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女人如棋(3 / 3)

“這件事交呂僧珍去辦吧,你來了正好,”蕭衍切斷張弘策的話題,“有件更重要的事隻能拜托於你,你請速去郢州,聽聽我大哥蕭懿對當前時局的分析。”

張弘策當然明白蕭衍的意思。其實,還在蕭懿在益州擔任刺史時,蕭衍即有聯合大哥,對付朝廷之心。但益州地處川西山地,曆來並非軍事重地,蕭懿名為益州刺史,手中的兵馬不足三千。而現在,蕭懿駐守郢州,郢州控扼長江中遊,襟帶中原,蕭懿手中領兵近萬,早已今非昔比。蕭衍知道,在東晉南朝史上,二百多年來,屢有方鎮擁兵,宗室起事,興兵發難,圖謀弑君的事件發生,卻尚未有一次成功的先例。所有義士,不管他們當初是怎樣的雄心勃勃,最後無不以流血失敗而告終。蕭衍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實力,還遠不足以與蕭寶卷朝廷抗衡,但如果能聯合大哥蕭懿,雍、郢二州並肩協同,就一定會形成對蕭寶卷朝廷的強大威懾。

在呂僧珍前往建康,著手將所有家屬及弟兄遷至雍州的同時,張弘策受命來到益州,將蕭衍的親筆信呈上。蕭衍在信上說:西晉時,庸主當政,諸王手握重兵,互相爭權,從而釀成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西晉也隨之滅亡。當今朝廷之亂,與西晉猶過之而無不及,明帝的六位輔佐大臣各懷心思,都以一已之私,欲控製蕭寶卷以獨斷專行。蕭寶卷則既無令譽,又凶殘無道,濫殺無辜,殘暴凶狠,又豈肯聽任“六貴”擺布?“六貴”以專權計,相互猜忌,必將會有一場內訌。如此,一旦內亂發生,南齊朝廷必將土崩瓦解。你我兄弟,雖有曠世之才,卻惜逢亂世,報國無能。幸而你我鎮守邊陲,兄之郢州為戰略要地,南控荊湘二地,西注漢、沔二水;弟所在雍州,同樣擁精兵數萬。凡一切智者,皆應把握時機,及早準備,一展宏圖,且莫坐失良機,後悔莫及。

蕭懿看過三弟的信,卻長久不語。張弘策看出蕭懿內心的複雜和矛盾,於是說:“虎踞二州,參分天下,將軍宜及早糾合義兵,為百姓請命,廢昏立明,一旦起事,易如反掌。”蕭懿仍是不語。

張弘策在荊州盤桓數日,但蕭懿對蕭衍聯合起義一事一直未作任何表態,張弘策失望而歸。蕭衍知道,大哥自幼受父親影響,忠君報國,致死不渝,即使朝廷拿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大哥也不會說一個反字。既然雍、郢聯合沒有指望,就隻有憑自己的力量單獨行動了。他相信,蕭齊的時代大勢已去,在遼闊而富饒的梁、楚、漢大地上,那未來收拾殘局,重振河山的英雄究竟是誰?

蕭衍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家底,這些年來,他的軍中可謂藏龍臥虎,一批批將帥之才薈萃而至。江夏內史王茂、沔北大將曹景宗、舊屬鄭紹叔、後來被曆史上稱為“戰神”的韋睿、部將呂僧珍、襄陽令柳慶遠等,這些人都是正當盛年,而且一個個英勇善戰,即使沒有大哥蕭懿的合作,他也有信心成就一番驚天偉業。

蕭衍開始了認真的部署,他一邊命人秘密打造武器,一邊讓張弘策在附近山裏建造了上千間房屋以備起事時屯兵,又砍伐了大量木竹沉入檀溪,以備起事時造船之用。

他想起慧超和尚的話,“未來那興起於天下的英雄,安知不是將軍嗎?”他知道,一隻“籠鳥”就要放飛,一隻雍州虎就要出現了。

這一年八月,蕭衍不顧夫人郗氏的反對,正式迎娶丁令光進門。蕭衍對丁令光約法三章:一,蕭府上下,事無巨細,悉聽郗氏安排,丁令光不得越權;二,若生下男丁,歸郗氏扶養,隻喚郗氏為娘;三,我若今後貴為天子,丁令光隻為貴嬪。對此約法三章,丁令光一一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