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輯 有創新精神(3 / 3)

現在社會大多數創業的男人拿出個千兒八百的也許不費勁,但拿幾萬幾十萬去搞一點事業,就不那麼簡單容易了。一個人如果真是一文沒有,要想起家也不大可能。做任何生意、辦任何實業都必須有最基本的本錢,所以,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仍處於白手創業的人來說,需辦的頭一件事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去籌集創業時所需的起碼的資金。當然籌資的方法很多,但是大膽借貸是籌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敢於借貸、善於用貸、巧於用貸、會用別人的錢發財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不要沉湎於“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小本經營的心理狀態中。

我們知道向銀行借貸是最普遍的籌資方式,成大事人一定要想方設法與銀行掛鉤。

香港著名房地產商胡應湘即是以銀行貸款作為創業資金的人。胡應湘是在他父親胡忠先生行將退休時,準備離開家庭企業自行創業的。

當時,他隻有從家庭財產中分得的價值22萬港元的設備和30萬元的現金。用這一點錢去與資金雄厚的房地產大王李嘉誠、郭德勝、馮景值、李兆基等人競爭,真是以卵擊石。

胡應湘是這樣說服他父親為其銀行擔保的。

他說:“爸爸,你雖然作為一個富有的人退休,但我是你9個孩子中的老大。很明顯,你不能給我任何錢,因為所有其他兄弟姐妹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如果你能夠給我擔保,讓銀行有信心給我貸款,我就會憑著自己的力量走出叢林。”

胡忠答應了,為他擔保了1500萬港元的貸款。

用全部借款創業確實很困難,胡應湘一直到獲得貸款7年以後,才還清所有的債務。

香港著名船王包玉剛在借款過程中卻遭到了挫折。當他決定去從事航運業時,先去倫敦通過友人尋求英國銀行的貸款,遭到拒絕。他後來又回到香港,找彙豐銀行,得到的回答是:華人不懂航運。最後,他從日本銀行獲得了70萬美元貸款,購買了自己的第一艘舊船,開始了“船王”的創業生涯。

“君子借財有道”。在創辦企業時,需要大量啟動資金,不惜一切去借貸,使他們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時有了起點,有了動力,有了翅膀。

3.巧借外力為我所用

身處逆境時,很多人往往隻懂得利用自身的力量苦苦掙紮,這樣做其實並不明智。有時單靠個人的力量難以突破逆境,你必須把周圍環境中的力量重視起來,借力讓自己走出困境。

大多數成功的人都善於借用他人的力量為自己做事。他們善於觀察別人,結交別人,為自身助力,從而在自己陷入逆境時,獲得幫助,走出逆境。所以,想成為富有者,就要善於借用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力量,要讓別人願意為你出力,幫你走出困境。

有一個證券公司的業務員,剛進入這一行,發現證券業很難做,他一直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來提升業績,他的心裏很著急,但這行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即使使盡了力氣,還是很難有成績。

誰料想,過一陣子,這個業務員突然發生了大變化,客戶一個接一個地主動找上他,而他竟然成了全公司業績最好的業務人員。

這家公司的經理覺得難以理解,自己幹了幾十年,也沒見過一個初入這行的人會突然神乎其神地大紅大紫,於是就暗中觀察他是怎麼吸引客戶的。

他發現業務員經常帶客戶到自己的辦公桌旁談事情。這個辦公室裏的每個位子都是單獨隔開的,於是他有事沒事就假裝不經意地經過業務員的桌旁,可是並沒有發現他對客人說些什麼特別的話。

有一天,業務員不在辦公室裏,經理經過他的辦公桌時,不經意地看了一眼他的桌子。

“好小子,真服了你了!原來如此。”經理站在辦公桌前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笑著說。

原來,在業務員的桌子上,擺著許多張自己家人的生活照。可是,在這些生活照中間,又相間擺著幾張在不同場合拍攝的放大照片。而這些大照片,竟然全是一位股市大亨的照片。你想,客戶看到業務員與股市大亨這麼熟,肯定有關係,自然就會認為跟著他炒股能賺錢了。

由此可見,這位業務員便是一個聰明人,在遇到困難,打不開局麵時能夠背靠大樹,巧借外力,從而使事情做起來化難為易,非常順利。

你可以借力的對象不僅限於名人,還可以是朋友、老師,甚至是對手!有時候外界的力量可能很小,但隻要你巧加利用,借力使力卻可以迅速突破困境。

千萬不要忽視周圍環境中的微小力量,隻要你能借力使力就可以使杠杆作用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脫離困境,從貧窮走向富有。

4.做別人不能做到的

想別人所不能想到的,做別人所不能做到的,以小事為突破口、在細節處下功夫,在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做足了文章,你才能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有這樣兩位秘書,一位將車票買來,就那麼一大把地交上去,雜亂無章,而且易丟失,不易查清時刻;另一位卻將車票裝進一個大信封,並且,在信封上寫明列車車次、座位號及啟程、到達時刻。後一位秘書是個細心人,雖然她隻是注意了幾個細節處,隻在信封上寫上幾個字,卻使人省事不少。

