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輯 不妨有一點野心(1 / 3)

窮不是命,富不靠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讓自己有點野心,就是為將來做好準備,這樣才促進一個人進步——人生也會因此而改變。

案例品讀

吳士宏——從普通護士到公司總裁

在中國當代的經理人中,吳士宏被認為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和個性魅力的成功女士。她被稱為是“打工女皇”。她早年做過護士,後來在外企服務公司做勤雜工,之後她幸運地進入IBM公司,由於業績突出,從職員升任中國華南分公司總經理。1997年任IBM中國銷售渠道總經理,1998年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幾年後辭職,後來出任TCL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她演繹了一段經典的“灰姑娘”的經曆,是她敢於展現自己的能力,才一步步走向成功。

吳士宏出生於北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由於父母所謂的“政治問題\",1973年初中畢業的吳士宏不能繼續上學。之後,她被分配到一個街道小醫院當護士。

十年過去了,中國的改革不僅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在改變著吳士宏的眼界。吳士宏覺得,自己不應該永遠就是一個街道的護士,應該活出自己應有的價值。於是,她決定自學英語。她依靠一台小收音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修完許國璋的三年英語教程,並通過成人高考取得英語專科文憑。

吳士宏拿到了英文專業的大專文憑後,獲得了一份去IBM工作的機會。在進入IBM之前,有一個麵試,吳士宏表現出了初生牛犢不畏虎的膽量。經理問她:“你知道IBM是家怎樣的公司嗎?”吳士宏馬上回答:“很抱歉,我不清楚。”她說的是實話。“那你怎麼知道你有資格來IBM工作?”“你不用我,又怎能知道我沒有資格?”吳士宏脫口而出,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她的自信和勇氣。接下來,她用流利的英語說,她以前的同事和領導都相信她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如果能給她機會,她會以實際成績來證實她的能力和資格。就這樣,她被錄用了。在這場麵試的過程中,吳士宏充分表現了自己的自信和能力,她給予主考官的,是一種信任和認同感。IBM的麵試像一麵篩子,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吳士宏都順利地通過了嚴密的網眼。最後主考官問吳士宏會不會打字,吳士宏條件反射地說:會! “那麼你一分鍾能打多少?”吳士宏聰明地問:“您的要求是多少?”主考官說了一個標準,吳士宏馬上承諾說可以。因為吳士宏發覺考場裏沒有一台打字機,果然,主考官沒有再加試打字,她僥幸過了關。

實際上吳士宏從未摸過打字機。麵試結束,吳士宏飛也似地跑回去,向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這樣她竟奇跡般地敲出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以後好幾個月她才還清了這筆不少的債務,而IBM公司卻一直沒有考她的打字功夫。

剛進入IBM時,她隻是一個基層辦事員,做的是繁瑣的行政勤務,職務上稱做是“行政專員”,但工作的性質與打雜沒什麼兩樣,幾乎什麼都幹。但是,正是這段打雜的工作對吳士宏影響非常大,她覺得,自己身處一群無比優越的真正白領階層中,吳士宏覺得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沒有價值。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她也很少獲得同事的尊重。一次,有位資格很老的香港女職員向她她喊到:“如果你要喝我的咖啡,麻煩你每次把蓋子蓋好!”她把吳士宏當成經常偷喝她咖啡的毛賊了。這是人格的汙辱,吳士宏頓時渾身顫栗。所幸每個人都有不斷變化的機會,身處的環境中也不斷會有新的刺激出現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在吳士宏身上,這種來自外界的不斷刺激,就像有鞭子抽打著她,驅使她往上走。事後她發誓說:“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裏的任何人,無論是外國人還是香港人。”

在1993年初,當時IBM在中國成立了獨資分公司,在職的中國員工也就從外企雇員變成了外資獨資企業的直接雇員,也就是說,吳士宏成了IBM的正試員工。因為在此之前,應聘外企的本地雇員是不可能進入公司管理層的,獨資分公司成立後,吳士宏的心裏突然迸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哪一天,我在IBM也可以成為一名經理!”那時,吳士宏隻能把這種野心和夢想藏起來,不敢跟別人說,怕說出來別人笑話她。你想,在IBM,碩士博士比比皆是,而吳士宏是個女孩,正規學曆隻有初中。

