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末年沒有曾國藩,很難想象中國將變成什麼樣的社會,可是這個對清朝有乾坤再造之功的名臣,卻與一般人認為的英雄形象有很大區別。
英雄屬性:天賦過人、身強體健、性格剛毅、努力不懈。
曾某屬性:智商平平、身患怪病、絕望自盡、努力不懈。
就是這個與普通人相比,唯在毅力上有過人之處的人,不但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還培養出李鴻章、左宗棠等後繼者,開啟了所謂“同治中興”的局麵,帶領國人開眼看世界。
可是再關鍵的人物,命也隻有一條,既然他曾絕望自盡,又怎會立下後來的大功勞呢?這就與他的幕僚章壽麟有關了。
當時曾國藩的湘軍剛組建完成,大部分士兵身上雖然穿著軍裝,但內心裏還是農民,一上戰場看到前麵的敵人,沒等開戰就轉身逃跑,有敵軍朝自己奔來時,也都跟著逃跑。於是,湘軍不戰自潰,不算敵軍追上來殺了多少,單在過浮橋時自己人踩自己人就踩死兩百多。
曾國藩一看驚怒交集,水陸兩軍還沒打就崩潰了,當即脫了袍褂,換上一身短打扮,拔出腰間寶劍,再把令旗插在岸邊,站在旗邊喊道:“過旗者斬!”
這是想學古之名將從嚴治軍,可惜湘軍都是老曾的同鄉,看到平日裏衣冠楚楚的曾大人短衣仗劍殺氣騰騰站在那邊,竟然都不覺得害怕,反而嬉皮笑臉,繞過他繼續逃跑。
曾國藩身為將領,親身體驗了兵不兵、將不將的尷尬,心中羞憤不已,一時間失去理智,縱身一躍,跳進了滾滾的湘江。
當時周圍是什麼情形呢?士兵在專心逃跑,除了同船的副官、親兵發現主帥落水後趕緊跟著跳江來救,其他人都隻顧看自己身後有無敵兵追趕了。可是曾國藩看到有人下來救他,怪脾氣再次發作,瞪著眼睛就是一通怒罵。士兵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敢違抗將令救他,隻得近距離瞪眼看著他沉沒。
眼看曾大帥越沉越深,幕僚章壽麟突然從後艙衝出來,一頭紮進湘江。
看到這裏就有疑問了,幕僚都是文士,沒有作戰能力,章壽麟怎麼會從後艙中出來呢?原因還是出在曾國藩身上。這是他初次帶兵上陣,出征前,他的兩個親信幕僚發現曾國藩出發前還偷偷寫好了遺書,書中大意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倔強思想。
兩個幕僚很擔心,怕他真做出過激舉動,於是二人就自薦一起出戰,但曾國藩因金革之事太危險而婉拒了他們的請求。這二人還是不死心,又暗地找來章壽麟,讓他躲在曾國藩的坐船後麵,叮囑他千萬注意隨機應變,一定要保護曾國藩的人身安全。這才有了章壽麟衝出救人的一幕……
場景回到湘江中,當時幾個人像餃子一樣半浮半沒,曾國藩問章壽麟怎麼在這兒?章壽麟知道空口白話地勸阻沒用,就順口胡編說不要尋死,他急著趕來就是有個喜訊要報告,湘潭那邊他們打贏了,先鋒部隊待會兒就趕來這邊,局麵並非無可救藥。曾國藩這下聽勸了,覺得此言有些道理,於是就依言停止了自殺行為,爬回戰船。
可惜上岸後,章壽麟把實情說了,曾國藩這才知道自己是被騙上岸的,心情又轉為鬱悶。
於是又想尋死,對他而言,筆杆子可比槍杆子順手多了,馬上又寫一封遺書,並把死期定在四月四日。因為死前還有很多軍務要交接,比如剩餘多少軍械、多少銀子,多少兵勇……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成年人,讓老曾不清不楚地死,那可不成。
交接工作需要時間,所以他算好了四月四日交接完了再死。在這個時候,左宗棠從長沙趕來安慰敗軍之將。
左宗棠來了,看見曾國藩仍然穿著落水時那件黃泥水草袍,水痕猶在,人也是無精打采,心知曾國藩死誌未改,左宗棠同樣勸說一番,但曾國藩這次吃了秤砣鐵了心,饒是左宗棠比章壽麟牙尖嘴利,也勸不回他那顆奔向死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