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一場自欺欺人的虧空盤查風波(3 / 3)

乾隆為什麼這麼幹呢?因為他雖然不願意聽到批評,但是他心裏也很清楚,當今天下難保有一兩個省真的存在倉庫虧空。如果真的派尹壯圖進行暗訪,查出虧空,他的麵子往哪裏放!乾隆皇帝和尹壯圖的分歧點並不在於虧空的有無,而在於乾隆皇帝認為這些現象是局部的、可控的,尹壯圖卻認為這是普遍現象。因此,乾隆才拒絕尹壯圖“密往查訪”。

所以,尹壯圖還沒有出發,這個賭局事實上勝負已定。但是,擂台已經擺上了,皇帝命令已經下了,形式還是不得不走。於是第二天,戶部侍郎慶成就帶著尹壯圖上路了。

在如此“明察”之下,結果可想而知。地方官員好幾天前就接到了通知,做了充分的準備,“檢查”的結果當然毫無懸念。地方官員領著兩位檢查官,一個個打開糧倉銀庫,一本本核對賬目,果然倉庫銀兩絲毫並不短少,所儲糧食石數亦皆相符。

再不知趣的人到這個時候也知道應該怎麼辦了。乾隆晚年朝廷上唯一的老實人尹壯圖終於也學會了說謊。他用極為認真的語氣,詳細彙報了檢查過程以及檢查結果。然後,他無比沉痛地總結說,自己以道聽途說的材料來“冒瀆聖聽”,實在是喪心病狂,“戇愚”之至。經過皇帝的聖旨和事實的雙重教育,他深刻認識到自己對大清天下的判斷是徹底錯誤的。當今天下府庫充實,政治清明,形勢大好。他懇請立即回京治罪,讓皇帝早些把自己投入大牢,好省下心思來辦別的大事。

尹壯圖的彙報終於滿足了乾隆的期望。乾隆皇帝宣布大獲全勝。一場史無前例的君臣賭局,就這樣落幕了。乾隆晚年一次正視現實、解決問題的機會也這樣失去了。本來,如果乾隆能夠虛心一點,那麼尹壯圖的奏折就可以替他揭開大清盛世的漂亮外衣,讓他看到敗絮其中的實質。不幸的是,晚年的乾隆已經自大到失去了最基本的反思能力的程度。

回顧乾隆的一生,從早年的明智到晚年的顢頇,從早年的勤政到晚年的懈怠,從早年的謙虛到晚年的自大,這種劇烈的變化確實令人驚訝。不過回過頭來想,乾隆這個人,從乾隆元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36—1780年),基本上保持了勤政不懈,而乾隆四十五年之後,也仍然能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批閱大量奏折,應該說,這差不多已經達到了人類意誌力的一個極限。曆史上其他皇帝是很難做到的。乾隆在登上皇位後四十五年才出現懈怠,被大臣們捧了四五十年才開始得意忘形,到老年了才開始走向自己的反麵,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乾隆的變化隻能說明,隻靠個人的自覺,任何一個人都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麵。

[1]《元旦試筆》,見《清高宗禦製詩》。

[2]《乾清宮家宴得句》,見《清高宗禦製詩》。

[3]《安坐齋中偶爾成詠》,見《清高宗禦製詩》。

[4]趙爾巽等:《清史稿(三)》卷三二二,列傳第一〇九,《尹壯圖傳》,中華書局,1998,第2776頁。

[5]趙爾巽等:《清史稿(三)》卷三二二,列傳第一〇九,《尹壯圖傳》,中華書局,1998,第2776頁。

[6]張劍荊:《中國如何影響世界:對力量的思考》,新華出版社,2007,第264—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