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1 / 3)

職場篇

[1] 許昌浩. 古代公務員的考勤與“治庸”[J]. 公民與法治,2018(20):42-44.

[2] 何雲雲. 明代官員的作息生活與休假旅遊[D]. 東北師範大學,2018.

[3] 黃晉祥. 淺談中國古代的作息製度[J]. 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8:127-128.

[4] 匡丹丹. 上海工人的收入與生活狀況(1927——1937)[D]. 華中師範大學,2008.

[5] 王雪萍. 十六至十八世紀婢女生存狀態研究[D]. 東北師範大學,2007.

[6] 周榮. 明代致仕官員的食俸與養老[J].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1):62-68.

[7] 聶智昊. 明代致仕製度研究[D]. 吉林大學,2012.

[8] 李莎. 乾隆朝官員離任製度研究[D]. 華東師範大學,2014.

[9] 艾永明. 清朝文官休致製度簡考[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55-88.

[10] 潘春燕. 宋代消防製度研究[D]. 廣西師範大學,2008.

[11] 丁小珊. 清代城市消防管理研究[D]. 四川大學,2006.

[12] 韓樹偉. 論清代的略人略賣人[D]. 青海師範大學,2014.

[13] 餘貴林. 宋代買賣婦女現象初探[J]. 中國史研究,2000(3):102-112.

[14] 毛蕾,陳明光. 中國古代的“人牙子”與人口買賣[J]. 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1):126-133.

[15] 葉昌富. 中國古代當鋪的質權[ J]. 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61-64.

[16] 曲彥斌. 略論中國典當業的起源與流變[J]. 社會科學戰線,2001(1):137-144.

[17] 侯吉慶. 明清時期山西典當業研究[D]. 山東師範大學,2011.

[18] 潘宇. 明清及民初的訟師與訟學研究[D]. 吉林大學,2006.

[19] 黨江舟. 中國訟師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0] 徐梓. 明清時期塾師的收入[J].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6(2):30-37.

[21] 申國昌. 明清塾師的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J]. 教育研究,2012(6):123-128.

[22] 張華. 清代醫生的行醫之道——以小說《壺中天》與《醫界現形記》為中心的探討[D]. 南開大學,2010.

[23] 張宇. 中國醫政史研究[D].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4.

[24] 胡妮娜. 中國古代醫患關係初探[D].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5.

家庭篇

[25] 劉利鴿,靳小怡,薑全保,李樹茁. 明清時期男性失婚問題及其治理[J]. 浙江社會科學,2009(12):78-82.

[26] 王躍生. 十八世紀後期中國男性晚婚及不婚群體的考察[J].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2):16-29.

[27] 倪方六. 戰國嚴禁姐弟戀 漢朝晚婚要罰糧 唐代鼓勵娶寡婦 古代計劃生育鼓勵多生[J]. 科學新生活,2013(43):36.

[28] 韓光輝. 論中國古代人口增殖政策[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5):14-21.

[29] 易富賢. 曆代鼓勵生育的政策[J]. 決策與信息,2014,4(10):60-62.

[30] 施偉. 納征、聘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 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

[31] 孟凡燕. 唐代嫁妝初探[D]. 南京師範大學,2012.

[32] 朱運榮. 宋代嫁妝初探[J].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118-123.

[33] 薛莉. 先秦、秦漢聘禮和嫁妝研究[D]. 陝西師範大學,2012.

[34] 毛立平. 清代婦女嫁妝支配權的考察[J]. 史學月刊,2006(6):103-108.

[35] 崔蘭琴. 唐以降傳統法定離婚製度探究[D]. 中國政法大學,2009.

[36] 汪文學. 傳統中國男子懼內現象考論[J]. 尋根,2005(5):28-35.

[37] 劉雨過. 論明清小說中的“懼內”[J]. 河池學院學報,2009,29(6):33-36.

[38] 牛誌平. 說唐代“懼內”之風[J]. 史學月刊,1988(2):38-41.

[39] 袁連. 中國古代社會的懼內現象[J]. 山東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27(6):141-142.

[40] 陳寶良. 正側之別:明代家庭生活倫理中之妻妾關係[J]. 中國史研究,2008(3):123-144.

[41] 徐泓. 明代的家庭:家庭形態、權力結構及成員間的關係[J]. 明史研究,1994(1):18.

[42] 範夢. 宋代妻妾關係研究[D]. 西南大學,2012.

[43] 張凡. 明代家產繼承與爭訟——以判牘為中心[D]. 中國政法大學,2011.

[44] 邵俊利. 清代“為人女”與“孀婦”財產繼承權問題研究[D]. 南昌大學,2014.

[45] 魏天安. 宋代的戶絕繼承法[J]. 中州學刊,2005(3):194-198.

[46] 瞿大靜. 宋代國家對戶絕財產的侵占情況[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12).

[47] 趙曼. 從判牘看明代戶絕繼承[D]. 中國政法大學,2011.

[48] 陸璐. 論宋代贅婚[D]. 蘇州大學,2012.

[49] 李雲根. 宋代入贅婚略論[J]. 江西社會科學,2012(8):108-112.

[50] 邢鐵. 我國古代的贅婿繼產問題[J]. 民俗研究,1996(2):58-60.

[51] 李偉峰. 香火接續:傳統社會的招贅婚姻研究[D]. 山東大學,2011.

[52] 吳美鳳. 明清後妃製度略考[J]. 故宮學刊,2015(1):124-158.

[53] 翟文浩. 清代太醫院診療製度研究[D].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百科篇

[54] 郭矗矗,範春義. 唐代宮廷儺儀考略[J]. 四川戲劇,2014(10):140-143.

[55] 蕭放. 春節習俗與歲時通過儀式[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52-58.

[56] 王學軍. 大儺禮與東漢疫病流行及其文學影響[J]. 文化遺產,2017(4):13.

[57] 王文遠. 古代中國防疫思想與方法及其現代應用研究[D]. 南京中醫藥大學,2011.

[58] 張彥曉. 宋代照明研究[D]. 河南大學,2014.

[59] 盧伯雄. 古代寶鈔銀票的防偽與工藝鑒賞[J]. 東方收藏,2018(3):85-88.

[60] 陸敏珍. 關於宋代偽造紙幣的問題[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30(4):110-115.

[61] 李文豔,蘇誌龍. 簡論南宋紙幣的造偽與禁偽[J]. 衡水學院學報,2010,12(002):74-76.

[62] 成豔萍. 紙幣防偽技術與山西票號業的發展[J].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25(3):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