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小心扯下皇帝的“遮羞布”——兵部尚書陳新甲的糊塗家僮(2 / 2)

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擋皇太極那顆期待議和的心,他還是寫了回信讓馬紹愉帶回京城。

而此時明朝朝堂中又起波瀾!

不知謝昇是一時頭腦發熱,還是想探探言官集團的口風,在朝房中對兩個給事中說道:“議和的事各位不必多說了,皇帝在奉先殿(皇宮中祭祖的家廟)中向列祖列宗求簽請示了,已經下定了決心。”

而後又補充道:“皇帝的主意不能太聰明,因為誰都不傻,太聰明的主意辦不成國家大事。”也許他指的就是皇帝寫的這封怪信。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言官們都以“誹謗朝廷”、“大逆不道”的罪名指責謝昇,崇禎也惱恨他嘴沒個把門的,無端引得朝局震動,一怒之下把謝昇削職為民。

謝昇走了,陳新甲還在,崇禎將議和的事全都交給他辦理。說實話這真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但陳新甲本著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職業操守,仍舊秘密為皇帝從中斡旋,僅皇帝的親筆信就傳送了幾十封。

可惜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言官們又察覺出點門道,可惜沒能掌握什麼證據。隻要沒證據那就好辦,皇帝來個抵死不認,陳新甲更不會學謝昇那樣自毀前程。二人準備等生米煮成熟飯再出聲吆喝,隻苦了來回傳信的職方郎中馬紹愉,長年累月的兩頭跑,能回家的日子都少得可憐。

某天,馬紹愉把議和密信送到陳新甲府上請他過目,信中引用了不少皇帝平日說的關於議和的話。恰好趕上陳新甲外出巡查,馬紹愉急著回家探望,把密信放在陳府書房的幾案上就離去了。陳新甲是兵部尚書,常把需要刊登在邸報(政府簡報)上的公開軍情放在幾案上由親信家僮發出去。

這日家僮看到幾案上有信,就按照平時慣例把信發給了負責傳抄的邸吏。於是本應是密報的書信,頓時傳得沸沸揚揚,這下舉朝皆知。言官瘋了似的群起而攻,不但陳新甲成了眾矢之的,就連崇禎皇帝也被比作宋高宗趙構,輿論大嘩。

年輕的皇帝覺得自己被陳新甲出賣了,立刻抽身而退,對所說的話概不認賬,更下旨切責已被下獄問罪的陳新甲。陳新甲一來心有狡兔未死走狗先烹之悲,二來覺得事已至此,皇帝不如攤開了說清楚的好,結果崇禎並未如他期盼的那樣站在群臣的對立麵,而是以往日皇親被起義軍殺戮的欲加之罪,於九月二十二日將陳新甲在鬧市斬首示眾。

陳新甲因糊塗家僮的行為踏上了死路,明朝也就喪失了最後一次議和的機會。再沒人肯替皇帝擔起髒水,一年半之後,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死,立國276年的明朝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