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的伎倆沒能瞞得過陸抗,反倒令他警覺,他發出一道指令給江陵督張鹹,指示他立即毀掉大壩。眾將大驚,當初辛辛苦苦造起的大壩,怎麼說毀就要毀呢?還有,敵人不正想毀掉大壩嗎?大家一起勸阻陸抗,陸抗不為所動,斷然毀掉大壩。在這場智慧的角逐中,陸抗又勝出了。羊祜捶胸頓足,大壩一毀,餘下一片沼澤地帶,船也開不了,車也開不了,晉軍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另兩路晉師也陸續就位。晉荊州刺史楊肇的援師進抵西陵附近,巴東監軍徐胤的水師逼近建平。
一場大戰已不可避免。
陸抗不愧為名將,運籌帷幄,調度有方。他先派遣公安督孫遵在長江南岸預防羊祜大舉深入,另遣水軍督留慮溯江而上,抵禦徐胤的水師,自己則以主力部隊圍城打援。
敵人大軍壓境,東吳軍中一些將領開始動搖。將軍朱喬手下有一名營都督,名喚俞讚,偷偷跑去投降楊肇,並把陸抗軍中的底細全盤托出。對吳軍來說,這實在是壞消息,一旦被敵人知道了弱點,自己就很被動了。
弱點在哪裏呢?陸抗說:“俞讚是一名老軍官,對我們的底細知道得一清二楚。軍中夷兵平常訓練不刻苦,倘若敵人要進攻我們,一定會先攻擊夷兵。”既然如此,陸抗幹脆來了個將計就計,他連夜換防,以精銳部隊接管夷兵防區。不出所料,第二天晉軍果然前來偷襲,隻是他們遇到的不是軟柿子,而是硬釘子。這群偷襲者遭到痛擊,傷亡慘重。
西陵城下,步闡遠遠望見來援的晉軍,可是晉軍司令員楊肇絞盡腦汁,也無法突破陸抗的防線。雙方相持一個月,楊肇山窮水盡,不得不在黑夜的掩護下匆匆退軍。陸抗采取心理戰術,故弄玄虛,搖旗擂鼓,楊肇麾下的士卒們大駭,隻恨爹娘少生一條腿,為了逃得快,把鎧甲武器也扔了。陸抗見狀,以輕騎兵追擊,晉兵大敗,被殺者甚眾。
楊肇敗退後,羊祜、徐胤各軍情知解救西陵無望,也隻得引兵而去。西陵成了孤城一座,步闡已是甕中之鱉,很快便被陸抗攻破。陸抗誅殺步闡以及主謀者數十人,對於跟隨叛亂的數萬名軍吏,則上書皇帝,請求赦免其罪。
在蜀國滅亡後,吳國外有強敵,內有暴君,卻還能撐上十幾年,主要就是因為擁有像陸抗、吾彥這樣優秀的將領。西陵叛亂,不是單純的軍事事件,它的背後折射出吳國政治上的腐敗與殘暴,僅僅是暴君一次不合常規的征召,就足以導致一場叛亂,可見暴政下的吳國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陸氏家族成了吳國的中流砥柱,從陸遜到陸凱,再到陸抗,他們幾乎撐起吳國的半邊天。暴虐皇帝對陸氏還是比較客氣的,因為皇帝也要別人來保護他的神聖權力。不過,這種恩典並非自始至終都存在。在西陵叛亂發生的三年前(公元269年),左丞相陸凱病逝。他生前屢屢攻擊孫皓的寵臣何定,在他死後,何定多次誣陷他,暴躁的皇帝一怒之下,把陸凱的妻兒流放到建安去了。
在中國曆史上,父子皆為名將的情況並不多見,陸遜、陸抗便是其中之一。平叛西陵可以稱得上是陸抗軍事生涯的代表作,這場戰役贏得很有水平。步闡在西陵根基很深,晉國又出動三路人馬馳援,軍事形勢複雜而微妙。陸抗把握戰爭全局的能力與高超的分析判斷力,實不在其父之下。可惜的是,他效命於一個不值得效命的皇帝,這是他的悲劇所在,即便他有不世之才華,也隻能遲滯東吳的滅亡,而不能改寫其命運。
戰役結束後,陸抗返回駐地樂鄉,他沒像鄧艾那樣居功自傲,仍然一如平日,為人溫和謙遜。他何嚐不知皇帝孫皓是什麼樣的貨色,可是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在艱難時局下,站出來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臨戰時果斷決然,居閑時小心謹慎,故而能化險為夷,保全自我。
西陵之戰是繼收複交趾後,東吳在軍事上的又一次勝利。盡管陸抗贏得十分漂亮,但我們必須指出,這次會戰的起因是東吳將領的叛變,因此,即便晉國出援不利,實際上也沒有遭到重大損失。然而,皇帝孫皓卻不這樣認為,他是個相當迷信的人,自從意外登基以來,他自認為蒙上天眷顧,乃是真正的天之驕子。既然上天站在自己這邊,豈不說明自己的使命乃是征服全天下嗎?
孫皓身邊最不缺的就是馬屁精與術士,當時有個術士名叫尚廣,深得皇帝賞識。孫皓便讓他算上一卦,看看自己能否得到天下。尚廣裝神弄鬼一番後,念念有詞地說:“吉。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庚子年是公元280年,距離當時還有八年。八年以後,孫皓倒是真的入了洛陽,不過不是去當天子,而是去當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