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人才的顯現,有時就是做他人從沒有做過的事,因此,這樣的人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創新精神。隻有有了創新的精神,才能發現他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做他人做不了的事——優秀的人往往都是這樣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本田研製出最好的發動機……所有這些天才的出現,都是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創舉。因此,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要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一個優秀的人,他會對世界未知的領域進行思考,對他所注意到的東西總是不停地去探索,這時所表現出的就是一個人的創造精神。事實證明,有創造力的人,往往就會在平常中做出不平常來,洛維格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此,有創新精神是一個人從貧窮到富有最基本的要素。
命運點撥
1.敢於推開一扇門
在一個很古老的國度,有一個國王在行刑場上告訴自己的俘虜:“我現在給你們兩個選擇,一個是直接接受死亡,一個則是選擇推開你們麵前的這扇門,由門後麵的世界決定你們的出路。當然,我不會告訴你們這扇門的後麵是什麼,你們的運氣完全由這扇門來決定。”說完,他就讓這些俘虜自己選擇,結果,這些俘虜們在死與未知之間都選擇了死亡。最後這個國王不得不痛惜的告訴這些俘虜,其實那扇門的背後是他們每個人都渴盼的自由。
也許我們對於無知的恐懼永遠大於死亡的恐懼。但是,就是在這種巨大的恐懼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如果我們渴望機遇的降臨就不能因為害怕而不去嚐試。
大家都知道哥倫布的故事,哥倫布小的時候,就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而那時的人認為,人類絕對不可能從西方到達富庶的東方,如果從西班牙向西航行的話,不出500海裏,就會掉進無盡的深淵。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1485年,哥倫布到葡萄牙國王那裏去遊說:“其實我們從此向西走,走到一定的距離後,也能到達東方,如果你們肯拿出錢來支持我的話,這一定是事實。” 葡萄牙國王沒有答應他,認為他是一個騙子。於是哥倫布又到西班牙國王那裏遊說,西班牙國王也沒有答應他。哥倫布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盡管他接二連三的碰壁,奔波的同時還花光了他的積蓄。但是,他堅信自己的理論。最後,哥倫布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西班牙皇後經過哥倫布的一個朋友勸說,答應支持哥倫布去冒險,萬一哥倫布這個計劃失敗,她也就是損失一點小錢。
最後的結果是,哥倫布以他堅定的毅力帶領隨行的水手們,曆盡千辛萬苦在美洲大陸插上了西班牙的國旗。
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我們都會有,但是,當我們有勇氣推開一扇門的時候,我們的世界也許就會因此而改變。生命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一個真正有創造力的人不會重複別人的生活模式,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開拓著的自己的未來。
生活中,有很多人從沒有自己的立場,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他們看來就不隻是不可能而且還加了恐懼。這種人無論對待工作還是對待生活都不會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而是因循守舊,人雲亦雲,他們不會有大的發展前途,混日子是他們的強項。所以,他們的人生也隻能是平庸而低俗的。
如果你想踏入別人未涉足的領域,就應該獨辟蹊徑,去走那些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推開別人沒有推開過的門。這樣你才有機會看到別人未曾見到過的美景。
哈羅啤酒進軍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時候,有許多人認為是相當困難的。而當時的哈羅啤酒廠的市場份額在逐步地減少,可以說當時哈羅啤酒正麵臨著倒閉危機。啤酒廠沒有錢在電視或報紙上做廣告,盡管銷售員林達多次建議廠長做些廣告,但都被廠長拒絕了。林達決定冒險去打開比利時這個市場,於是他貸款承包了啤酒廠的銷售工作。但如何去做廣告成了林達的心病。當他徘徊到布魯塞爾市中心的於連廣場時,看到廣場中心那個撒尿的男孩小英雄於連時用自己的尿澆滅了敵人炸城的導火線而挽救了這個城市。林達突然有了主意,決定自己要做一件別人未做過的事情。
翌日,在廣場上的人們發現於連雕像的尿由水變成了金黃剔透、泡沫泛起的“哈羅”啤酒。旁邊還立著一塊寫著:“哈羅啤酒免費品嚐”的廣告牌。結果這一創意引得很多人關注,市民們拿著自己的瓶瓶罐罐來接啤酒喝。媒體也爭著報道這一奇觀。
那一年,該廠的啤酒銷量一下子增長了近20倍,這個叫林達的小夥子轟動了整個歐洲,成了聞名布魯塞爾的銷售專家。也許你會說這樣的事誰都會做,但是,既然誰都會做,為什麼就隻有林達一個人成功的利用了這一機會呢?這就是一個願不願意打開思路並敢於冒險的問題。其實,許多很困難的事隻要你能夠打開思路並勇敢的去做,你也會成功,隻要你勇於推開一扇門,你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許多門都是虛掩著的。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未必就充滿著艱難險阻,別人沒有推開過的門也不一定就是被鎖著的。
勇於踏入那些別人從未涉足的領域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競爭的壓力,隻要這扇門被你推開了,你就等於直接取得了財富。
2.不惜借貸
資金是創業的關鍵,但是籌備金有很多種方式,借貸隻不過是其中的一種,但卻往往是最有效的。
有些人想創辦自己的公司,可又不停地埋怨自己沒有本錢,無法涉足商場。是的,涉入商場,同樣需要“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初涉商場的人在創業時,須有一定的資金,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效地運轉起來。不論是多麼好的目標、設想和計劃,如沒有一定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隻能是紙上談兵,資金是維係事業生命的血液。所以,富人們在關鍵時刻要不惜借貸。
現實生活中,籌措資金的方法有多種,借貸是籌措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總是有許多人,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借貸,不願舉債,從而耽誤了許多賺錢發財的機會。記得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於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這不正是提醒人們在經商過程中要勇於借貸嗎?
