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寄人籬下:孫傳芳逃亡東北(2 / 3)

到下午2時,當日參與反攻的孫傳芳部除一部分逃回江北外,餘部全部被北伐軍殲滅。至此,龍潭之戰宣布結束,孫傳芳部被俘官兵三萬餘人,師旅長以上高級軍官數十人,繳獲槍械四萬餘支,傷亡則難以計量。而北伐軍方麵傷亡亦達到八千餘人,是北伐以來最高的傷亡數字。但是因為俘虜的孫傳芳部官兵太多,而負責押送的北伐軍官兵則有限,據說每一千名俘虜隻配備數名士兵,既沒有火車運送,也沒有給養,於是很多俘虜就趁亂逃跑,這門功課到底沒有白練。

(二)

在龍潭之戰結束之後,孫傳芳部倉皇逃竄,其主力由六合、天長一帶經揚州沿運河潰逃,一部分則向金浦線烏衣、滁州潰退,孫傳芳本人則化裝為士兵,乘坐小輪船抵達揚州。抵達揚州之後,孫傳芳就命令第十四師師長劉士林沿江收容潰軍,而以第四師、第七師、第八師及第十五混成旅等駐守揚州、高郵一帶,自己則率領第十師師長鄭俊彥等五六千人,經淮陰、泗陽、宿遷,向徐州潰退。至此,直係軍閥最後的遮羞布也給撕掉了,所有的榮耀都化為灰燼,剩下的隻是低沉的片尾曲。

北伐軍方麵則兵分三路追擊孫傳芳部:以何耀祖的第四十軍為中央軍,以柏文蔚的第三十三軍為左翼軍,以楊傑的第十八軍為右翼軍。但是,因為長江北岸的孫傳芳部防線廣布,加上北伐軍缺乏渡江材料,所以拖到6日以後才得以渡江。但此時的孫傳芳部早已沒有戰意,北伐軍在湊足渡江材料之後便開始渡江,而孫傳芳部也隻是草草抵抗一番,便開始潰退。7日,北伐軍占領泰州、揚州、仙女廟一帶,隨後又長驅直入,接連攻克高郵、寶應各城,兩日之內,便大破孫傳芳在長江北岸布下的防線。

就在長江流域的戰事逐漸對北伐軍有利的時候,北方的西北軍內部卻出現了問題。9月間,靳雲鶚和馮玉祥反目,馮玉祥於是免去了靳雲鶚第二方麵軍總指揮的職務,給出的理由是“違抗命令,貽誤戎機,蓄謀反動,逆跡昭彰,若再曲予包容,必將貽禍黨國”。馮玉祥免去靳雲鶚的職務,而以靳雲鶚的手下馬吉第和秦德純來替補。靳雲鶚於是在7日發出電報向馮玉祥賠不是,以“我公”稱呼馮氏,並表示自己“仍本初衷,不為已甚”,唐生智同時也致電馮玉祥為靳雲鶚辯解。但此時馮玉祥已經決心整肅靳雲鶚,於是以孫良誠部發動進攻,於11日進占郾城,靳雲鶚隻好退至上蔡、項城,隨後率領少數衛士逃到皖北,在孫良誠的追擊下被迫逃至上海。

此時北伐軍仍然在加緊追擊孫傳芳部,中央軍由采石磯渡江後,接連攻克浦口、滁州,但是因為左翼軍進展遲緩,隻好在張八嶺附近與孫傳芳部對抗。左翼軍這一麵所遇到的孫傳芳部的抵抗最為凶猛,加上其中第十軍、第十一軍新近換帥,給養又無法保證,所以在合肥完成集結之後,行動始終都遲滯不前。這樣,實際上對孫傳芳部進行追擊的隻有右翼軍,右翼軍先後在淮安、淮陰一帶大破孫傳芳部所率的梁鴻恩部和陸殿臣部,俘獲三千餘人,攻克淮陰,隨後又接連進占阜寧、漣水、眾興、泗陽。因為中央軍和左翼軍沒有及時跟進,右翼軍不敢孤軍冒進,所以在進占泗陽後便停了下來。

10月,直係軍閥褚玉璞率領直奉聯軍十萬餘人越過楊集進攻馮玉祥,馮玉祥則兵分三路迎敵:第一路由鹿鍾麟指揮龐炳勳的第二十軍、楊虎臣的第十軍、呂秀文的第二十一軍及王鴻恩師、蕭之楚師、王鈺棻師、常好仁師,共五萬餘人,由馬牧集經碭山向徐州進攻;第二路由劉鎮華指揮所部第八方麵軍八萬餘人由考城向濟寧進攻;第三路由孫連仲指揮所部第十四軍及梁壽愷部、秦德純部、韓德元部第二十三軍,共四萬餘人,由大名向德州進攻。並以第六軍韓複榘部、第三軍孫良誠部、第五軍石友三部、第四軍馬鴻逵部及鄭大章的騎兵共九萬餘人為總預備隊,集結開封、鄭州附近。

人馬調派齊備,但第二路軍劉鎮華部卻遲遲沒有進展。而受到影響的孫連仲部也不敢孤軍遠出,隻有鹿鍾麟部在馬牧集以東沿隴海線兩側與褚玉璞部交戰,終因寡不敵眾敗退。馮玉祥結合各方情況,認定褚玉璞部的主力集結於黃河南岸,遂放棄蘭封,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在杜良集至杞縣構築陣地,一舉擊潰褚玉璞部,隨即反攻收複蘭封、柳河、李壩集、內黃、考城,此後二度退回蘭封。褚玉璞眼見馮玉祥在大勝之際忽然撤兵,便揣測馮氏後方出現了問題,於是集結新銳部隊十餘萬人分三路進攻。此時,津浦線方麵的何應欽部已攻克蚌埠、固鎮,與隴海線遙相呼應,馮玉祥乃轉守為攻。

11月24日,西北軍開始大舉反攻。中路韓複榘在柳河、李壩集、柳河集與褚玉璞部大戰,直抵碭山附近。左路的孫良誠部則在三天之內殲滅褚玉璞部兩萬餘人,擊斃軍長潘鴻鈞,俘虜旅長以上四人,繳獲槍械一萬多支,接連攻克單縣、菏澤、曹縣。右路軍鹿鍾麟部雖然一度被褚玉璞部的張敬堯、袁家驥等部接連挫敗,但很快調整部署,自杞縣攻入蓼堤嶺、馬頭集後,又接連攻克廂鋪、睢縣、歸德、虞城。恰在此時,津浦線附近的北伐軍在蚌埠附近擊潰孫傳芳部,進占蚌埠、固鎮後向北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