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地方推進
各地推動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途徑不一。比較典型的是浙江,從評價著手,“出台了優質特色高中評選的方案,評定指標更加關注學業水平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更加聚焦課程的可選擇性,更加聚焦學生學習經曆的豐富性,更加聚焦學生的社會參與,更加聚焦學校的特色元素,等等”[34],這沿襲了1995年國家教委評估驗收1000所左右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思路,但評價維度更加多元,更加關注學生本身。
部分地區以調查研究作為推進的起點。上海市和遼寧省的兩個調研案例,應該對其他地區有一定的啟發。
(1)上海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的總體情況
2010年12月,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通過對上海239 所普通高中(含完中高中部,一貫製學校高中部)的調查[35],分析認為,上海市普通高中的特色建設與形成,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這是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項目培育的第一次繁盛期,主要特點是,特色項目與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比較緊密、與二期課改具有較為緊密的聯係。第二個時期是2005年來,特別是2008年以後,是上海市普通高中在特色項目培養的新高潮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體現了宏觀政策意願與基層實踐的良好互動,區域性整體設計和推進提升了學校特色項目的整體性,部分特色項目是已有項目的進一步培育,初步形成了“特色項目學校群”。
然而,報告指出,上海普通高中的特色項目分布存在結構性問題,如德育工作的特色項目最多,其次為校本課程,“相對而言,在學科教學與社團建設領域略少”。其他問題包括:師資力量以本校為主,高校教師少,參與程度低;特色項目影響力以本市為主,少有項目在國內和國際上獲得影響;普通高中最希望打造“人文特色”,其次是“藝術特色和科技特色”,但對“普職融合”的興趣最低,“對複合型特色(即包含兩種以上的特色)傾向性較高”。
根據學校對政策的期望,報告提出,對普通高中的管理應從“分級指導”走向“分級指導”和“分類指導”並重,以“分級指導”和“特色的組合式分類指導”促進和適應高中多樣化辦學的發展,著力探索多樣化的學校辦學評價體係,對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開展賦權改革嚐試等政策建議。
(2)遼寧省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的基本進展
而遼寧教育研究院的“特色普通高中內涵、模式、機製及推進策略研究”[36] 課題組在全省 419 所普通高中的基礎上,選擇了14 個城市的135 所普通高中進行調查,概括了遼寧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的基本狀況。
結論表明,遼寧省特色普通高中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絕大部分普通高中重視幾個方麵的建設:優勢項目的凝練、校本課程開發、特色教師建設、形成特色學校文化、強化管理機製建設等。
但是,很多普通高中的特色建設存在一係列問題,包括認識的局限性、選擇項目的隨意性、成果評價的功利性和家長認同的片麵性等。
報告建議,在下一個階段,通過培訓、製度建設等方麵,尤其是賦予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麵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進一步提高普通高中特色辦學的支持力度。可見,“辦學自主權”是高中特色建設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綜合起來看,各地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有幾個主要的策略:第一是起引導作用,讓高中學校理解特色建設的價值與意義;第二是推進作用。地方政府通過項目立項、資金支持等方式推進學校開展特色建設,提高其特色建設的積極性;第三,鼓勵高中學校因校製宜,自主實踐,用“差異化”策略來提升學校競爭力、建立學校的文化個性;第四,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是推進學校特色建設的基本策略[37]。
3.“學生主體”觀念的進一步深化
在“多樣化”的方向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通過普通高中的特色辦學等途徑,以“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在這個政策框架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以及人(學生)的主體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國家政策對教育理念向現代演變的總體回應。“個體”“自主”“自強”“自理”等概念的集中出現,表明學生已經從特色辦學的“產物”,變為特色辦學的資源、載體、參與者和建設者。
回過頭來看各地的“中長期規劃”,他們提出的高中特色建設方式如果能夠真正把學生個人價值及其自我實現作為特色建設的出發點,那我國基礎教育所呈現的一定是百花齊放的格局。
[1] 李曉慧.特色學校研究綜述[J].教學與管理,2012(4).
[2] “七五”(1986—1990年)期間,正好是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後的一個五年。
[3] 王守明,杜青祿,羅東海.論“辦學要有特色”——對本市部分重點中學辦學思想調查後的分析.上海教育科研[J].1987(05).
[4] 呂敏.中小學整體改革理論與實踐的發展[J].天津教育,1992(10).
[5] 麥婉茜,溫重生.創建教學園地深化教學改革——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改革的特色[J].生物學報,1992(3).
[6] 上海建平中學.“合格加特色”——培養跨世紀新型人才[J].中小學管理,1993(1).
[7] 李玉章.建設有自己特色的普通中學[J].人民教育,1993(2).
[8] 範先佐.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教育體製改革的幾個問題[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4).
[9] 範先佐.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教育體製改革的幾個問題[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4).
[10] 陳步君.基礎教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幾點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3(3).
[11] 郝繼蜀.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形成辦學特色[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5).
[12] 韓嘉俊.創辦特色學校應注意處理的幾個關係[J].中國教育學刊,1995(2).
[13] 雷實.中小學教育改革實驗十五年[J].中國教育學刊,1995(1).
[14] 侯玉蘭.創辦特色學校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1995(4).
[15] 梁誌大.是“創建學校特色”,還是“創建特色學校”[J].中國教育學刊,1995(5).
[16] 綜合以下文章:穆希亭.常抓不懈辦出特色[J].北京教育,1995(10);辦學特色,異彩紛呈[J].天津教育,1995(Z1);程治銘.金山辦學特色巡禮[J].上海教育,1995(10).
[17] 尹後慶.上海普通高中改革的時代命題和發展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18] 陸地.堅持書法藝術教育實驗,創辦現代化特色學校[J].吉林教育科學,2005(5).
[19] 劉群,徐炳嶸.全國特色學校的一次相聚[J].人民教育,2004(9).
[20] 顧書名.特色教育的發展與課程改革的校本化發展[J].江西社會科學,2003(11).
[21] 王誌江.以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學校特色發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11).
[22] 徐柏興.依托校本課程,全麵提升教育特色[J].上海教育科研,2004(5).
[23] 劉正為,仇建輝.校本課程開發與特色學校建設[J].教育發展研究,2007(5B).
[24] 張群.踐行二期課改,彰顯學校特色[J].上海教育,2007(10).
[25] 陳康金.從“講學稿”到“合融教育”[J].中小學管理,2010(8).
[26] 王湛.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努力開創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麵——在2003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3年第4號.
[27] 2005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幹意見》(教基[2005]9);2006年修訂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政府必須“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7年黨的“十七大”上,中共中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把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11月,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上,國務委員劉延東指出,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責任,把推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性任務;2010年教育部在《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提出,2012年實現義務教育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實現區域內基本均衡。
[28] 陳曉.靜安區:均衡後的特色競爭[J].上海教育,2002(06B).
[29] 陳麗.小學規範化建設的層次分析[J].中小學管理,2008(6).
[30] 李帆.從均衡發展到特色發展[J].人民教育,2009(22).
[31] 陶西平.談高中特色辦學[J].中小學管理,2009(8).
[32] 陶西平.談高中特色辦學[J].中小學管理,2009(8).
[33] 尹後慶.上海普通高中改革的時代命題和發展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34] 徐士強.普通高中特色、多樣、優質發展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7).
[35] 馮明,潘國青.上海市普通高中辦學特色調研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2(1).
[36] 李穎.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2(1).
[37] 張瑞海.普通高中特色發展:一種新的發展觀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