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舊軍閥時代的挽歌(3 / 3)

(三)

到1926年4月22日,奉軍巨頭張學良、張宗昌、李景林、褚玉璞等均開入北京,在奉軍控製北京城以後,頭一件事就是釋放盟友直軍的前任領導人曹錕。奉軍諸將派代表趕到東交民巷,將曹錕接到福祿居居住,曹錕則明確表示近期以曹錕名義所發出的各封電文都是鹿鍾麟捏造,並非他本人的意願,他無意再執掌政務,隻希望能夠回到天津養老。23日、24日,直係將領王懷慶和齊燮元分別抵達北京,並麵謁曹錕。吳佩孚任命王懷慶為北京衛戍總司令,並讓王懷慶親自攜帶一份擬好的請曹錕宣告總統下野的通電去見曹氏,隨後又在王懷慶抵達北京的同日致電曹錕,“懋帥王懷慶現已入都,佩孚托呈各節,計達鈞聽,請將宣言稿即日發布,安一時之人心,固百年之邦本,胥於是賴”。

直奉兩係依然處在相敬如賓的地步,所以每件事都相對小心謹慎,吳佩孚電請曹錕下台,一來是為了穩固直奉之間的關係,二來是為了保全曹錕,因為他是賄選總統,自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到如今,所有戰事都是借由賄選而起,曹錕下台,則避免賄選的事情再被搬出來。吳佩孚電請曹錕下台,是給足了張作霖麵子,張作霖也就借坡下驢。奉軍控製了北京,但吳佩孚卻任命王懷慶為北京衛戍總司令,張作霖也沒有生氣,還表示同意,並致電王懷慶,“京師根本重地,我弟出任維持,極所欣慰”。25日晚,在京的直奉兩係巨頭齊燮元、王懷慶、張學良、張宗昌、李景林等召開會議,商定了四件事:一、對於護法或是護憲的事宜,聽取吳佩孚的主張。二、對國會問題,則盡快擬出一個變通之法請示張作霖、吳佩孚。三、請王懷慶即刻就任衛戍總司令一職。四、至於馮玉祥部投誠之事,則以驅逐“赤黨”為談判之前提。

會議結束之後,就由直係的王懷慶負責北京的治安問題,由奉係的李景林負責各軍的軍紀問題。但此時段祺瑞已經去了天津,胡惟德以外交總長代理國務總理,攝行政務,但也隻是一個過渡機製,北京政府的形式和人選都等待著幕後的兩位大佬張作霖和吳佩孚來決定。於是,在京的直奉兩係巨頭紛紛致電催促張作霖和吳佩孚入京,但是兩位大佬一個在奉天、一個在武漢,卻遲遲沒有入京。

張作霖和吳佩孚都放緩入京的腳步,主要是因為曹錕。按理說,王懷慶23日就已經抵京,並且帶來了吳佩孚擬就的下野通電,但是一直到月底,曹錕既沒有發出通電,也沒有離開北京。曹錕這裏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憲法問題,一個則是曹錕自身的問題。吳佩孚給曹錕擬就的下野電文,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承認憲法,而這卻是張作霖無法認同的,直係與奉係在憲法問題上爭執不下。還有,就是曹錕被釋放之後,他身邊的幕僚又圍了過來,認為此時是他重新崛起的契機,不如聯絡直係力量取而代之,或者設法獲得吳佩孚的支持,繼續當總統。

此時張作霖是因為憲法的事情刻意與北京保持距離,吳佩孚則是忙於應付進攻湖南的事情。25日,他委任葉開鑫為討賊聯軍湖南總司令,賀耀祖為湖南省省長。在京的直係將領知道吳佩孚無暇顧及北京,而奉係又遲遲不肯明確態度,遂決定先讓待在北京遲遲不願離去的曹錕下野,恢複顏惠慶內閣的行政權之後,再與奉係進行疏通。5月1日,曹錕通電下野,“錕自慚失馭,久已倦勤,非棄屣以鳴高,且閉門而思過。所冀各方袍澤勵翊協和,共循法軌,錕優遊林下,獲睹承平,欣幸曷極”。曹錕發布通電之後,就遷居到唐在禮的私邸內以表示自己對大位已全無眷戀。張作霖隨即通電,在其中談到了自己對於護憲的看法,“就表麵觀之,言之似各方有理。考其內容,是否為無聊政客視為奇貨可居,又將以傀儡武人助其政權複活”。

2日,湘軍葉開鑫部進攻長沙,唐生智部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隻好由長沙退往衡州,葉開鑫隨即兵分六路追擊唐生智部,同時聯係湖南士紳共同致電吳佩孚,希望吳佩孚不要任命葉開鑫為湖南督軍,更不要任命賀耀祖為湖南省省長,他們仍然支持趙恒惕回湘主持全省大權。雖然湖南的政事還沒有塵埃落定,但多少能讓吳佩孚緩口氣,他遂騰出身來解決北京的事務,張作霖既然已經表明對憲法的態度,北京的顏惠慶就不敢上台,吳佩孚於3日電促顏惠慶即日攝行總統職務。同日,孫傳芳則聯合蘇、浙、閩、贛、皖五省軍閥通電表示讚成曹錕下野、顏惠慶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