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步步蓮花(3 / 3)

至此,蕭鸞臨終前托付的六名輔佐大臣已先後死去四位。

發生在宗親中的政變讓蕭寶卷意識到,所有的人都不可靠,所有的人都在暗地裏積蓄力量,伺機推翻他。宗親如此,何況遠臣?父皇的話是不錯的,對於一切有可能威脅到他皇位的人,隻有一個字:殺。

他的嬖臣茹法珍說:“蕭坦之也不是什麼好鳥,當初劉暄要造反,第一個就拉上他。現在蕭遙光造反,又看上了他。這些人為什麼偏偏要拉上他蕭坦之?”於是蕭寶卷很快就把目標鎖定了蕭坦之。事先有人密告了蕭坦之,勸他趕緊逃走。蕭坦之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的一顆忠君之心,自有天鑒。”那天,當捕殺蕭坦之的軍士衝進蕭府時,卻隻見蕭坦之府上一片血流成河。原來蕭坦之料到難逃活命,便先殺了全家,然後自己坐在廳堂,從容飲酒。麵對蕭坦之的從容坦然,劊子手們竟一個個難以下手。這時,蕭坦之突然大笑一聲,一股黑血從口中噴湧而出,隨即倒地而死。

蕭寶卷殺人要快,不要理由的風格,應該是繼承了他父親蕭鸞的傳統。現在,他把目標鎖定了輔國大臣沈文季以及尚書令徐孝嗣這兩位文職官員。沈文季的兒子沈昭略在宮中聽到風聲,連夜去通報父親,讓他聯合徐孝嗣,趕緊商議廢昏立明之計。沈文季同樣經曆南齊三代君主,他處處小心,事事謹慎,因而躲過了一次又一次險機。蕭寶卷稱帝後,沈文季幹脆托病在家,不問政事,他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蕭寶卷會殺他。

沈昭略見父親冥頑不化,便又去找徐孝嗣,讓他早作廢昏立明之計。徐孝嗣知道,此生死存亡之際,唯有放手一搏,或可絕處逢生。他去找沈文季商議對策。沈文季說:“通過政變取勝的可能性隻在四成,但有一條妙計,成功的可能性可在七成。”沈文季的妙計就是趁蕭寶卷出巡後關閉城門,再召集大臣們商議廢昏立明良策。沈文季的所謂妙計實在是太小兒科了。沈昭略見兩位老臣如此迂腐,便頓腳出門,說:“古人說,當斷不斷,必有禍亂,你們,就等著去送死吧。”然而沈昭略自己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隻是在家裏幹著急。

徐、沈二人暗自聯絡的事很快就讓蕭寶卷知道,第二天一早,徐孝嗣就接到蕭寶卷手諭,讓他前往宮內議事。徐孝嗣知道,他的死期到了,慌得一時亂了陣腳,他的幾個兒子說:“昏君把人逼到絕路上了,還是趕緊想辦法吧。”徐孝嗣看著站在他麵前的幾個兒子,真是心如刀絞,想著大不了就是一死,忽然就冷靜下來,說:“你們幾個都給我在家好好呆著,千萬不要輕舉妄動。我一人去死,或能保住全家。”幾個兒子自幼受父親影響,隻管讀書,卻一個個手無縛雞之力,手上更無一兵一卒,隻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前去送死,府中哭得天翻地覆。

及至進宮,卻見沈文季叔侄雙雙被押。這時,蕭寶卷的閹黨梅蟲兒已端上毒酒,命三人喝下。沈文季見到毒酒,嚇得麵如土灰,渾身亂顫。徐孝嗣說:“忠君受命,死而無憾,大丈夫視死如歸,何足懼矣?”沈昭略對著叔父和徐孝嗣大罵:“當初先帝曾對我親口而言,蕭寶卷如不成器,可廢掉他。你們身為輔國大臣,卻優柔寡斷,誤國誤民,今又搭上我一同送命。”

徐孝嗣善酒,連喝八碗才漸漸昏沉。沈文季無言,不得不流著淚將那碗毒酒喝下。沈昭略憤恨難平,他端起毒酒,口內仍罵聲不絕:“愚忠老朽,我沈昭略臨死前要讓你們做一個破麵之鬼。”說著,便將那毒酒向叔父和徐孝嗣的臉上潑去。二人的臉上立時被毒酒燒得麵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