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輯 學會精打細算(3 / 3)

基於此種觀念,王永慶不僅自己力行節儉,還常常教育後生晚輩務必養成節儉習慣,認識節儉的重要性。

如果說精打細算不過是王永慶作為一名商人的本色,而他始終保持著節儉樸實的作風就不能不為人欽佩了。

他常告誡員工要艱苦奮鬥,有朝一日有成就時,千萬不可忘記那份苦楚,要在心裏更加謙卑,在行事上更加忠厚,時時念著困苦的過去,提醒自己不能忘本。

王永慶說:“忘本的人連狗都不如,狗一定不會因為鄰居家的狗的主人比自己家的主人好,就不喜歡自己的主人。如果不能做到飲水思源、記其所出,這樣的人還能推己及人、愛屋及烏嗎?還能期望他對企業及社會有所貢獻嗎?”

懂得節儉的人才能成大事,成了大事的人要知節儉才能獲得進一步的成功。

如果你沒有錢,而且尚未養成節儉的習慣,那麼,你永遠無法使自己獲得任何賺錢的機會。這看來可能是個悲哀而殘酷的事實,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實”。在今天的世界裏,正有數以萬計的人,因為忽略了養成節儉的習慣,以至於終生要勞苦工作。

金融巨頭摩根對此直言指出,他寧願貸款100萬元給一個品德良好且已養成節儉習慣的人,也不願貸1000元給一個品德不端、隻知花錢的人。

假如你想成功,成為真正的富人,讓你的錢為你工作,你就要懂得金錢的價值,學會節儉,把錢花得最有意義。正如富蘭克林在日記中寫道的那樣:

既不要做借債之人,也不做放貸之人;

放貸常會失去自己和朋友,

借債則會失去節儉之優勢,破壞節儉之美德。

從現在開始,趕快製定一個積蓄金錢的計劃,恰如其分地規劃你的支出,以最優的方式來控製你的金錢,一旦製定,嚴格執行。這樣,你才會日漸成為一個有著良好節儉品德的人,才會踏上富有的起點。

2.節儉是富過三代的秘訣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因為一些人得到祖輩積累下的大量財富後,就忘了節儉為何物,大手大腳地揮霍,小錢更是看不進眼裏,直到最後把家敗光。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節儉,千萬不要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一般來說,大局比細節更重要,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細節往往能夠影響甚至決定大局。所以,我們切不可因為小小細節而疏忽大意。

三菱集團的創始人岩崎彌太郎曾有個奇妙的比喻“我認為涓滴的漏法比溢出來的還可怕,因為酒桶如果有個大漏洞,誰都會很快發現,但是,桶底有個毛發般的小孔,卻不大容易被注意到。”這是一個對應注意節儉,從小處著眼的精辟見解。為此,他從創業初就十分注意從微小處節儉。日立公司這個20世紀80年代電器王國的龐然大物對員工的要求是用不著的電燈一定立刻關掉,無論是寫便條還是隨便記什麼東西,必須盡量用舊紙,電腦用過的打印紙也必須整理訂好再用。不僅如此,豐田公司還有個節儉的招數叫“算好再做”。例如開會,在開會前要估算與會者每一秒鍾價值多少,算出這次會議的“成本”,然後告誡與會者必須節約時間。在接待來客時,豐田公司一般不安排隆重的宴會招待,也不派專車接送,這也是出於節儉的考慮,用公車要用司機,要交各種稅,要買汽油,買保險,搞維修……這些開支倒不如乘出租車或乘地鐵更合算。

而中國也曆來崇尚節儉,視節儉為美德。這種民族傳統在現代商人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台灣企業家王永慶可算是個世界級的巨富了,可就是這個巨富,在花銷上卻特別節儉。他牢記中國的俗語“富不過三代”,嚴格控製子女亂花錢。當發現孩子的母親、祖母心痛孩子手頭拮據偶爾送錢給孩子時,王永慶毅然將孩子送往國外,以使孩子脫離開家人的庇護溺愛。王永慶不僅這樣教育孩子,他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能省的決不浪費。

有一次,他發現他用的牙簽是一頭尖的,另一頭刻花比較貴,而市場上兩頭尖的牙簽比較便宜,便告訴秘書:“以後買兩頭尖的牙簽,可以兩邊使用,又便宜。”他喝奶精,往往將小鋁箔奶精盒中殘留的奶精用一匙咖啡洗淨後再倒入咖啡杯中食用掉,可謂不棄一絲一滴。靠節儉美德王永慶獲得了生意上的成功,靠節儉思想的熏陶,他的愛女憑一張文憑,一把刮胡刀,在外獨闖天下,同丈夫簡明仁用25000美元的積蓄在台灣創立了大眾電腦公司,成了一家年營業額高達34億元企業的總經理。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也是一個自己注重節儉,對孩子零用錢卡得很緊很死的人。他規定孩子七八歲時每周30美分,十一二歲每周1美元,十二歲以上每周2美元,每周發放一次。他還發給孩子每人一個賬本,讓他們記清每筆錢支出的用途,領錢時交給他審查。如果賬錢清楚,用途得當,下周遞增五美分,否則就遞減。他還鼓勵孩子做家務並給予獎勵,如逮100隻花蠅獎10美分,抓一隻耗子獎5美分等,並對背柴、拔草、擦皮鞋都明確提出獎勵額度,從小培養孩子的節儉習慣。

