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白金卷:摩訶衍第叁億叁萬叁千叁百叁拾叁道奏表2(1 / 1)

這片土地上,蓋嘉運經過多年征戰,玄宗皇帝封他為河西、隴右兩鎮節度使,並且在禦花萼樓設宴餞別,希望他早日上任。

蓋嘉運以敬獻《伊州曲》為由,遲遲不肯動身。

玄宗說:這個曲子伊州樂伎演奏過,我記住了。

蓋嘉運不相信。因為,《伊州曲》是當年被他罰作苦力修築城牆的學者在勞動中集體所作,從來沒有表演過,怎麼可能傳到長安?於是,他說:陛下,隻要您能說出其中的一段曲譜,我便上任去!

玄宗當即說出《八聲甘州》。

蓋嘉運非常沮喪,將全曲獻出,然後赴任。

玄宗命人將《伊州曲》在教坊演出,盛行宮廷,後來,流傳到長安歌舞伎館、茶樓酒肆。不久,又傳到長安。

蓋嘉運一直不明白《伊州曲》公演前為何泄漏。上任後,他無心練兵,每天排演為自己歌功頌德的《伊州曲》,然後到安人軍所、河源軍所巡回演出;同時要求,每個軍所都要排演。吐蕃40萬大軍得知消息,前來觀看。他們西入長寧橋,到達河源軍所。那時,演出已經轉到安人軍所,於是,繼續趕場,被渾崖峰騎將臧希液所率5000唐軍擊敗。十二月二十八日,《伊州曲》在廓州達化縣演出,吐蕃調集兵馬,攻陷城池,盡殺城內軍民。然後,進攻到唐軍戰略要點石堡城。

蓋嘉運抵禦不住,退出。

唐玄宗大為震怒,將蓋嘉運罷官。從此,蓋嘉運隱姓埋名,在茶樓酒肆當店小二,隻為看《伊州曲》。

青海、甘肅這片土地上,吐蕃和唐朝之間,有個國家叫吐穀渾,國王諾曷缽娶了唐朝弘化公主為妻,並且被唐朝加封為青海王;接著,又娶了吐蕃公主,被吐蕃讚普賜號為“青海驄”。

弘化公主生了大兒子風動,吐蕃公主生了小兒子旗動。

唐朝希望大兒子立為太子,繼承王位。

吐蕃希望小兒子立為太子,繼承王位。

唐朝喊:風動!

吐蕃喊:旗動!

風動!!!

旗動!!!

“風動”和“旗動”感情深厚,他們暗自商量,離家出走。夜晚,“風動”翻越東城牆,進入唐朝,隱姓埋名,作普通百姓;“旗動”翻越西城牆,進入吐蕃,隱姓埋名,作普通百姓。同時,數十對兄弟從南北城牆翻越進來,自稱是“風動”、“旗動”兄弟。諾曷缽、弘化公主、吐蕃公主及親近大臣、保姆、衛兵組成專家文員會,進行親子鑒定。連續十年,非但沒有得出最終結論,倒滋生很多腐敗問題。諾曷缽精疲力竭。吐蕃借機滅了吐穀渾國。諾曷缽率領專家委員會逃奔涼州,繼續鑒定。吐蕃與唐朝協商:盡管吐穀渾亡國了,但是,諾曷缽還是兩國的女婿,所以,鑒定會仍然具有國家級資格。唐朝將靈州更名為安樂州,任命諾曷缽為刺史,修築規模宏大、裝修豪華的宮殿式鑒定會場。可是,新的問題來臨:數十對兄弟宣布退出鑒定,因為刺史不能世襲。

諾曷缽、弘化公主、吐蕃公主仰天高呼:仁慈萬能的上天啊,您為何不給我們做一粒塵埃的機會?

……

陛下,老衲正在黏貼時,您書寫在木板上的敕文至。老衲內心非常平靜。

老衲性鈍智薄,不能做任何辯解。唯闡明如下幾事:

蓮花戒大士意外殞命,實在惋惜;頓門教徒造孽,實在不該。責任人請與大蕃法律查辦,萬望請勿傷及無辜。

沙州大火,乃範國忠、張清、邢興等七人所縱。判咄猝不提防,橫遭慘禍。尚律悉不甘受辱,自投烈火。王令詮自知罪重,潛逃回鶻。老衲與王錫率民眾設伏擒奸,釘枷錮禁,押送至瓜州節度。敦煌信眾獻出沙州蓮台寺舍利骨一百三十七粒,以金棺銀槨盛全,委托老衲轉呈讚普。這些舍利骨如同花蕾、磨珠,形圓粟粒,色暌金砂,堅勁不碎於砧錘,漂焚罔滅於水火,異常珍貴,現隨信一同敬呈陛下!

老衲遵從讚普命,將一切信物,舉凡著作、抄經、敦煌蘆葦紙、起居用品、衣物法器、住所設施、零件、頓門信徒屍體,等等,全部運至訟割、勃宕漫,掘地九丈,深埋。

明天清晨,老衲將踏上離開邏娑之路。

特此秉報。

祈願四鄰安寧,國泰民安,永享和諧!

頓首!頓首!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