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誌峰
任誌峰,1963年8月,出生於四川南部縣一個農民家庭;1980年,順利考入四川工業學院機械係;1984年,進入華中工學院攻讀碩士;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並從事超導物理研究,隨後前赴美國紐約大學繼續深造,其研究的碳納米管技術、納米純淨技術曾在美國引起巨大轟動。1999年6月,任誌峰以其波士頓學院納米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的身份,被聘請為美國終身教授。
1.不要因一時困難而改變理想
任誌峰,於1963年8月生在南部縣石泉鄉的一個農民家庭,任家共有七個子女,生活非常艱苦,僅僅隻是一日三餐,就足以使父母感到頭疼。或許是由於貧窮的緣故,與其他孩子相比,幼年時期的任誌峰尤為懂事,學習也非常刻苦。
“我們相信你能繼續深造。誌峰,你不是說過長大要當科學家嗎?如果你的視野有限,你的知識麵必然受到限製,那今後你不就成了空想家?再說咱們人窮誌不能短啊,認準了的目標就要朝著它奮鬥,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困難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啊……”
從小學到初中,任誌峰的學習成績一是名列前茅的。1977年,初中畢業後的他報考了一所師範學校。由於個小體弱、缺乏“師表”,在麵試的時候,他被無情的考官所淘汰。那時,任誌峰麵臨著兩種選擇——回校複習考中專學校和在三年高中之後繼續考取大學。盡管在他的心靈深處,一直以來均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使父母鄉親科學種田以過上“好日子”,但權衡再三,考慮到父母籌集學費的艱難,任誌峰毅然決定報考中專。
同年9月,任誌峰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開始複習。慶幸的是,曾教過他的老師何國安、朱永聰夫婦,在短時間內便發現了他的這一狀況。他們不忍心看到品學兼優的“得意門生”失去上大學的機會,於是,約上另一位老師張正富來到任誌峰的家中,竭盡全力地為其父母做工作:“誌峰這孩子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上高中考大學絕對沒有問題。可以說,他是我們教書這麼多年來遇到的最優秀的學生。誌峰這孩子長大想當科學家,咱們做大人的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困難而改變孩子的一生!希望你們能夠尊重我們的意見,如果經濟方麵有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刹那間,任誌峰一方麵對關愛自己的老師們充滿著無限感激,一方麵不再忍心年邁體弱的父母繼續為自己操勞,便毫不猶豫地回絕了老師們的一番好意,並表示不會改變自己當初的決定。
“我們相信你能繼續深造。誌峰,你不是說過長大要當科學家嗎?如果你的視野有限,你的知識麵必然受到限製,那今後你不就成了空想家?再說咱們人窮誌不能短啊,認準了的目標就要朝著它奮鬥,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困難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啊……”何國安老師“恨鐵不成鋼”地苦口婆心對其勸道。向來沉默寡言的父親任宗純頓時也被深深感動,猛然間脫口而出道:“老師的話頗有道理,再苦再累,我們認了,請兩位老師放心,我們一定讓孩子安心上學。”
“在高中三年裏,我從來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吃過一頓飽飯,也從來沒有吃過一次豬肉……”
1977年10月國慶節後,任誌峰走進大橋中學。從此以後,在大橋中學的某個偏僻角落,每天晚上均有一個學生在熄燈之後依然埋頭苦讀。而每天淩晨,當別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那個學生卻又悄悄起床而走進教室……
在任誌峰讀高中的時候,南部縣曾出現百年不遇的幹旱災情,不計其數家庭的稻穀連續幾年顆粒無收,任誌峰的家也毫不例外。由於沒有任何收成,任誌峰一日三餐不得不吃難以下咽的玉米幹飯,有時甚至連玉米幹飯也吃不上,隻得空著肚子前去上課。有時候,饑餓難耐的他實在難以入眠,就悄然無聲地起床看書。
由於旱災的緣故,學校用水受到了嚴格限製。任誌峰一兩個月均難得洗臉、洗腳,甚至連飯盒也不常清洗;由於天旱的緣故,他的父母為了籌集學費,每天三更半夜就要到離家很遠的深井裏打水,然後一瓢一瓢地舀起來並挑回家澆灌蔬菜,然後將其賣蔬菜的錢一分一分地積攢起來而供孩子上學。
每當回憶起高中時代的生活,任誌峰總會記憶猶新地說道:“在高中三年裏,我從來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吃過一頓飽飯,也從來沒有吃過一次豬肉……”
對常人而言,任誌峰清苦的學習生活令他們感到難以想象,但盡管這樣,他立誌成才的願望卻從沒有為此動搖。正是由於這些挫折,才使他在後來的科研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苦難;正是由於這些磨難,才為其攻破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奠定堅實的基礎。
2.一路努力,被聘為美國終身教授
2005年4月19日,南部縣大橋區石泉鄉的一個偏僻山村裏,爆竹連龍,人潮湧動。在鄉親們的翹首期盼之中,美國波士頓學院納米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美國全美終身教授任誌鋒偕同其夫人何瑞萍回到他們魂牽夢繞的故土。
任誌峰的歸來不僅打破了山村一直以來的寧靜,還為母校大橋中學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一時間,他當年刻苦求學的故事再度被人們憶起……
“隻有笨蛋才會去做超導研究。”
“若搞超導研究,要想在美國拿到教授職位永遠不可能。”
在1980年的高考中,17歲的任誌峰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四川工業學院機械係。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得知自己的專業是機械鑄造,他一度心灰意冷到極點,心裏暗暗地想:機械鑄造與小鎮上的鐵匠打鐵有何區別呢?這與自己當初要當科學家的夢想簡直是天壤之別。猛然間,他想到放棄這次機會,再複習一年,爭取來年考取名牌大學,然而,一想到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他又猶豫不定,若要父母再操勞一年,實在於心不忍……正在這時,何國安老師來到他家,得知他的想法後卻鼓勵他去讀大學,並對其說道:“隻要自己努力,不管在那裏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