“成由勤儉敗由奢”,無論你是千萬富豪還是平頭百姓都要注意節儉。一點小錢雖然不起眼,但聚少成多就是一筆很大的財富了。隻有節儉持家守業,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3.不要把節約當作吝嗇

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把自己的資金用來投資,是成功致富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從創業成功的人身上,都能見到節儉和投資創業的共同本質。然而,也的確有不少的低財商者,對這種精打細算的節儉作風不以為然,還認為太迂腐、太吝嗇、太苛刻自己。他們不僅花費巨資換取物質生活的舒適,更有甚者,還企圖用錢買回自我優越感,於是炫富擺闊,奢糜無度。他們並不把錢用來進行投資,以期如“雞生蛋、蛋孵雞”般地創造財富。可以斷定,這種生活方式,即使家有萬金,也會“坐吃山空”。

一個窮人在路上撿到一個雞蛋,回來後,他便高興地對妻子說:“我們可以致富了!我們現在有了一個雞蛋,我們可以把這個雞蛋借鄰居家母雞孵育成小雞,雞長大又生蛋,再孵小雞,再買牛,賣得的錢可以放債,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錢……”

從這個寓言故事中可悟出一個道理:如果這個人不把得到的蛋拿去孵雞,而是吃掉,恐怕就難以實現致富的目標。 社會上確有一些先富起來的人,隻顧眼前,不思長遠,總想把“雞下的蛋”吃光,盲目攀比、盲目消費,就像夢中發了橫財,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賭博、吸毒、比賽燒鈔票,而沒有想去擴大實業,拓展生意。因此,致富者應該明白家有金錢萬貫,不如投資經營的道理。錢再多也是有限的,“坐吃”必然導致“山空”。錢財隻有流通起來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才能使優越的生活得到保證。 可以用三個詞來勾畫富人的肖像,那就是:節儉!節儉!再節儉!

下麵是一個電視欄目做的一個關於百萬富翁生活的調查報道,這個節目將告訴觀眾什麼呢?

女士們,先生們: 這是約翰尼?盧卡斯。他是一位百萬富翁,我將向盧卡斯先生問幾個關於他購買習慣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我們的電視觀眾。

首先,約翰尼,有位觀眾想知道:“你購買一套服裝,最多花過多少錢?” 約翰尼把眼睛閉上片刻,顯然,他在認真回憶。觀眾悄然無聲,都料想他會說:“大約在1000美元至6000美元之間。”但是事實表明,觀眾的想法是錯的。我們這位典型的百萬富翁這樣說:

“我買一套服裝花錢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包括給自己買的、給我妻子瓊買的、給我兒子巴迪、達裏爾和給女兒懷玲、金格買的……最多一次花了399美元。噢!我記得那是我花得最多的一次。買那套服裝是因為一個十分特殊的原因——我們結婚25周年慶祝宴會。

觀眾對約翰尼的陳述會有什麼反應呢?可能大吃一驚,不相信。觀眾的預想和大多數美國百萬富翁的實際情況並不一致。

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知道,除非他養成節儉的習慣,否則他將永遠不能積聚財富。在開始的時候,即使隻節約幾分錢也要勝過不做任何的儲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將會發現拿出一部錢作為積蓄變得越來越容易了。銀行積蓄的快速增長會令你吃驚,那些能夠這樣做並且持之以恒的人將會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有的人總是悲歎他沒有變得富裕起來,因為他花掉了所有的收入。一個人應該學會的一件事情就是存錢,這樣他會變得節儉,這是最寶貴的習慣。節儉是財富守護者,節儉是文明人和野蠻人的分界線。節儉不僅可以再創造財富,而且還磨煉一個人的意誌,培育一個人的品格。

1994年11月,當49歲的克魯茲和妻子發現自己的積蓄已超過100萬美元時,心情激動的夫婦倆僅買了兩包非常普通的爆米花慶賀。這也是他倆能夠從工薪階層躍升為百萬富翁的秘密。他倆在日常生活中精打細算,節約下自己收入的60%。8年如一日的勤儉節約和長期投資,終於給他們帶來了非常豐厚的回報。

美國亞特蘭大市場研究所所長思坦勒在對近20年中湧現的百萬富翁做了專門研究後,意味深長地說:“他們中靠運氣和遺產致富的人已不多見,絕大多數人的發家致富完全建立在勇於進取、發奮創新、嚴於律己和勤儉節約的基礎上。”

節儉並不是對生活的一種苛求,更不是什麼吝嗇,可以說它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對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最合理配置的方法和藝術,它不僅能使我們的財富更多一些,而且能使得我們的生活更有情趣,更富於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