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逆勢而行,革除“常例”(1 / 2)

除了知縣,縣裏的其他官吏也都有自己的“常例”。比如縣丞主簿是“夏絹銀八十兩。夏樣絹四匹。農桑樣絹二匹。農桑絹銀五兩。秋糧長銀一十兩。……”[1]收入大體是縣令的五分之二左右。典史也有“出外裏長供給並店錢人情紗絹書帕”[2]等項。

除了官員,縣政府裏還有一種角色,叫“書吏”。傳統時代,中央政府設有六部,地方各級政府也對應設有“六房”。大體而言,縣裏的六房相當於今天各地縣政府下屬的“局”或者“科”。“書吏”也就是縣政府的普通辦公人員。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就是大家熟悉的“衙役”。就連他們也都各有各的“常例”收入,而且收入還不低。這是因為科舉時代,進士和舉人們並無任何專業知識,很多公事都交給書吏和衙役去處理。這些人是縣級政府的具體辦事人員,也是專製權力的終端,他們每天都與百姓打交道。知縣沒幹幾年就要調走,但是他們卻長期在本地工作,更加了解地方民情。剛到任的官員不得不高度依靠這些人,於是他們在處理具體事務時就可以“輕重高下,悉出其手”[3],得以營私的手段很多。

大明王朝後期的腐敗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腐敗侵蝕到社會機體的每一個細胞之上。上至皇帝為了自己的私庫加收礦捐,下到小小的衙役通過把持官府家資上萬。居官如同貿易,讀書隻為敲門。辦一件事需要多少賄賂,有公開的明碼標價,“權門之利害如響,富室之賄賂通神,鈍口奪於佞詞,人命輕於酷吏”(《明世宗實錄》卷一五三)。

社會的精神支柱已經垮塌,禮崩樂壞,物欲橫流,人們在末世氣息中肆無忌憚地放縱自己的欲望。

在早年讀書的時候,海瑞就多次在作文中歎息:“紛紛世態,其不當予心有日矣!”[4]他感歎這個世界,實在是太不稱他的心意了!

更讓海瑞氣憤的是,在滄海橫流之時,飽讀聖賢之書的士大夫們沒有幾個人以聖賢自任,挽此頹風,反而和光同塵,競相逐利。即使那些口碑尚好的公卿大臣,也不過是手伸得不太遠,錢撈得有節製而已。在他看來,舉國上下,已經沒有一個人稱得上“正人君子”。“世俗群然稱僻性、稱所行大過者,多是中行之士。謂如此然後得中道、善處世,則必鄉原之為而已。所稱賢士大夫,不免正道、鄉原調停行之。鄉原去大奸惡不甚遠,今人不為大惡,必為鄉原。”[5]那些特立獨行的孤介之士,在他看來做得還遠遠不夠,而賢士大夫則都是些汙穢之人。他恨這些模棱兩可的“鄉願”甚於大奸大惡,因為他們盜用了聖人的名義,對聖人之道危害更大。

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你不能要求這個世界適應你,而是你應該去適應這個世界。海瑞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整個世界昏天暗日,幾乎不見一絲光亮,海瑞卻感覺到一種莫名的激動,他要成為這滔滔世界的中流砥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即使是與整個世界為敵,他也毫不退縮,這情景恰好是為英雄搭建好的舞台,他喜歡這種悲壯慷慨的感覺。

其實,海瑞所向往的世界,也並非遙不可及。明朝開國之時,太祖朱元璋已經為這個世界製定了藍圖,他製定了一係列祖訓家規,對國家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做了詳盡到無以複加的規定,定下了萬年之基。在海瑞看來,這些規定盡善盡美。他認為,所有的錯誤、所有的醜惡,都是因為人們不能嚴格遵守聖人和祖宗的教訓,一任私欲發展造成的。

上任十天後,海瑞公布了一個決定:革除所有“常例”。

在別人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而在海瑞看來,卻是天經地義。如果全世界都默認“常例”的存在,那隻能說明全世界都錯了。錯了就要改過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雖然沒上任之前,那些消息靈通人士已經把“筆架先生”的名聲傳播到了全縣,大家已經對這位新縣令的怪脾氣有了心理準備,可是沒有人想到,海瑞上任後的第一把火是革除“常例”。這簡直是瘋狂,是政治自殺,是天方夜譚!人們估計,不出三天,海瑞就得改口。

然而海瑞說到做到。他把所有的“不合理收費”一刀切,不光是自己的“常例”,還包括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訓導、陰陽官、醫官、六房吏等大小官吏的各類“常例錢”。“他如戶房錢糧冊,工清軍匠冊,刑審錄,禮寺觀兵、鄉兵、民壯等冊,皆有上房舊例。今盡革去。”[6]

這一舉動不亞於一場“政治地震”。不但全縣官吏如遭晴天霹靂,通省官員都目瞪口呆!震驚過後,大家都屏息靜氣,準備看這個初入官場的愣頭青的笑話:看他吃什麼,穿什麼,拿什麼養活家口,拿什麼招待過往官吏,拿什麼孝敬上司……看他能堅持幾天,堅持不住了又該如何收場。

“海筆架”還真堅持下來了。靠一個月五兩銀子,他真就養活了一大家子。當然,生活水平和別人無法同日而語,而且還要想一點別的辦法來維持生計。海瑞在官署後院的空地上開了一片荒,約有二分(133.3平方米)大小,種上了黃瓜、豆角,每天下班,就換上粗布衣服,扛上鋤頭幹上一陣。全家人每天都吃粗糧,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肉。入仕之後,海家的生活水平反倒不如以前了。海瑞本人一身官服穿了六年,穿得四處補丁,看不出顏色,用手一扯就是一根線頭。每天燒飯用柴,都是老仆到山上打來的。有一天,海瑞發現老仆打來的山柴枝葉枯幹,不像是新砍的,遂把老仆叫來訊問。老仆不敢隱瞞,隻好交代說是街上有人巴結他,替他打好了背回來的。海瑞立刻叫他把送柴人找來,當場給了送柴人五十枚銅錢作為柴價,之後關上院門就把老仆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