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輯 樹挪死,人挪活(3 / 3)

可見,在現代職場上,學會選擇對一個人能否成功顯得多麼重要。如果你現在已經在職場中打拚,卻還不知道怎樣選擇,那有時比發現並追求一個機會更為重要,而隻有成功的選擇,才會有成功的人生。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多變的世界,隻有適合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生存法則。洛克西德?馬丁公司董事長諾曼?奧古斯丁說:“世界上隻有兩類企業:一類在不斷進取,另一類被淘汰出局。”要麼進取,要麼出局,這是市場遊戲的規則。

時代的進步,就是要不斷地淘汰那些跟不上時代的不適用的機器、陳腐的思想以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製度和方法。

要麼進取,要麼出局,對於一家企業如此,對於一台機器如此,對於一個人,更是如此。美國職業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周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需3年就會變成低薪。就業競爭加劇是知識折舊的重要原因,據統計,美國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五個月。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某種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經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了。所以,你的選擇也隻有兩種:要麼進取,要麼出局。

有些事業小有所成的人,對於實現目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感到刺激和興奮。努力的方向不再明確,產生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思想,那麼他們的結果隻有一個——出局。

生活的目標是沒有界限的,唯一的界限是繼續前進還是停滯不前,甚至放棄,關鍵在於是否堅持向上爬這一信念。

凡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無不是抱著努力進取的信念奮力前進的人。

他們達到一個目標後,又接著設定下一個新目標,再度接受挑戰,完成這個目標。過去的夢想實現後,又抱著新的夢想,向更大、更能專心投入的目標努力邁進。

他們對生活、工作和獲得成功永遠能感受到相同的喜悅,始終保持旺盛的鬥誌,精力充沛地昂首向前,不論在任何時刻都不會喪失熱情和創造力。

對他們來說,“目標都已達到”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新的目標不懈奮鬥。

要麼出局,要麼進取。綠色環保有限公司第一次入市競爭成功,而後建立了廢舊物資分類站,公開與其他企業競爭到現在,它的奮鬥目標是一年一個台階,一步一個腳印。當然,這期間即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利的困惑,但不論成功與否,都沒能動搖和改變職工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決心。在剛入市時,有些人也曾顧慮過:“我們環保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是不是有不務正業之嫌?”也有人為此而擔心:“我們能不能競爭過人家?”有些職工在步入激勵競爭的商海後,麵對壓力、困難和其他個別商戶的發難,也曾流淌過委屈的眼淚,但這些壓力、困難和委屈,並沒有給他們帶來膽怯和退縮。他們以環衛職工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迎難而上,知難而進,以高素質、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贏得了商家和社會的好評。通過競爭,企業拓寬了就業、創收渠道,解決安置了職工上百人,年創收100多萬元。通過競爭的實踐,綠色環保的職工經受了困難與挫折的考驗,更加明確了要麼進取,要麼出局的道理。通過競爭的實踐,大大增強了職工的拚搏精神和勇往直前、再創輝煌的智慧與膽魄。

對於一個人來說,更要認識到要麼進取,要麼出局的道理。

衣服、車子、房子……一切事物隨著歲月的流逝都會不斷折舊,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也一樣會折舊。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腳步遲緩的人瞬間就會被甩到後麵。

所以,未來的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不滿足於現狀,努力進取的人,這種人將是時代的寵兒;另一種則是安於現狀的人,他們終將被時代所拋棄。所以,你的選擇也隻有兩種——要麼進取,要麼出局。

3.跳槽不要太隨便

招聘會上,一名男子在應聘某知名企業時,表現得十分自信。他擁有碩士學位,高級職稱,11年工作經驗。人事經理對這樣的高級人才非常感興趣,他溫和地詢問應聘者都做過什麼工作,該男子誌得意滿地開始了他的一連串介紹:1994年,我在廣州某公司擔任經理助理;1995年1月,我在上海某集團擔任業務經理;1995年11月,我在北京某廠擔任……隨著他的介紹,人事經理的眉頭越皺越緊。該男子毫無察覺,又總結性地說道:“我先後在13家單位擔任過不同的職務,所以對於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我都是比較熟悉的,而且——”“先生,”人事經理打斷了他的話,“雖然你的工作經驗豐富,但先後跳槽13家公司,這太讓人吃驚了。我們需要的是對公司絕對忠誠的員工,恐怕您不太適合在我們公司工作。而且說句實在話,您這樣頻繁跳槽,讓我對您的能力也不得不表示懷疑。”

