沈老師的一席話,讓陳景潤堅定了自己的信心,他暗暗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從此以後,陳景潤便踏上了摘取皇冠上寶石的艱辛曆程。

1953年,陳景潤從廈門大學數學係畢業,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了整理圖書以外,他還負責批改數學係學生的作業,雖然工作比較繁忙,但他依然爭分奪秒地鑽研數學科學。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數學理論,他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係統地閱讀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有關數學專著。為了能夠直接閱讀外文資料,他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還攻讀俄語、德語、法語、日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等多種外國語言。對於一個數學家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突破,倘若沒有一定的毅力和決心,他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

陳景潤所取得的成就,所獲得的殊榮,為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麵不凋的旗幟,也激勵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前進,可以說他是數學領域中一座不朽的豐碑。不過,使這座豐碑傲然挺立的,是幾位曾經對他有過幫助的老師。就連大物理學家牛頓都說過:我的成功就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其實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貴人,把握住了你的人生便會出現轉機。

3.忘我境界,讓他有所成就

陳景潤忘我工作

大凡在某項領域中有著突出成就的人,都是十分專注的人,他們深信“非專注無以作為”的道理。所以,隻要工作起來,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外界任何環境都無法打擾他們,廢寢忘食是經常出現的事情。陳景潤也是這樣的人,也為此鬧出過不少笑話,不過這也是後人對他無限尊敬的原因所在。

“先去圖書館查一查,再回來理發,應該來的及。”

對陳景潤來說他隻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學習,學習起來總是到達忘我的境界。逛公園、壓馬路,那都是別人的專利,他從不將時間浪費在這上麵。有一天中午,他正在吃飯的時候忽然摸了一下自己的腦袋,才發覺原來頭發已經長得很長了,得趕快去理一下。於是,他匆匆吃完飯,便直奔理發店。

理發店裏的客人很多,還需要挨號排隊,陳景潤拿到的號是38。他就想,號碼這麼靠後,輪到我還早著呢!可是他又不想白白浪費時間,便走出了理發店找到一處安靜的地方,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本背起外文生字來。剛背了一會兒,他忽然想起來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有看懂,一定要弄明白了才行,這是他的脾氣。他抬手看看了表,還不到一點,就想:“先去圖書館查一查,再回來理發,應該來的及。”可是誰知道,他剛剛走後沒多久,便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店裏的人大叫:“38號!誰是38號?該理發了!”

此時的陳景潤正在圖書館裏,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呢。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之後,準備往理發店去,可路過外文閱覽室時,裏麵各種各樣新到的書籍又吸引了他,他又忍不住走了進去,一下子看到了太陽落山。此時,他才又想起了理發店的事情,那張38號的牌子還在他口袋裏放著呢。

還有一次,陳景潤一吃過早飯,便迫不急待地去了圖書館,還帶了兩個饅頭和一塊鹹菜,看樣子是準備在裏麵呆上一整天了。果真,他一到圖書館便找了一處安靜的地方,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中午時他覺得肚子有些餓了,就拿出饅頭和鹹菜一邊吃,一邊看。傍晚時分,圖書館要下班了,管理員大聲地喊:“請大家離開圖書館,明天再過來看。”可是陳景潤卻完全投入到了書中,完全沒有聽到管理員的話,管理員也沒有察覺到還有人在圖書包,便鎖上了門走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陳景潤卻還以為是天色陰了下來,他拉了電燈繼續看書。終於,他合上書本站了起來,接下來他要趕到宿舍去把沒做完的那道題目,接著做下去。他這才發覺圖書館裏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他心裏還納悶:管理員去哪兒了?怎麼一個看書的人都沒有?他下意識地看了看手表,這才大吃一驚:原來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朝門外大喊“有沒有人?請開門。”可是哪裏會有人去應他呢?如果是在平時,陳景潤的做法一定是回到圖書館繼續看書,但今天不行,他還要回去做沒做完的題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打了好幾次都沒有人接,該如何是好呢?這時,他想到了黨委書記,便試著撥了他的電話,黨委書記接到電話後,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笑著說:“陳景潤,你真是一個好同誌,辛苦了!”然後,黨委書記馬上派了人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門一打開,陳景潤便向管理員一個勁兒地說對不起,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趕回宿舍。眾人都被他這種好學上進的精神折服了。

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時間是個常數,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但陳景潤卻在相同的時間內做出了超出常人幾倍的成就,這就是他的偉大和受人尊敬之處。

陳景潤鬧出的笑話還有很多,這隻是其中兩則而已。總之,隻要一進入圖書館,他就像被某種魔力吸引一般,馬上進入忘我的境界。其實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有這種精神,“三心兩意”的人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