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期,軍閥間的征戰很正常,因為西南係一直都偏安一隅,民初的幾場大戰其實都是北洋係的內耗。北洋係的幾位風雲人物,算上早期的“北洋三傑”,幾乎彼此之間都是互有勝負,唯一一位跟北洋係內部袍澤交手未有敗績的就是孫傳芳。當然,說來說去,孫傳芳也就是收拾了盧永祥、楊宇霆、薑登選和張宗昌,真正的“大咖”都沒有來得及交手,北伐軍就氣勢洶洶地開過來了。論與北伐軍的交手,孫傳芳不是最能打的,但卻是最愛打的,可以說是北洋係最為狂熱的好戰分子之一。
(一)
自孫傳芳部搶渡長江以來,到1927年8月29日夜,孫傳芳部已經完成渡江的各部紛紛聚集到龍潭,有第二師、第四師、第七師、第八師、第九師、第十師、第十一師、第十三師、第十四師等九個師及第十五混成旅、第二十七混成旅、第二十九混成旅及第一補充旅五萬餘人,分別據守龍潭以西的黃龍山,南麵的青龍山、虎頭山,東麵的大石山、雷鼓山各險要之處。孫傳芳則親自坐鎮龍潭水泥公司督師,並且準備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東南兩麵發展,以主力進逼南京。
當夜,白崇禧以電話通知劉峙,已電請南京方麵的第一軍部隊和第七軍部隊開拔反攻龍潭,第七軍副軍長夏威率領第七軍和第十九軍亦自棲霞山進攻。同時,何應欽在東流鎮部署反攻,以衛立煌為前敵總指揮,左縱隊由陳誠指揮,右縱隊由徐庭瑤指揮,預備隊由樓景城負責。
30日淩晨,第一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率先抵達龍潭,正準備對龍潭展開反攻之際,孫傳芳部忽然發動全線總攻,還未來得及投入進攻的第一軍第二師被迫選擇防守。北伐軍的情勢愈加危急,劉峙遂親赴前線指揮部署,所幸適逢桂永清率領獨立第五十八團趕來增援,北伐軍才得以穩住防線。到早晨7時,北伐軍第一軍和第七軍終於得以發動攻勢,孫傳芳部雖然竭力反撲,但北伐軍方麵已經能互通有無,逐漸自東、西、南三麵形成包圍圈。
孫傳芳部此時尚占據黃龍山、青龍山、虎頭山、七星觀一帶,得以居高臨下進攻北伐軍,加上山勢陡峭,北伐軍進攻起來變得格外艱難。白崇禧和何應欽不斷電命前方官兵奮力向前,而孫傳芳則嚴令所部將士寸土必爭,雙方在龍潭周圍展開激戰。關於這場激戰,其實並不存在什麼鬥智鬥勇,以白崇禧的話說,“龍潭之役,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戰略、戰術,隻要盡量抽調後方之兵使之開赴前線拚命,全是打硬仗,所憑借的隻是士氣而已”。所以,北伐軍之所以能夠拿下龍潭,靠的是士氣;而孫傳芳之所以丟掉龍潭,原因也是士氣。
世界上有各種戰爭,最殘酷的莫過於攻堅戰,你守我攻,到最後考驗的就是部隊的士氣。比較北伐軍和孫傳芳部隊的士氣,無疑是北伐軍占有絕對優勢。自沿海一隅,發兵北上,攻克兩湖讓“最強者”吳佩孚倉皇北逃,橫掃東南打得孫傳芳入京搬兵,那些曾風雲一時的軍閥紛紛授首。而孫傳芳呢?所部都是拚湊起來的部隊,而且陣中還有之前剛剛戰敗的將領,對北伐軍本來就頗多忌憚,再加上操練不多,戰鬥素養比北伐軍更是差了許多。所以占據險要“深得瞰製之利”的時候,固然能夠做到寸土必爭,但等到北伐軍衝上來白刃相交、短兵相接,他們便沒有了脾氣。
北伐軍前仆後繼地浴血奮戰,逐一攻克青龍山、虎頭山、七星觀,孫傳芳部便被自高處驅趕下來,而將有利位置讓給北伐軍。形勢一轉換,孫傳芳部便陷入被動,一旦陷入被動,孫傳芳的部隊可沒有北伐軍那麼驍勇無畏。子彈從上麵飛下來,他們隻顧著抱頭逃匿,誰還會為了幾個銀洋把自己的性命賠上?北伐軍退起來,是退出一個陣地扼守另一個陣地,這個陣地也丟了就退到後麵的陣地去。而孫傳芳的部隊退起來,就是一瀉千裏,從龍潭一直退到了長江北岸。所謂“兵敗如山倒”,孫傳芳的部隊撤退起來,比山倒還猛,花費了三五天又是主攻又是佯攻才占據的龍潭,轉眼之間就落回到北伐軍的手裏。
但這一次孫傳芳不想輕易放棄,這個時候,孫傳芳肯定明白,如果龍潭戰敗,他將難有東山再起的機會。31日早晨5時,北伐軍正在部署對孫傳芳部的追擊計劃,孫傳芳部忽然對龍潭發動猛攻,尤其以水泥公司和龍潭車站的戰事最為膠著。但此時何應欽和白崇禧已經在龍潭會師,隨即親臨戰場督師,以第一軍進行迎擊,以第七軍的一部自龍潭沿鐵道向侵入水泥公司的孫傳芳部側麵壓迫。戰至8時,孫傳芳部的反攻便宣布失敗,所部紛紛向方家壩、袁家巷、花家蕩、常天寺、小洲田、西老圩、舟子橋一帶潰退。北伐軍遂以兩翼進行追擊,並以顧祝同的第三師為總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