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一邊受排擠,一邊升遷(2 / 2)

興國是個“苦縣”,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曆來是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然而,海瑞毫無怨言。到了興國,他下車伊始,就雷厲風行地針對當地大戶隱瞞土地嚴重的狀況,開始重新丈量土地,核實國家稅賦。清丈土地是一項極為艱難的工作,豪強大戶千方百計阻撓,暗地裏又用盡手段,買通工作人員,弄虛作假,以致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

就在海瑞到興國一年零八個月,土地清丈還沒有完成之際,吏部又下來一紙調令,海瑞因“工作出色”,升為戶部雲南司主事,級別為正六品。很顯然,是地方上的鄉紳通過地方勢力,買通了省裏、京裏,終於把海瑞清除出去了。

其實和曆史上其他大部分清官比起來,海瑞的命運還是比較好的。因為被排擠、被打擊、被冷落,是明代清官共同的命運。明代初年濰州知州吳履是一個著名清官,維護地方百姓利益不遺餘力,當時“山東兵常以牛羊代秋稅”[7],造成百姓負擔極重。隻有他頂住壓力,不以牛羊代稅,結果“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陝西,他縣民多破家,濰民獨完”[8]。善政如此,百姓視之如父母,但是知州因此也就成了他仕途的頂點,最終在知州任上“乞骸骨歸”[9]。永樂時的浙江錢塘知縣葉宗人,號稱“錢塘一葉清”[10],他的生活是“廚中惟銀魚臘一裹”[11],在官場上算是一個異類,結果是“以知縣卒於任”[12]。東平知州李湘,“常祿外一無所取,訓誡吏民若家人然”[13],結果也是一直升不上去,“卒於知府任上”[14]。正德年間,山東武定知州唐侃,遇到太監到各地勒索錢財,“諸內奄迫脅所過州縣吏,索金錢”[15],他讓人抬了一具空棺材,放到大堂上,告訴太監“吾辦一死,金錢不可得也”[16],結果真把太監給嚇跑了。就是這樣一個有風骨的官員,最後也不過做到刑部主事而已。

所以海瑞被排擠的結果居然是屢屢升官,也是曆代清官中的異數了。

[1]海瑞:《海瑞集》(下冊),卷三《序·贈趙三山德政序》,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500頁。

[2]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三〇八,列傳第一九六,《奸臣·鄢懋卿傳》,中華書局,2000,第5306頁。

[3]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三〇八,列傳第一九六,《奸臣·鄢懋卿傳》,中華書局,2000,第5306頁。

[4]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0頁。

[5]海瑞:《海瑞集》(上冊),卷二《稟帖·稟鄢都院揭帖》,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235頁。

[6]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0頁。

[7]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吳履傳》,中華書局,2000,第4805頁。

[8]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吳履傳》,中華書局,2000,第4805頁。

[9]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吳履傳》,中華書局,2000,第4805頁。

[10]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葉宗人傳》,第4810頁。

[11]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葉宗人傳》,第4810頁。

[12]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第十輯),紫禁城出版社,2010,第147頁。

[13]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李湘傳》,第4815頁。

[14]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第十輯),紫禁城出版社,2010,第147頁。

[15]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唐侃傳》,第4820頁。

[16]張廷玉等:《明史(六)》卷二八一,列傳第一六九,《循吏·唐侃傳》,第48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