吳士宏要改變現狀,把自己從最底解放出來。有了應聘時要求打字的前車之鑒,她決定把事情做在前麵。於是,她每天比別人多花6個小時用於工作和學習,為了通過計算機語言考試,她用兩個星期的全部夜晚啃完一尺半高的教材;為了能夠鍛煉口才以適應推銷業務,她把自己關在家裏對著牆壁反複練習繞口令;為了練習專業術語快讀,她咽喉充血不能吞食。於是,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因為她掌握了更多的技能,第一個做了業務代表。

吳士宏知道,即使是麵對這些繁瑣、單調的工作,也要盡力把它做得最好。因為隻有做得最好,才能有機會讓上司關注到你,才能有機會培養你。吳士宏當時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工作中,她總是盡力做到最好,並且勇於向領導展示自己的才能。

吳士宏的努力沒有白費,吳士宏在IBM公司工作了12年,以勤奮好學工作拚命著稱,終於從一名勤雜人員成長為高層管理人員。在管理層她的能力很快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在這個時候,她幸運地被IBM高層領導者發現了。 1998年2月,吳士宏改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 1999年10月以後又任TCL集團信息產業公司總裁。

後來,有人問吳士宏人生成功的秘笈是什麼,她說:“就是自己比別人先走一步,因為這樣能創造一種好心境。日本有位成功的企業家,每天早起半小時,上班先走一步,避開上班的高峰。每次他坐在公共汽車上,車廂裏空空蕩蕩,沒有上班高峰時那種擁擠的窒息感,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迎著晨風觀看街頭人生百態,內心充滿了愉悅。他不僅每天比別人多做一些,而且舒暢的心情也帶來了充沛的精力和創造力。在我內心,始終有著沉重的危機感,如果不先走一步,就意味著被人領先。”

成功法則

為機遇做好準備

“比別人先走一步”就是吳士宏成功的法寶,不難看出,吳士宏總是走在同時代人的前麵,或者說是走在同事的前麵。你看,在最初,吳士宏就開始學英語、拿文憑,這時在改革開放之初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後來進入IBM,獨資分公司的成立,使她又迸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在IBM成為一名經理!並且她一直為此準備著:為通過計算機語言考試,她用兩個星期的全部夜晚啃完一尺半高的教材;為了能夠鍛煉口才以適應推銷業務,她對著牆壁反複練習繞口令;為練習專業術語快讀,咽喉充血不能吞食……

吳士宏本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也沒有任何背景,她就這樣做到IBM、微軟兩個跨國大公司的地區負責人,她的成功,不隻是憑借她的膽識、聰穎和智慧,還跟她事事領先一步的生活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她“比別人先走一步”,正是為自己後來的機遇做好了準備。

從吳士宏的經曆我們不難看出,為機遇做好了準備,就是一個人從平凡到優秀的模式之一。現今這個追求速度的社會,不進則退已經不能適應迅猛發展的需要了。機會就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我們身邊又有那麼多人,追逐那僅有的一點機遇,奮勇爭先。不進,不單是會退,更多時候會被人踩在腳底下。為了免除作別人墊腳石的命運,為了給自己的成功多加一點砝碼,我們隻能比別人先走一步,“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製於人。”為機遇做好準備。

每個人性格、知識、環境的不同,所得到的機遇也會不盡相同,可無一例外的是人人都會有獲得成功的機遇。那些成功的人士,善於把握來之不易的每一次機遇,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當機遇到來的時候,你是有足夠的準備迎接機遇,還是仍咂著嘴唇躺在酣酣的睡夢裏——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就在於此。一個貧窮者,更要經常試問一下自己:對於機遇的到來,你是否已經有足夠迎接它的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