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督軍江蘇:擁兵長江直係成形(3 / 3)

(三)

馮國璋之於袁世凱實在是一條不能放心的狗——把他放遠一些,便無法揣摩他心思;把他放近一些,又怕他咬到自身。可見看門狗固然不好當,養狗的人亦需要費不少心思,思來想去,袁世凱便準備在馮國璋身邊安插一個細作。“二次革命”結束之後,馮國璋的原配夫人吳氏去世,馮氏正準備續弦,袁世凱聽說之後,就把自家的家庭教師周道如介紹給了馮國璋。周道如是天津女師附屬女子高小的教師,據說亦是袁家二公子袁克文的啟蒙老師,當時年近40歲仍然沒有成家,袁世凱對其印象甚好,於是介紹給了馮國璋。1914年1月,袁世凱專門派三姨太送周道如南下。馮國璋在南京以隆重的禮儀迎接這位新夫人,鳴炮二十響,並請其下榻交涉署,後又由交涉署遷到督府西花園。19日婚禮當天,馮國璋身著上將禮服迎親,花車由碑亭巷繞花牌樓入督府,沿途有軍警警戒,江蘇省省長韓國鈞代表袁世凱擔任證婚人,婚禮場麵好不氣派。

其實這位周夫人卻是袁世凱安插在馮國璋身邊的監視器,據說直到袁世凱去世前夕,這位周夫人都會將馮國璋的一舉一動報告給北京。袁世凱去世一年後,周夫人還瞞著馮國璋去給袁氏掃墓。根據曆史經驗,凡是開國皇帝一般都有極重的疑心,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都是屠戮功臣的典範,曹操那點兒疑心病放到曆史上根本就不算什麼。袁世凱的疑心愈重,說明他想謀取的東西就愈多,以前是大總統,如今就變成了皇帝。其實袁世凱要做皇帝,確實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心思,當時鼓吹洪憲最狠命的是袁世凱身邊的兩個人——袁克和楊度。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在北洋軍中素來以“儲君”自居,但是大總統是靠選舉選出來的,不能由老子傳給兒子,不如皇帝來得穩當,所以他急不可耐地希望他老子能夠當皇上。而楊度則是以“帝師”和國士自居,自袁世凱垂釣洹上時就一直跟在袁氏的鞍前馬後任勞任怨,在鼓吹帝製複辟的“洪憲六君子”中坐頭把交椅,是不折不扣的複辟派。不過,他們二人的出發點到底不同,袁克定是純粹私心,想著讓老袁家千秋萬代,楊度的心態在當時則是一種主流心態。雖說清朝已經覆滅,但封建的皇權思想並未根除,加上國民黨的底層普及工作不紮實,遺老遺少不在少數。從曆史資料上不難發現,當時還有不少人確實是迷信皇權統治的,楊度選擇的正好符合了一部分人的訴求。也不能說所有擁護帝製的文章就全部都是袁克定和楊度派人撰寫的,當時社會上擁護帝製的大有人在,隻不過有的人擁護袁世凱,有的人則是擁護遜位皇帝溥儀。

關於馮國璋和“太子”袁克定之間的關係,有一個故事。說是在袁世凱稱帝之前,北洋軍內部就恢複了跪拜禮,就是見袁世凱的時候要三跪九叩。段祺瑞對此非常反感,馮國璋就勸他忍一忍,反正跪拜和脫帽鞠躬也差不多。於是段祺瑞和馮國璋見袁世凱時便行跪拜禮,結果倒搞得袁世凱不好意思,慌忙站起來弓著腰請二人起來。袁世凱對自己手下的兩員大將還有所忌憚,袁克定卻不然,北洋軍人行罷跪拜禮,袁世凱便招呼自己的兒子們過來還禮,唯有袁克定傲然佇立,儼然以儲君自居。以至於老實巴交的馮國璋對這位大少爺也頗多微詞。

故事歸故事,但袁克定確實也是葬送袁氏江山的罪魁禍首之一。很多史學家認為,袁世凱自宋教仁案開始幾乎盡是昏招,與他前半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宋教仁案之後的袁世凱之所以屢出昏招,一來是得力助手趙秉鈞淡出,二來就是這位袁大少爺上位。袁克定有著名的四大昏招:一、以儲君自居,古代的太子想監國,都得有點兒資本才行,靠血統就想子承父業是不行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不就是給他叔叔朱棣幹掉了。二、組建拱衛軍,急於擁有自己的部隊。三、編製《順天日報》蒙蔽袁世凱。四、在沒有得到北洋軍將領的支持下鼓吹帝製複辟。

馮國璋是個舊式軍人,忠君思想濃厚,他在內心裏或許並不完全讚成帝製複辟,但他尊重自己的恩師兼老上級袁世凱。作為一個舊式軍人,對馮來說帝製與共和並沒有什麼明顯分別,正如他自己所說,皇帝和終身製總統隻是稱謂不同罷了。馮國璋並不擔心袁世凱當上皇帝,他擔心的是,這個當上開國皇帝的袁世凱,是準備學唐太宗李世民讓跟隨他的臣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準備學朱元璋來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