隻想小心謹慎地做自己的生意不敢借貸的人,往往在商場上成不了什麼氣候。隻有那些勇於向銀行貸款、舉債的人才會走向成功。其實,在某些時候,貸款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能夠幫助你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
事實上,在商場,如果不是為了消費,為什麼不可以貸一萬元或許更多一點錢呢?把貸來的錢用於投資你看準了的項目,一年或兩年之後,當你還清本息,你的銀行賬戶上還可以留有一大筆錢。當然,你必須首先還清本息,並且貸款利息要高得很。然而,你還是賺了錢,這筆錢是如何賺來的呢?因為貸款的利息是一筆驚人的財富,它是強迫你加緊幹的有力動力。如果你不使資金周轉起來並創造利潤,你可能連貸款的利息都還不上。
愛默生說過:“我最需要的就是讓別人來強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並且該做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一種壓力。”貸一筆款,給了你一種自然而然的壓力。因為這種壓力,使你不得不放棄首先消費的打算,同時,也改掉你懶散的壞習氣,使你手裏的資金很快周轉起來,自覺和不自覺地投入到生意的繁忙之中。
富人們常常這樣說:“借債就是一把雙刃的劍,你若小心運用會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會適得其反。”借債有其不利的一麵,但關鍵要看是什麼債。若是消費性借貸,那的確應極力避免。但“投資性借貸”又是另一種情況。事實上,少有富人在創業之初是不借債的。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深諧借錢、貸款的力量。一個人可能撬起他雙手根本無法承擔的重量,提到這個原理,我們會想到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便可以撬起地球。”
杠杆原理便是利用借貸的款來使一個人的小耕耘變成大收獲。杠杆原理和下麵四個字有關——別人的錢。不願借貸別人的錢,不願負債,那麼,隻能“保守”地守著攤子,這樣的人不能獲得事業的更大發展。
據有關資料刊載: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前任董事長伍德拉是位極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厭惡負債,經濟蕭條前夕,他剛好償清公司的全部貸款。一次,公司裏一位財務負責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億美元的資金來興建新建築時,他馬上回答說:“撤了他,可口可樂永遠不借錢!”他的謹慎戰略使可口可樂公司在經濟大蕭條中免遭滅頂之災,但也因此產生副作用,使這個公司長期得不到發展,不能進入美國大公司之林。
後來,戈蘇塔擔任了公司董事長的職務,一改前任的作風,看準方向,大舉借款。他接手時,可口可樂公司資本中不到2%是長期債務,從那以後,戈蘇塔把長期債務猛增到資本的18%,這種舉動使同行們大驚失色。戈蘇塔用這些資金來改建可口可樂公司的瓶裝設備,並大膽投資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他說:“要是看準了兼並對象,我並不怕增加公司的債務負擔。”這種不怕負債的勇氣將可口可樂公司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公司的利潤一下子增長20%,股票也開始上漲。
戈蘇塔不怕負債的勇氣是來自於看準方向的基礎之上的。他不是濫借貸款,加重企業負擔,而是將債款用到生產的關鍵環節上。這樣,暫時的負債會贏得長時間的盈利,最終債務也會徹底清償。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債的風險,那麼企業就會永遠失去發展的機會,最終會在企業競爭中失敗。
事實證明,許多富人之所以成為富翁,那是因為他們能充分利用借貸。世界上許多巨大的財富起始之初都是建立在借貸上的。靠借貸發家是白手起家經營的明智之舉。記得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商業,這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
下麵這位個體戶的發跡史,也許會使人能深信這個觀點。
改革開放初始那些年,聰明伶俐的劉聽做了兩個小生意,攢了點積蓄,可是把原來的三間平房翻造成樓房後,積蓄就完了。這時他已不再滿足於街頭的小打小鬧了,他想辦一個公司,或開一家工廠,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許多朋友。一天,有位朋友專程來告訴他一個信息,本地的盛源商業信托公司屬下有一家欣欣遊樂廳,內有大型遊戲機、碰碰車、酒吧等資產,價值400萬元,現因管理不善,營利甚微,而信托公司想轉為投資開辦有高額利潤的保險公司,因此準備把這家遊樂廳賣掉。劉聽得到消息後感覺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就立即前去洽談,以380萬的價格成交。合同訂下後允許一年內分三期付清款項。第一次先要付220萬。“天哪!這麼多錢到哪兒去借。”劉聽的妻子聽了大叫起來,因為她清楚,自家的全部財產,包括房子算在內也不過十幾萬而已,這220萬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可劉聽卻沉著地說:“有辦法!”
劉聽找了一家關係較好的銀行,他用買下的遊樂廳為抵押品,貸到220萬資金。對這家銀行來講,有價值380萬財產作抵押,又能得到220萬業務的貸款利息,也是一樁好的生意,所以很順利地就把款貸給了劉聽。
劉聽貸款買下遊樂廳後,由於經營得法,夫妻兩個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精打細算,遊樂廳辦得很興隆。兩年後,他付清了全部欠款。再兩年他成了百萬富翁。可見,貸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營不得法,可怕的就是經營者沒有舉債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