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誰是從農村走到美國的終身教授(3 / 3)

從表麵看來,雖然任誌峰十分平常,且在美國拚搏了15年,但他鄉音未改,並依然保持著當年的那種樸素,樸素的讓人察覺不出。任誌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在一個社會中,雖然並不能使每個人均成為教授與科學家,但一個人若確定了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就要想方設法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奮鬥,否則,其人生的精彩就會由於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湮沒。

3.“永不放棄”的精神手杖

“對於一個人而言,當他麵對人生的時候,困難與挑戰並存,隻不過概率不一。倘若屈服於困難,結果就會如同漫畫中的青蛙被飛鳥吞食那樣;倘若不向困難低頭,那麼青蛙也會有所勝機。”

在一個科學家的家中,懸掛著一副自己所創作的漫畫:一隻飛鳥叼起青蛙,想要將它吞下,青蛙卻用前腳死死地扼住飛鳥的脖子,並給對方以致命的還擊。在此幅畫的下麵,清晰地附著一行字:“永不放棄”。此畫的作者對此解釋:對於一個人而言,當他麵對人生的時候,困難與挑戰並存,隻不過概率不一。倘若屈服於困難,結果就會如同漫畫中的青蛙被飛鳥吞食那樣;倘若不向困難低頭,那麼青蛙也會有所勝機。他,就是當今超導與納米領域國際知名科學家任誌峰。

任誌峰出生在四川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全家九口人依靠種地為生。在上小學的時候,一日三餐是最大的問題,經常麵臨著饑餓的“侵襲”;在高中三年中,從未穿過一件新衣服,從未吃過一頓飽餐,從未吃過一次豬肉……盡管如此,卻從未動搖過自己立誌當科學家的願望。後來,他終於擁有機會前往美國求學並從事超導研究,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曾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而實驗出在600℃高溫下僅有頭發萬分之一粗細的碳納米管……由此可知,他的人生充滿著艱辛與曲折。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曾這樣說過:“天下沒有不行的事,我們自幼便是打這‘不行’中鍛煉出‘行’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與失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它體現著人類命運遭際中的互補規律。那些在困難麵前的低頭泄氣者,往往是一些意誌薄弱的人們;而意誌堅定的人,則會愈挫愈勇。隻有手執“永不放棄”的精神手杖,才能為自己的發展帶來各種契機。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挫折與矛盾。然而,任誌峰卻憑借自己的“永不放棄”而使其成為當今著名的科學家。從某種程度而言,信念是其戰勝苦難的“精神手杖”。鑒於此,我們無一不應手執這樣一根“精神手杖”而敢於直麵人生的挫折。

4.破解世界難題

任誌鋒,超導和納米領域國際知名的科學家。由任誌峰等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將一種廣泛應用的半導體材料粉碎成納米粒子,然後製成一種化合物,可用於製造更加清潔、更加高效的製冷機、太陽能發電廠及其它設備。這種粉碎後的材料,能夠大幅度降低其導電時所產生的熱能,並破解了一個困擾工程師們50年的問題。而他也在1999年6月以波士頓學院納米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的身份,被聘為美國終身教授。

“它使得材料導電時產生的熱能減少了40%,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使微粒變得更小。隻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阻滯熱流。”

任誌鋒的關於納米與超導的研究成果一經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麻省理工學院與波士頓大學的研究小組便表示,他提供了一項使熱點效率獲得大幅提升的廉價途徑。波士頓大學的任誌峰在被采訪時這樣說道:“它使得材料導電時產生的熱能減少了40%,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使微粒變得更小。隻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阻滯熱流。”

在此項實驗中,所使用的鉍-銻-碲化物,不僅能夠分散熱能,還能轉換方向。新生的化合物既可用來製冷,又可用來發電。“這種材料在實際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更好的材料能有更大的影響。”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係的教授陳剛對其補充道。與此同時,任誌峰則認為:若要使此種新材料應用於太陽能、製冷、排氣係統,甚至較為一般的用途中,就要在豪華轎車等的熱電製冷中使用這些類型的製冷裝置。

“我們所發展的納米結構製備方法是低成本的,可隨時實現大規模量產,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具備成本效益的提高熱電材料性能的方法。”

任誌峰曾經這樣說道:“你也可以用它做野餐冷卻器。許多科學設備需要將冷卻溫度保持在一定的數值上。這種材料同樣可以用來發電,在任何地方隻要你有諸如汽車排氣管這樣的熱源,你就可以利用熱能發電,節省燃氣。”“我們所發展的納米結構製備方法是低成本的,可隨時實現大規模量產,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具備成本效益的提高熱電材料性能的方法。”

熱電效應被發現於19世紀早期,涉及溫差直接轉變為電壓與其相反的效應。倘若設備的一端比另一端更熱或更冷,此種溫差就能被用來產生電能。雖然熱電材料能夠用於控製溫度,但此種效應產生的效率較低,畢竟絕大多數材料既可導電又可導熱,因此,它們的溫度在短時間內便能被趨同。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在千方百計地尋找以同樣的方式導電而不導熱的材料。任誌峰所在的小組也先後對鉍-銻-碲化物積極展開研究,最終發現這種半導體合金從1950起便被廣泛引用,他們將其粉碎成最為細小的顆粒,並利用納米組分對其進行體狀重組。

正是由於堅持不懈的努力,任誌峰才研製出碳納米管技術;正是由於嘔心瀝血的奮鬥,任誌峰才鑽研出納米淨水技術……從某種程度而言,他既是納米技術領域的“裏程碑”,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