後一位秘書在細節上下功夫,受老板青睞也是必然的了。下麵這個小職員被提升,雖事情不同,但卻與那位秘書有異曲同工之妙。

日本某一公司的一位小姐專門負責與她們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與她們公司有重大業務往來的是一家德國公司。為清楚的了解兩家公司的合作項目,德國公司的經理需要經常往來於東京和他們的投資地大阪,而訂票的工作也就理所當然的是那位小姐的了。但令那位德國經理奇怪的是:他坐車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是在右邊,而當他返回東京時,座位卻都在左邊,而且每一次都是這樣,從來都沒有一次例外。

終於有一次,他忍不住問了這位小姐。小姐微笑著對他說:“我想外國的客人來到日本肯定都喜歡見到富士山那雄渾傲偉的身姿,所以我就給您做了這樣的安排。這樣您便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見到富士山了。”

德國經理聽到這樣的話備受感動。他認為日本這家公司的員工能夠細致入微的連這樣的小事都能夠想到,與他們合作自然是毫無差錯了。於是他決定,給這家公司增加250萬元的貿易額。這位小姐也理所當然地得到了提升。

在工作中認真細致,在細節上下大力氣,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也許你就能做出別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職場中你便能輕鬆獲勝。

創新是一個永遠不老的話題,創新並不是少數幾個天才的權利,每個人都能創新。在細節中創新,就是要敏銳地發現人們沒有注意到或未重視的某個領域中的空白、冷門或薄弱環節,改變思維定勢,最終將你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一個世界級的牙膏公司裏,總裁目光炯炯地盯著會議桌邊所有的業務主管。

為了使目前已近飽和的牙膏銷售量能夠再加速增長,總裁不惜重金懸賞,隻要能提出足以令銷售量增長的具體方案,該名業務主管便可獲得高達十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業務主管無不絞盡腦汁,在會議桌上提出各式各樣的點子,諸如加強廣告、更改包裝、鋪設更多銷售據點,甚至於攻擊對手等等,幾乎到了無所不用的地步。而這些陸續提出來的方案,顯然不為總裁所欣賞和采納。所以總裁冷峻的目光,仍是緊緊盯著與會的業務主管,使得每個人皆覺得自己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在會議凝重的氣氛當中,一位進到會議室為眾人加咖啡的新加盟公司的小姐無意間聽到討論的議題,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壺,在大夥兒沉思更佳方案的肅穆中,怯生生地問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嗎?”

總裁瞪了她一眼,沒好氣地道:“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所說的,能令我產生興趣,否則你隨時準備走。”

這位女孩輕巧地笑了笑:“我想,每個人在清晨趕著上班時,匆忙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固定成為習慣。所以,隻要我們將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點,大約比原口徑多40%,擠出來的牙膏重量,就多了一倍。這樣廠原來每個月用一條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會多用一條牙膏呢?諸位不妨算算看。”

總裁細想了一會,率先鼓掌,會議室中立刻響起一片喝彩聲,那位小姐也因此而獲得了獎賞。

廖基程也是一個在細節中求創新的人。廖基程在工廠勞動時經常看到,由於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為了防止零件生鏽,工人們都必須戴手套進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須套得很緊,手指頭也要能靈活自如,這樣一來,戴上脫下相當麻煩不說,手套還很容易弄壞。

為此,他常想,難道隻能戴這樣的手套嗎?能不能改進一下?

有一天,他在幫妹妹製作紙的手工藝品時,手指上沾滿了糨糊。漿糊快幹的時候,變成了一層透明的薄膜,緊緊地裹在手指頭上,他當時就想:“真像個指頭套,要是廠裏的橡皮手套也這樣方便就好了!”

過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來,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著天花板,頭腦裏突然想到:可以設法製成漿糊一樣的液體,手往這種液體裏一放,一雙又柔又軟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時,手往另一種液體裏一浸,手套便消失了,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嗎?

他將自己的這一大膽想法向公司做了彙報,公司領導非常重視,馬上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把廖基程也從生產車間調到了這個組裏。經過大家反複研究,終於發明了這種“液體手套”。使用這種手套隻需將手浸入一種化學藥液中,手就被一層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雙手套,而且非常柔軟舒適,還有彈性。不需要時,把手放進水裏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廖基程在細節中求創新的行為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就要求你特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問題。也許某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以使你靈光一現,你便會有所突破進而前途無量了。

在工作中,許多人抱著堅守崗位的態度,一切因循守舊,缺少創新精神。認為創新是老板的事,與己無關,自己隻要把分內的工作做妥即可,舍此無他。

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要知道,誰也不比誰強,誰也不比誰差。你所擁有的,別人同樣也擁有。如何能夠突圍而出,高人一籌?

縱觀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他們一般都不是那種從常規去考慮問題的人,而是能夠在創新的立場上考慮各種問題的人。

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這種創造性的眼光,可以使人擺脫本行業的條條框框,接受其他領域中的優秀思想。當你嚐試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時,創新的智慧常會讓你得出獨到的見解,再加上進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必然令老板大為信服。

當你把正確的創新意識注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時,想別人所不能想到的,做別人所未能做到的,你就能極大程度的提高工作能力,突破製約你成功的瓶頸,改變你貧窮的命運隻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