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原誓師:西北軍加入北伐(1 / 3)

\/>dm有句話叫“沒文化,真可怕”,說的就是孫傳芳,當北伐軍進攻吳佩孚的時候,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和之前的戰爭有什麼不同。吳佩孚雖然不再如當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前那麼強大,但也不是動輒就會分崩離析的狀態,他之所以能夠在兩湖戰事上一潰千裏,就足以說明舊式軍閥之間的戰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形勢。但是,孫傳芳顯然忽略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樣的古訓,沒有在北伐軍進攻他之前與吳佩孚取得聯係,是孫傳芳最大的敗筆。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吳佩孚因驕傲自大而連遭重創,其實吳氏隻是有傲骨並無傲氣,真正無傲骨卻有傲氣的是孫傳芳。

(一)

1926年9月2日,吳佩孚回到查家墩司令部,隨後忙著調兵遣將。他派靳雲鶚部、湖北督軍兼陸軍第二十五師師長陳嘉謨部、直軍第八軍軍長劉玉春部、豫軍第三師師長吳俊卿部、第十三混成旅旅長張占鼇部、漢黃鎮守使兼水上遊擊司令杜錫珪部、河南遊擊司令王獻臣部、湘軍總司令葉開鑫部以及海軍江防艦隊的十餘艘軍艦都駐守在武昌、漢口,湖北暫編第一師師長宋大霈部、湖北暫編第四師師長陳德麟部由湖南退入湖北,湖北暫編第二師師長劉佐龍率部駐守漢陽、蔡甸,直軍第十四師師長高汝桐部駐守漢陽、漢口,豫軍第二師師長閻日仁部駐守襄河方麵,豫軍第十師師長任應岐部、武衛軍馬濟部駐守陽邏、黃岡方麵,湘鄂邊防軍司令兼援湘總司令李倬章、援湘副司令董政國率部駐守湘鄂邊境,毅軍約四個旅駐守在花園、廣水。

3日,北伐軍在李濟深的指揮下進攻贛州,拉開了北伐軍與孫傳芳的戰鬥。被孫傳芳部江西總司令鄧如琢任命為第六路軍總指揮的賴世璜秘密投靠北伐軍,蔣介石任命其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軍長,賴世璜率部倒戈進攻屯兵於粵贛邊境的孫傳芳部楊如軒、楊池生兩軍,於當日攻占安遠。

4日,賴世璜部又攻取信豐、贛州,收編楊如軒、楊池生殘部4000餘人,擴編為第十四軍,賴世璜出任軍長,熊式輝出任黨代表,下轄兩個師。第十四軍一部控製會昌、瑞金一帶,對閩南方麵進行警戒,而主力則會同譚延闓統率的第二軍譚道源師攻打吉安。吉安一戰是北伐戰爭中最慘烈的戰鬥之一,該役第十四軍主力下級軍官幾乎全部陣亡,而直軍亦遭受重創,紛紛出逃,於是,第十四軍便很快占據吉安、吉水、永豐、樂安、崇仁、宜黃,北伐軍隨即控製贛南、贛中地區。

江西戰事方起,而湖北的戰事則漸入尾聲。6日清晨,吳佩孚正與幕僚在查家墩總部商討前線的戰況,忽然數枚炮彈自龜山方向飛來,落在院中的荷花池裏。吳佩孚急忙命人去查,方知是負責駐守漢陽、蔡甸的湖北暫編第二師師長劉佐龍部叛變。吳佩孚大為驚慌,急忙率總部各處官佐及一個團的衛隊乘車北上,而將守衛武昌的重任交給劉玉春。接著我們就要說說劉玉春,這位在北洋軍閥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悍將之一。

劉玉春這個人在曆史上記載的筆墨不多,他是河北人,據說長得高大魁梧,頭發灰白,原本是第八師第十五旅旅長。當年寇英傑入豫,劉玉春便率領三個團的人馬歸入寇英傑麾下,寇英傑與蔣世傑對峙信陽,主攻信陽的便是並非寇氏嫡係的劉玉春。信陽攻堅戰,有兩個人讓吳佩孚印象深刻,一個是負責守的蔣世傑,一個就是負責攻的劉玉春。攻堅戰往往都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事情,所以寇英傑才會派出並非嫡係的劉玉春,劉玉春不計生死猛攻信陽,頗得玉帥賞識。因此,信陽城破之後,吳佩孚便破格將信陽警備司令劉玉春提拔為第八師師長,繼而又升為第八軍軍長。此後吳佩孚與劉玉春關係日篤,更是引為心腹,吳佩孚北上京畿會晤張作霖,劉玉春帶刀在其身邊率隊護衛,繼而吳佩孚南下征戰兩湖,劉玉春亦不離左右。

與大部分隻懂得蠅營狗苟的直係將領不同,劉玉春頗有“燕趙慷慨悲歌之士”的氣魄,因此更為吳佩孚欣賞。而劉玉春自感得吳佩孚的知遇之恩,大小戰役必身先士卒,因此雖然劉玉春跟隨吳佩孚時日並不長,卻是直係將領中對吳氏最為忠心之人,時人稱其為吳氏的趙子龍。汀泗橋一戰,劉玉春所部的身後並無督戰隊,但誓死拚殺,到最後其所部的三個團長均戰死,39個連長隻剩下5個,士兵也傷亡過半。因此當吳佩孚率部北去,劉玉春便自願擔當固守武漢的責任,並以赴死之心麵對來勢洶洶的北伐軍。但似這般忠肝義膽的偉男子,武漢戰罷之後便隱退軍界,可想而知,蔣介石之用人統軍實有其弊,可以容得下一個徒有其名的唐生智,卻容不下一個豪氣幹雲的劉玉春。

武漢是京漢線和粵漢線的交會處,華中水陸交通的樞紐。長江和漢水在此交彙,鄱陽湖和洞庭湖相傍左右,加上北通中原,南連瀟湘,西達巴蜀,東接吳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正因為此地險要,所以北伐軍才必須要攻克,直軍才必須要堅守:北伐軍攻克武漢,北可以圖中原,虎視京畿,同時還可以使東南的孫傳芳陷入夾擊之中,另外,武漢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奪取武漢對北伐軍意義重大;而對直軍來說,一旦武漢被攻破,北方的門戶打開,自袁世凱後南北對峙的局麵便會改寫,北伐軍會就此掌握戰爭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