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一個巨貪的誕生(1 / 2)

應該說,和珅的大肆貪汙,乾隆一開始是毫無察覺的。一方麵是因為和珅貪汙手法十分隱蔽,欺騙乾隆皇帝的本領非常高強;另一方麵也反映出乾隆皇帝確實是過於自信,認為憑借自己的英明,一定能把和珅這樣一個沒根沒派的人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掌心。他哪裏想到,事實上,是和珅把他乾隆皇帝控製在了掌心。一方麵,和珅利用乾隆的信任大肆以權謀私;另一方麵,他又把乾隆哄得團團轉,對他所有建議,幾乎無不言聽計從。後來,乾隆應該有所察覺,但是他的判斷是和珅沾染灰色收入並沒有特別過格。而且那時他和和珅已經是兒女親家,所以就有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那麼,和珅是怎麼一步一步成為乾隆朝最大的貪官的?有記載說和珅家產有八九億兩,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我們講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兼內務府總理大臣。

接下來,他仍然在繼續躥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升任戶部尚書,兼議政大臣,充《四庫全書》正總裁。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年他和皇帝成了親家,乾隆皇帝把自己最喜歡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許配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當上了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晉文華殿大學士。這樣,他就達到了文臣的最高品級。後來,因為幾次鎮壓起義有功,他還被授為公爵。我們知道,在中國傳統貴族品級“公、侯、伯、子、男”中,“公”是最高的。親王和郡王,那必須是皇族才能當,所以“公”是一個非皇族的人能封的最高爵位了。後來晚清的曾國藩,替清王朝立下了鎮壓太平天國的大功,相當於再造清室,也才封了個侯爵。可見乾隆對和珅是多麼夠意思。

隨著官位的不斷升遷,和珅家也從清朝一個普通人家,迅速躥升為全國首富之家。曆史記載,乾隆五十年(1785年)之後,和珅的家裏就變成了一個市場。什麼市場呢?權錢交易的黑市。史書記載:“和珅當國,一時朝士趨之若鶩,和每日入署,士大夫之善奔走者皆立伺道左,惟恐後期。時稱為‘補子胡同’。”[1]“補子”是官服,就是說,和珅每天上朝的時候,從他家到皇宮,道路兩邊站滿了全國各地的官員,都是來找他辦事的。買官賣官,成了和珅發財的主要途徑之一。檔案中記載的兩淮鹽政“徵瑞行賄案”可以說明當時買官的價碼。“兩淮鹽政”是一個肥缺,為了保住這個肥缺,徵瑞在嘉慶三年(1798年)和珅的妻子去世的時候,給和珅送了二十萬兩白銀作為吊禮,檔案記載:“彼時和珅意存見少,伊欲增至四十萬,是以未收。而從前曾送過和珅二十萬,當經收受。”[2]就是說,和珅認為你才隨二十萬兩的份子,太少。你這樣的情況,至少應該隨我四十萬兩,所以沒收他的。僅僅是為了保官,而不是升官,就需要四十萬兩。

在這種情況下,和珅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二皇帝”,也成了清代曆史上第一大貪官。

關於和珅家產到底有多少,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和珅貪汙了八九億兩。比如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和珅“籍沒家產,所得,凡值八百兆有奇”,就是說,有八個多億。當然還有更離奇的說法,晚清學者丁國鈞就在《荷香館瑣言》中說僅“有數可稽者”,就達到一百個億。

按常理推斷,這是不可能的。據著名經濟學家彭信威所著的《中國貨幣史》,清代乾隆年間白銀的總流通量是多少?是三億六千萬兩。就是說,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用來當貨幣的白銀才三億六千萬兩。和珅一家的錢,怎麼可能比全國的貨幣總流通量還多出三倍甚至是三十倍呢?和珅確實是清史上第一大貪官,不過貪汙的數量沒有這麼多。嚴肅的曆史學家研究的結果,認為數量應該是一兩千萬兩,而不是八九億兩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