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為了和津浦線附近的北伐軍合兵一處,會攻徐州,馮玉祥決定繼續東進。1927年12月2日,韓複榘部攻占黃口,鄭大章的騎兵突自右翼繞出,進占徐州城西臥牛山,韓複榘部第六軍又在3日占領隴海線徐州車站,並截斷津浦線,圍住了徐州。但西北軍畢竟經過長途征戰,隨著北洋軍援兵趕到即力戰不支,馮玉祥於是將所部後撤到李莊、黃口以待北伐軍。9日,北伐軍何應欽部抵達曹村,遂致電馮玉祥約定會攻徐州。馮玉祥乃先擊破褚玉璞派來追擊西北軍的三萬餘人,隨即率主力東進。13日,北洋軍忽然先行對何應欽部發動反攻,幸好被何應欽發覺提前出擊,隨即擊敗來犯的北洋軍,進占徐州附近各處山地,與馮玉祥部合力攻占徐州。
孫傳芳、張宗昌等自徐州城破之前逃出,便向北逃去,逃回山東境內。此時東南局勢已經穩定,北伐軍出兵山東勢在必行。張作霖於是布置奉軍主力在京漢線對抗馮玉祥,布置張宗昌部在津浦線、孫傳芳部在魯西共同對抗北伐軍。為了聲援張宗昌部,孫傳芳率部自濟寧向金鄉、魚台一帶挺進,遂與北伐軍何耀祖部、夏鬥寅部、張克瑤部相遇。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孫傳芳擊敗何耀祖等部,進占金鄉、魚台、豐縣等地。此時,孫傳芳獲悉馮玉祥部逼近濟寧,乃率部回師濟寧,與西北軍孫良誠部、方振武部、吉鴻昌部、石友三部激戰七八日,彼此互有勝負。恰在此時傳來消息,張宗昌在津浦線失利已潰退濟南。
孫傳芳擔心後路被截斷,急忙率兵回撤濟南,北伐軍遂整頓兵馬追擊。張宗昌退守泰安準備死守,而孫傳芳則退守肥城,以三個師配備於城外刀山穀、鳳凰莊一帶,構築堅固工事和張宗昌部聯係,其餘兩師則歸馬寶珩指揮,將主力駐守於萬德、界首。到1928年5月1日,孫傳芳自知濟南已經陷於孤立,於是率部退向德州,6日,北伐軍進占晏城鎮,隨後又進占禹城、恩縣,於13日攻克德州,孫傳芳又退守慶雲、鹽山。此時蔣介石、馮玉祥已經與閻錫山聯手,張作霖遂決定據守北京、天津及方順橋附近一帶,並與津浦線的張宗昌部和孫傳芳部連成一氣,以孫傳芳的主力部隊駐守任丘、河間一帶。
但是在經過濟寧拉鋸戰之後,孫傳芳部的官兵已經徹底失去了鬥誌,尤其是不斷北撤,軍心渙散。6月間北伐軍第二集團軍趁機占領河間、蘇寧、高陽,孫傳芳部紛紛向霸縣、寶坻、固安、永清、勝芳一帶退卻。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孫傳芳的部隊就由一支隨時準備反攻的虎狼之師,變成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敗仗之軍,以前至少是和北伐軍交火之後再退,現在隻要聽到北伐軍的槍炮聲,也不管是不是北伐軍來了,立馬收拾槍械鍋灶就跑。張作霖原本還想在直隸與北伐軍決一勝負,結果駐紮在霸縣的孫傳芳部忽然撤退,張作霖見態勢已經難以挽回,隻好實行全線總退卻。
孫傳芳決定率部退出關外,待休整過後再圖南下,但其所部都是關內人,並不想到東北的風刀霜劍裏去等待時機,一時間部隊裏議論紛紛。就在這個時候,從東北傳來消息,張作霖在乘坐火車返回東北時被炸,因傷勢過重斃命。駐紮在天津方麵的直奉軍隊聞訊驚慌不已,孫傳芳遂召集張宗昌、褚玉璞在天津開會商討後續事宜,結果雙方在是戰是和的問題上爭執不下,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天津會議結束之後,孫傳芳即率部退守冀東、灤州一帶,不久閻錫山便率兵前來收編,孫傳芳自知已經沒有容身之地,於是趁亂帶一隊親信逃出戰場,到東北去投靠張學良。
但孫傳芳在東北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國民政府結束北伐之後,即派人北上勸說張學良易幟。張學良曾就此事與孫傳芳商議,孫傳芳意在依靠日本,在東北割據,待他日羽翼漸豐再伺機入關。當時奉係將領楊宇霆亦主張反蔣,據說孫傳芳與楊宇霆過從甚密。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殺掉奉係將領楊宇霆、常蔭槐,孫傳芳聞訊後恐怕殃及自身,遂於翌日潛至大連。自此以後,北洋軍閥的曆史宣告結束,而直係軍閥的曆史也就此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