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激變中的當代世界電視事業(1991年至今)(1 / 3)

進入20世紀90年代,電視事業越來越受到政治經濟大環境和整個媒介大環境的製約。“數字化革命”,技術浪潮的衝擊,新媒介的興起與迅猛發展,國際媒介業和其他行業的整合兼並浪潮,都為電視事業的生存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電視事業的全球圖景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一)當代電視科技的高速發展

近年來,電視傳播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的提出、衛星——有線電視的日益相結合的媒介的發展和直播衛星頻道的出現,都使得電視和高科技結合得越來越緊密。而20世紀90年代數字電視出現後,已經誘發了整個電視產業鏈條的深刻變革,被各國視為新信息時代重要的一項“戰略技術”。

1.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的發展

1981年,日本廣播協會(NHK)首次展示高清晰度電視,立刻使世界大吃一驚。這種電視的掃描線為NTSC製式525行掃描線的兩倍多,每秒鍾畫麵60幅,寬高比為16∶9,而不是以往的4∶3。其清晰度、逼真度與電影相差無幾,肉眼幾乎看不到點狀的掃描線。1985年9月,日本推出的高清晰度電視正式登場。

美國和歐洲立即加入這一領域的競爭。1990年,美國的研製工作初見成效。不同於日本製式的模擬方法,美國采用了最先進的數字轉換技術。1996年美國開始試驗高清晰度電視。1996年,美國確認以“大同盟”數字式電視技術作為標準,在最大的城市電視市場逐步推開。1998年11月1日,第一批23家美國電視台開始播出高清晰度電視節目。

1991年,歐洲高清晰度電視聯營集團“電視—1250”成立,“1250”是新製式的掃描線行數。參加這一聯合試製活動的成員包括歐洲最有實力和影響的公司。當年舉行的海牙會議確認,歐洲高清晰度電視以HD-MAC為唯一的標準製式。

日本有條不紊地推進高清晰度電視。1989年6月3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每天播出高清晰度電視節目的國家。1991年11月,正式播出模擬式高清晰度電視節目,每天播出8小時。

2.直播衛星電視的發展

直播衛星是專門或主要轉播電視信號的衛星。它與一般通信衛星的根本區別,就是節目可以不必經過地麵衛星站的中轉而直接到達用戶家庭。

1984年1月,日本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應用直播衛星“BS-2a”號。隨後,NHK開始嚐試用這顆衛星向日本偏遠地區一些很難接收常規電視台節目的地方傳送節目。1986年,備份衛星“BS-2b”被發射並送入軌道。1987年7月,NHK開播一套獨立的、24小時連續播出的衛星電視節目。1989年6月3日,NHK的衛星直播電視節目轉入正式播出。

美國發展得較晚。1994年6月,直播電視公司(Direct TV)和美國衛星廣播公司(USSB)開辦直接入戶衛星電視。美國衛星廣播公司提供直播電視公司沒有的節目,兩個公司共用一個衛星。衛星直播電視從普通有線網吸引走不少訂戶,因為它有更好的技術、更低的價格和更靈活的市場策略。

3.數字電視的發展

數字電視(DTV)是指從電視節目采集、錄製、播出到發射、接收全部采用數字編碼與數字傳輸技術的新一代電視。數字電視圖像和伴音質量高,容易實現與外部各種信息源的連接,使電視媒體從單一節目傳輸通道變成綜合信息服務網絡。數字電視使頻道資源得到釋放,方便開展多種業務形式。由於以上優點,數字電視成為了電視技術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