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續前緣:再合作不是舊風景(2 / 3)

(二)

1927年1月,北伐軍決定以主力由江西東部、福建北部進入浙江,然後進攻杭州、上海,並各以一部分由長江南北進入安徽的南部和西部。另外,再以一部由鄂東進入豫南,以牽製京漢線的河南及皖北方麵,配合長江中下遊主力作戰,電請西北軍由隴海線出洛陽、鄭州,與豫南的北伐軍呼應,伺機攻破吳佩孚部的主力。除何應欽所指揮的東路軍一部外,其餘部隊都交由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指揮,向浙江西部推進。白崇禧率領第一軍的第一師、第二師、第二十一師和第二十二師及先遣隊李明揚部抵達龍遊、衢州。

浙軍的周鳳岐部向北伐軍投誠之後,便在富陽接受改編,北伐軍遂任命周鳳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軍長。陳儀隨後亦投誠,在紹興接受改編,為第十九軍軍長。在孟昭月逼近富陽之後,周鳳岐部不得不向桐廬、嚴州、建德一帶後撤。另一方麵,按照北伐軍司令部的指示,何應欽派第十七軍李生春部前往溫州夾擊潰逃到浙江的周蔭人殘部。李生春自福州出發,經古田抵達建甌後,就停滯不前,聲稱要補發周蔭人督軍時拖欠的糧餉再開拔。

隨著陳儀和周鳳岐倒戈,浙江大部都已經落入北伐軍之手。但孫傳芳並不願就此放棄,他將所部改編為五個方麵軍,為了保住江蘇、浙江的地盤,將主力集結於滬杭線。以第一方麵軍對富春方麵,第二方麵軍對於潛、昌化方麵,第三方麵軍對臨浦、諸暨方麵,第四方麵軍對寧國、池州方麵,第五方麵軍一路由處州(今麗水市東南)出嚴州(今建德)襲擊革命軍側背,另一路由天台、寧海至紹興,與第三方麵軍聯絡,企圖在錢塘江下遊兩岸地區與革命軍決戰。向富陽進攻的孫傳芳部與周鳳岐部展開激戰,周鳳岐部經過艱苦作戰仍然落敗,遂退至衢州,另一部則進至金華、處州,到達永康,隨後在縉雲又與孫傳芳部展開激戰,終因兵力薄弱被孫傳芳部擊退,接連退守永康、金華,到龍遊才與主力會合。

10日,北伐軍第十九軍陳儀部主力到達奉化,其先頭部隊抵達孔溪坑,遂在橫頭市與之前由閩退入浙境的周蔭人殘部相遇,雙方展開激戰。戰到13日,陳儀軍主力對周蔭人殘部展開猛攻,餘憲文師長親赴前線督戰,終於在中午占據寧海城,但隨即麵臨彈藥告急的困境,加上全軍疲勞過甚,又不得不選擇全線撤退。

而留守百官鎮的陳儀軍一部亦與孫傳芳部段承澤旅激戰失利,因寡不敵眾而導致寧波失守,遂陷入被圍的困境,不得已選擇向新昌、台州方向突圍。一部準備繞道溫州再行集結,另一部及野炮部隊由寧波乘船向溫州轉進,與由閩入浙的第十七軍李生春部會合。在這幾場戰鬥中,孫傳芳部都占盡先機,而北伐軍方麵則連吃敗仗,但此時與孫傳芳部遭遇的隻是倒向北伐軍的浙軍,即陳儀部與周鳳岐部,真正的北伐軍此時還未與直軍接觸。

就在孫傳芳部與浙軍在浙江激戰之際,奉軍則出師河南,準備借道南下。15日,奉軍開入河南後,京津地區媒體紛傳魏益三投靠靳雲鶚準備公開反對吳佩孚,田維勤匆忙到汝南寇英傑處避難。進入河南的奉軍有五個軍共十萬餘人,分別駐紮西平以北的彰德等地以及開封、鄭州、洛陽等。

19日,白崇禧部終於抵達常山,同日便收到蔣介石的電報,“衢州戰略要地,攻守可自決,中不遙製”。於是白崇禧斷然命令前方部隊在衢州附近集結采取攻勢,以主力部隊在右翼由祁門、德興、開化進入皖南殲滅處於屯溪、徽州的孫傳芳部,再以一部向蕪湖警戒,誘敵深入之後即行進攻,主力俟後則由徽州方麵直入嚴州,截斷孫傳芳部去杭州的退路。同時,命令常山縣縣長征集大小木船數百艘,揚言運輸後方大軍以張聲勢,並電請江右軍以一部在其左翼方麵牽製皖南之敵。

白崇禧於翌日抵達衢州,召開前線將領軍事會議,決定對金華、蘭溪的孫傳芳部展開進攻。此時陳調元和王普業已向北伐軍投誠,所以北伐軍的側翼已經沒有威脅。同時,孫傳芳部的孟昭月部約萬餘人均已到達蘭溪,分向諸暨、永昌、洋埠、羅埠、遊埠方麵前進;周蔭人的殘部一師人也到了金華,向湯溪前進;皖南劉寶題部向祁門移動,李德明部趨嚴州、淳安間;原在杭州的白寶山、馮紹閔兩師則向錢塘江上遊推進。孫傳芳以主力沿衢江北岸,一部沿衢江南岸,準備聯手進攻龍遊和衢州。孫氏治軍出擊素以“快速機動”見長,是以準備一口將北伐軍的先頭部隊完全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