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受不了刑訊逼供,最後就違心地承認了自己與楊乃武通奸並毒殺了親夫。古代這種靠刑訊逼供搞出的冤假錯案數不勝數。盡管楊乃武最後拒不承認,但劉知縣還是草草結案,並把案件上報給其上級領導杭州知府。知府相當於今天的市長,掌握一個府的最高審判權。當時的杭州知府是陳魯,陳知府接案後對該案進行了“複審”,複審相當於今天的二審。複審時,楊乃武的舉人功名已經被朝廷革除,這樣就可以大大方方對其用刑了。一番刑訊逼供後,楊乃武也承認了自己並不存在的罪行。最終,楊乃武被判斬立決,小白菜被判淩遲處死。在古代,女子通奸並謀殺親夫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很多都會被淩遲處死。楊乃武和小白菜複審也都被判了死刑,那他們會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判決後就直接拉出去行刑嗎?沒有那麼草率。死刑還需要秋審通過後才能行刑。
清朝的秋審有兩個環節:一個是地方秋審,相當於今天省高院終審判決;另一個是中央秋審,相當於今天最高法的死刑複核。地方秋審時,判處死刑的案件要上報省裏,省督撫會同布政使、按察使進行複審。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省長、主管司法的副省長三人共同會審,審判結果為終審判決。地方秋審結果可能有五種,即“實、緩、矜、疑、留”。意思分別是:案情屬實,量刑合理,維持死刑;案情屬實,量刑過重,減刑不殺;案情存疑,發回重審;案情不明,駁回重審;案情屬實,量刑合理,但嫌疑人為家中唯一男丁且父母尚在,免去死罪。這最後一種情形叫作“留養承祀”,現實操作中一般不用。
地方秋審後仍然維持死刑判決的,要報送到刑部進行中央秋審。中央秋審時,先是由刑部和內閣大學士等副國級高官會審,擬定出意見,最後交由皇帝親自裁決。皇帝認為可以執行死刑的就批準,這一最終裁決叫作“勾決”。勾決之後的犯人很快就會被執行死刑。清朝的中央秋審一般在農曆八月,時值秋季,所以隨後執行死刑又叫“秋後問斬”。從漢代開始,中國就有秋冬季執行死刑的規定。古人認為凡事都該順應天時,秋冬是萬物肅殺的季節,因此是執行死刑的“好日子”。
咱們繼續說回楊乃武和小白菜,二人在複審死刑後,一隻腳就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但就在等待秋審的過程中,楊乃武的家人進京告了禦狀。我們看電視劇裏的告禦狀大部分都是告到皇帝或者宰相那裏,但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容易讓你見到皇帝或宰相?清代告禦狀都是告到都察院、刑部或步兵統領衙門(俗稱九門提督),楊乃武的家人將禦狀告到了都察院。
此時,上海的《申報》連續報道了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就像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一樣,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也驚動了兩宮太後,那時候掌握國家實權的是慈禧太後。在慈禧太後的直接幹預下,此案最後交由刑部重審,刑部尚書桑春榮親審此案,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長親自掛帥審案。重審時,開棺重新驗屍,一位在刑部任職六十年的資深老仵作參照《洗冤集錄》的驗屍方法,證實小白菜的丈夫並非中毒身亡,而是得病而死。最終,楊乃武和小白菜得以平反昭雪。慈禧當時也想借這個案子整頓一下浙江官場,就要求嚴肅追責所有涉案的瀆職官員:劉知縣被發配黑龍江,其他三十多名官員也都被革職、充軍或查辦。
通過對楊乃武小白菜案的考察,大家應該對我國古代的司法體係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穿越回去,遇到了昏官,也要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記住:清代告禦狀要去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