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不以一錢自汙”的左宗棠(3 / 3)

可見他對於官場上的規矩並非全盤摒拒,特別是在涉及個人感情之時,他的處理也會很到位,比如他以寶鼎饋潘祖蔭,就是一個證明。

鹹豐九年(1859年)底,左宗棠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跌蹉。其時他在駱秉章幕府,恃駱氏的信任,一意孤行,對那些品級很高的大員也不假顏色,終被人以“劣幕”之名上奏朝廷。鹹豐皇帝發下諭旨,命逮捕左氏,若其果真有不法情事,可立即就地正法。左宗棠的好朋友郭嵩燾求助於大理寺少卿潘祖蔭,潘祖蔭遂上了《奏保舉人左宗棠人材可用疏》,極言左氏之才,在折子末尾甚至對皇帝說出“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這樣的話。因為眾人不遺餘力地營救,左氏轉危為安,鹹豐皇帝亦因此對左宗棠這個人極為注意,不久他就被授以四品京堂候補,成為曾國藩的助手。

左宗棠對潘氏的誇譽救助一直念念不忘,封疆之後,每年都送以千兩“炭敬”。後來在陝甘總督任上,他得到一件極不尋常的古董,將它送給了當時已經受到革職處分的潘祖蔭,以表敬謝安慰之意。這件古董就是後來成為中國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聞名全世界的“大盂鼎”。

關於此事的原委,在左宗棠的書信中可以考見。大盂鼎乃康王時貴族盂所做的祭器,道光初年於陝西岐山禮村出土,為左宗棠的僚屬袁保恒所得,袁轉獻左宗棠。這尊稀世珍寶,因為器形巨大、造型完美,極為引人矚目。左宗棠知道潘祖蔭是金石收藏大家,遂將大盂鼎拓片寄給潘氏,言明相贈之意。不過潘祖蔭見到拓片後,對其真偽產生了懷疑。事見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答袁筱塢書:“《盂鼎》拓本細玩定非贗作。伯寅侍郎疑為不類,亦因其後互有出入,而神鋒微露雋異,……弟意寶物出土,顯晦各有其時,《盂鼎》既不為伯寅所賞,未宜強之,盍留之關中書院,以俟後人鑒別。……殊器不可令其勿傳,致之八喜齋當稱得所,尊意雲何?”[32]

從信中可見,潘祖蔭對大盂鼎的真偽持疑,左宗棠堅信這是“寶物”,決定將大盂鼎留在關中書院,以候後人鑒別。

第二年,潘祖蔭經過細考,確定這是舉世之珍寶,致信左宗棠,請他從速送到都中。事見同治十三年(1874年)答袁筱塢書:“伯寅侍郎書來,亟盼盂鼎之至。前函敬托代為照料,輦致都中,計已承籌措及之。”[33]

從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日陳介祺(簠齋)致潘祖蔭的一封信中,可以判斷大概這年年底此鼎終歸潘氏所有:“得十月惠書四緘,……盂鼎既雲年內可至,刻想已納尊齋。”[34]

[1]襟霞閣主編:《清十大名人家書·左宗棠家書》,宋效永校點,嶽麓書社,1999,第165頁。

[2]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50頁。

[3]襟霞閣主編:《清十大名人家書·左宗棠家書》,宋效永校點,嶽麓書社,1999,第168頁。

[4]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日記二》(17),嶽麓書社,2011,第39頁。

[5]見張耀中:《左宗棠整飭吏治》,《唐都學刊》1995年第1期,第31頁。

[6]見鮑永軍:《汪輝祖的幕學思想》,《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第32頁。

[7]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劄件》,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50頁。

[8]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83頁。

[9]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99頁。

[10]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43頁。

[11]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27頁。

[12]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85頁。

[13]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55頁。

[14]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18頁。

[15]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94頁。

[16]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94頁。

[17]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94—195頁。

[18]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73頁。

[19]張朋園:《湖南現代化的早期進展(1860—1916)》,嶽麓書社,2002,第348頁。

[20]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419頁。

[21]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家書一》(20),嶽麓書社,2011,第182頁。

[22]查揆:《筼穀詩文鈔》,收入聶崇岐編:《撚軍資料別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第29頁。

[23]福爾索姆:《李鴻章的氣質、性格與事業》,周乾譯,翁飛校,《安徽史學》1993年第1期,第31頁。

[24]福爾索姆:《李鴻章的氣質、性格與事業》,周乾譯,翁飛校,《安徽史學》1993年第1期,第33頁。

[25]郭嵩燾撰,梁小進主編:《郭嵩燾全集·集部一·書信》(13),嶽麓書社,2018,第169頁。

[26]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劄件》,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545頁。

[27]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80—181頁。

[28]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信三》,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613頁。

[29]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家書·詩文》,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142頁。

[30]W.L.貝爾斯:《左宗棠傳》,王紀卿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第246頁。

[31]襟霞閣主編:《清十大名人家書·左宗棠家書》,宋效永校點,嶽麓書社,1999,第168—169頁。

[32]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信二》,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354—355頁。

[33]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信二》,劉泱泱等校點,嶽麓書社,2014,第402頁。

[34]陳介祺:《秦前文字之語》卷一《致潘祖蔭書》,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二日,陳繼揆整理,齊魯書社,1991,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