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傾談(1 / 2)

上巳節後,第二日仍是齋沐休息的日子。張令鐸一早便出了門,在浚儀街食鋪用了早點,待到日頭高升,街上人來人往之時,方才往趙宅遞了拜帖。不一會兒,門房傳話,說趙匡胤在書房等他,便領了進去。

趙匡胤的宅邸他從前是來慣了的,走廊廳閣、花草流水,無一不是舊時景致。偏偏此時看來,心裏卻有一股抑製不住的忐忑。他急於向趙匡胤問明白為何翹翹突然就變成了解憂?她究竟是如何從那日的大火中逃生的?這借屍還魂般地戲碼,讓他無比驚訝、擔憂,但同時又有種隱隱的欣慰。畢竟當年眼睜睜看著翹翹葬身火海,是他這些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如今故人安好,倒像是上天垂憐,給他的良心突然發了一張赦令。

張令鐸加快了腳步,轉過前麵的花廳,再走幾步便到趙匡胤的書房。他又開始有些惴惴不安,換防隴西,是他官場晉升的重要一步,這個差務要是辦得好,日後拜疆封帥,成為獨霸一方的節度使也並非癡想。但若在此時與趙匡胤因為一個女人傷了和氣,失了彼此間的照應協作,那便太得不償失了。春日濕潤的晨霧打在他發梢,濕嗒嗒的,像出了一層薄汗。他並非寡情之人,在他曆經的女子中,能入心入魂的,翹翹算是唯一一個。隻是,她畢竟隻是個青樓歡場的女子,尋歡作樂、談情說愛雖是上選,但與自己煌煌前途相比,孰輕與孰重?她的作用與黨項郡主李錦柔都不能相比。

與趙匡胤相互見了禮,張令鐸便將心中疑問迫不及待地問出:“玄帥,為何翹翹成了解憂,是你側房又是表妹?我離開京城三載,你我書信不絕,怎地從為聽你提到?”

趙匡胤意味深長地看了張令鐸一眼,他的想法與張令鐸一樣,在這隴西軍交接的時候,萬萬不可因為一個女子壞了兄弟情誼,但兩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解憂並沒有細說。他迅速權衡了一下,覺得坦誠相告是獲得贏得對方信任的最好方式,何況他與解憂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不可以告人的。於是,從墓中營救到雪夜相談,從抵罪入宮到秦妃相救,趙匡胤簡單地把這三年發生的事情敘說了一遍。當然他僅僅告訴張令鐸,是由於心疼賀氏才讓解憂入宮,而自己當時如何心急火燎地去求秦妃的事情,他也隱瞞了。不過,總體說來,這仍然算是一場非常坦誠的談話。

趙匡胤的書房布置簡單,隻在屋角放了幾個熏爐,裏麵燃著祛濕的苦艾,些許刺鼻的味道灌滿了房間,有股使人頭腦清明的力量。張令鐸愣了半天,細細琢磨趙匡胤說的每一個字,越品味越覺得每一個字後麵都是解憂的苦難,而他自己正是這些苦難的源頭。他內好像回到了目睹翹翹死去的那一夜,方才剛被赦免的罪過,此時增加的千萬倍又重新箍上了他的心頭。這種令人窒息的感覺,使得他無從發泄,彷徨許久,他突然衝著趙匡胤拜倒磕頭,出言則是嘶啞的嗓音:“拜謝玄帥,若無您出手相救翹翹之恩,我這一身的罪孽便無處可贖了。”

趙匡胤心裏微有不悅,卻攙扶起了他,“適逢恰巧而已。這些年,我與她雖隻是人前作戲,倒也清楚,她是個聰慧堅韌的女子,必受上天垂愛。”

張令鐸眼睛驚喜一亮,不由牢牢地盯著趙匡胤,生怕自己漏了一字一句。

趙匡胤明白他在期待什麼,若此時由自己開口將解憂還給張令鐸,倒不失為籠絡人心的上佳之法,可是話到嘴邊,卻怎麼也說不出來,“她如今身為我的側房,眾人皆知,你們若想再續前緣,一來身份上有些尷尬,二來,也需要看她自己的意思。”趙匡胤淡淡地說道。

張令鐸眼中的光芒頃刻黯淡了下去,嘴裏喃喃道:“我也知道,那時做下了這等錯事,還有什麼可期待的。”

聽聞張令鐸提及那日,趙匡胤想起了餘爺之前所帶給解憂的那句話,“那場大火真的隻是偶然?”精神也不由地緊張起來,也顧不得張令鐸那滿臉悲傷沉思之色,連忙詢問道:“有人說那時永樂樓的大火,起的蹊蹺,那****趕到時,有沒有注意到什麼異常之處?”

那夜的記憶對張令鐸來說尤為深刻,這些年反複千白次,每次都糾結在能不能重新選擇一次上。如今被問及,他細細一回想,卻也沒覺得有何處不妥:“那年連月的幹旱,城中火災不斷,永樂樓最愛燈火恢弘,貿然失火倒也不足為奇。我抵達永樂樓的時候,火已經燒起來了,不過前院還好,貞娘正組織人救火和撤退。翹翹住在最裏頭的流蘇閣,是個獨立的小院,火好像是從那邊起的,我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被濃煙嗆得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