這位先生雖然擁有很不錯的條件,但卻因為頻繁跳槽的習慣而遭到了拒絕。隨便跳槽確實不是什麼好習慣,從企業方麵講,會對你產生嚴重的信任危機;更糟糕的是,這種習慣會使你無法專注於自己的選擇,到頭來一事無成。

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需要有堅定不移的耐力,因為專業知識、業務技能都需要時間來慢慢積累。而一個頻繁跳槽的人,就如同蜻蜓點水一樣,永遠隻能停留在工作的表麵上,何談成就人生的機會?

邵剛從地質大學畢業後分到一家甲級設計院,單位的技術力量雄厚,效益也不錯。他在這裏幹了7年,順利評上了工程師,還參加並主持了許多工程項目,成為本單位小有名氣的年輕專家,而且當時單位裏各專業的技術負責人都是些50多歲的人,隻要邵剛再耐心等兩年,評個副總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年輕氣盛的他看不慣這種論資排輩的製度,心想“樹挪死,人挪活”,不顧單位領導的再三挽留,辭去了工作,去了一家外企當企劃。邵剛特別喜歡白領的工作氛圍,加上部門主管喜歡他的寫作風格,很快他就進入了工作角色。主管還不時地鼓勵他,隻要邵剛繼續這樣幹下去,提職加薪會很快的,最多5年的光景他就會成為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而兩年後,就在邵剛要提職時,主管神不知鬼不覺地跳槽了。而新來的主管比邵剛還要年輕,並且不欣賞他寫的材料,經常要邵剛改好幾遍他才滿意。邵剛覺得主管為人苛刻,幹下去沒意思,於是他再次走人。

邵剛這次到了一家合資企業從事廣告策劃,剛開始這家企業效益不錯,但不久就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業務量直線下降。邵剛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沒有立即抽身而去,而是堅定地與公司同舟共濟,共渡難關,3年後他被提升為部門經理,可公司一直沒有走出困境,不久就倒閉了,提職成了泡影是小事,更要命的是邵剛還得另找生路。

後來,邵剛又跳了幾家單位做業務,業務本來就難做,再加上不少公司本來就是短期行為,邵剛始終沒有找到可以立足之地,一直苦苦掙紮著。有一天,邵剛順路來到了第一個工作單位,那裏變化很大,老一代早已全都退休了,各級領導和技術負責人大都是和他同年畢業的人,他們中一般的也是院屬二級單位的副總,最不濟的也是主任工程師。而邵剛卻到了36歲還無處生根,想到這裏,他的眼淚奪眶而出……

邵剛就像一個沒有耐心的挖井人,選定一個地方,挖了幾下,發現沒有井水流出就立刻轉向其他地方重新開始,在新的地方挖幾下也沒有水,於是他又換了個地方再開始,就這樣一連換了好幾個地方,最終他也沒挖出一口能出水的井。生活中,像邵剛這樣的人還有不少,他們沒有個人發展的長遠規劃,這山望著那山高,結果一輩子為跳槽而跳槽,在職場中奔波勞碌,到頭來一無成。

事實上,任何一個公司的內涵和企業文化不是一個人在三五個月就能學得到的,無論是搞專業還是學管理,隻有去掉浮躁,踏實進取,潛心修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快的進步,並且讓自己在學習和進步中得到更多的快樂與收獲;用努力工作,傑出的業務成績贏得同事的尊重和老板的賞識,取得應有的報酬,從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習慣於頻繁跳槽,總將精力分散在下一個“更好”的工作上,總認為下一份工作才是能帶來成功的真正機會,那麼你就會永遠兩手空空。所以,千萬要改正這種不良習慣,選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後,就要踏實工作。憑著不斷地積累與開拓,你一定能登上事業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