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懷才誤此身
乾隆朝的曆史中,有一個人非常關鍵:和珅。可以說,他是乾隆王朝從極盛到衰落的最直接的推手。
從表麵上看,乾隆發現和珅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天,乾隆出巡山東。在傳統時代,交通不便,皇帝出巡其實也是挺沒意思的,沒有今天國家元首的專車、專機之類,在禦轎裏沒法看書、看報、看電視,一坐就是一整天。所以乾隆一邊走著,一邊就把大轎的側簾拉開。往外一看,在旁邊騎著馬隨行的侍衛裏,有一張新麵孔,二十多歲,白皙清秀,長得挺漂亮,騎在馬上,風度翩翩。乾隆就跟他聊起天來了。問他,你多大了,姓什麼叫什麼,什麼時候進的宮,在哪兒當過差。這位侍衛回答他,我二十六歲了,鈕祜祿氏,名字叫和珅,進宮當差已經三年了,今年剛剛被選為乾清門侍衛,頭一次陪您出差。
這個年輕人回答完,乾隆對他感興趣了。不是他回答的內容有什麼特別,而是這個年輕人的神情態度讓乾隆很注意。一般來說,普通人第一次跟皇帝說話,肯定都會緊張得要命,有的人幹脆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來。可是這個鈕祜祿氏和珅,回答皇帝時,語言流利而得體,態度恭敬又從容,一點也不緊張、不慌亂。乾隆開始對他感興趣了,又問他,讀過書嗎?和珅說自己十八歲那年曾參加過一回鄉試,沒能中舉。
乾隆問道:“能背汝文乎?”就是問他當年的卷子,還能不能記得幾句。和珅於是“隨行隨背,矯捷異常”[1],邊走邊背,一會兒工夫,居然把八年前的卷子從頭到尾全背了下來。
乾隆皇帝大為驚異,那心情就像是《紅樓夢》中王熙鳳初見丫鬟小紅的場景一樣。乾隆於是就讓人查一下,這個和珅是什麼出身和背景。一查,這個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也算世家出身,他父親常保做過福建都統,相當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所以從小他在一個貴族學校,當時叫“鹹安宮學”,就是皇帝專門給八旗官員後代辦的學校裏讀書。不過常保去世比較早,所以家道中落,家裏一度很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珅通過自己親戚的關係,托人進宮當了侍衛,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
乾隆一看,和珅家世清白,背景良好,很滿意,就試著派他給自己辦了幾件事。比如,這次出巡山東,與地方官員接洽、安排食宿、采買物品,都由和珅負責。結果幾件事辦下來,乾隆發現,這個和珅不一般,善解人意,周到細致。乾隆大喜過望。
到這一年年底,也就是乾隆與和珅第一次見麵後三個月,乾隆任命和珅為禦前侍衛,兼副都統。這可不簡單。和珅原來是三等侍衛,從五品,僅僅三個月就變成了禦前一等侍衛,而且還兼副都統。這是一個很大的官。我們剛說了,和珅的父親常保做過福建都統,相當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那麼,副都統就相當於今天的省級軍區副司令,是正三品的官員。從從五品到正三品,和珅一下子就連升六級。
這還沒算完。第二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二十七歲的和珅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副部長,成為二品大員。三月,又成為軍機大臣,相當於今天的政府副總理。四月,兼內務府總理大臣,就是內務府的最高長官,成了皇帝的大管家。
所以和珅的升遷,已經不能說是坐直升機上來的,隻能說是坐火箭上來的。在中國古代史上,升遷如此之快的,實在是絕無僅有。
那麼,和珅為什麼能夠如此受乾隆的賞識,一年之內連升十級呢?
這個,在野史上有許多說法。有的說,因為和珅跟乾隆的一個已經死去的妃子長得特別像,乾隆非常寵愛那個妃子,妃子死後對她念念不忘,結果遇到和珅,就把他當成了那個妃子轉世,寵愛不已。言外之意,就是和珅成了乾隆的好“基友”。
還有的說,是因為和珅投乾隆所好,上學的時候就苦練書法,專門效仿乾隆的筆體,字寫得跟乾隆一模一樣,所以得到乾隆的歡心。
以上這些野史傳說,應該說都是胡編亂造出來的,不著邊際。
如果我們從政治心理學分析,“和珅現象”不過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