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隨處都可以看見像李奇的人,他們的目標隻是想過一天算一天,他們不斷地抱怨自己的環境,沒有熱情,就像是一塊浮木,在人生之海上隨波逐流,在工作中不思進取,在生活中不求上進,可以想象,他的工作及生活質量不會有什麼改變。
工作熱情是一種洋溢的情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是一種力量,使人有能力解決最艱深的問題;它是一種推動力,推動著人們不斷前進。它具有一種帶動力,閃亮於言、洋溢於表、展現於行,影響和帶動周圍更多的人熱切地投身於工作之中。工作熱情並不是身外之物,也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潛在的財富。
美國經濟學家羅賓斯指出:人的價值=人力資本×工作熱情×工作能力。一個人如果沒有工作熱情,那麼他的價值就是零。熱情反映了一個人的工作作風、道德風範、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沒有了熱情就像沒有生命的稻草人一樣,隨風擺動,沒有主觀,整天渾渾噩噩,結果將一事無成!
有位獵人,帶了條雄武威猛的大獵狗去森林打獵。他們發現一隻瘦弱的野兔驚竄出附近的灌木叢。獵人穩穩端起貓槍,瞄準;一聲槍響,野兔中彈了,草地上慘叫連連,血跡斑斑。獵人一揮手,待命的獵狗如離弦之箭,凶狠地朝獵物撲去。野兔絕望地看著越逼越近的滅頂之災,奮力扭動掙紮。它顫巍巍站直,試著跑出幾步,襲來一陣鑽心的疼痛。齜著獠牙惡狠狠咬吠的獵狗隻距一步之遙。不知從哪兒來的一股力量,野兔突然撒開四腳,沒命地狂奔起來。獵狗加快速度,踏著野兔的血跡一路追擊。它們之間的距離忽遠忽近,眼看要追上了,誰知轉過一處拐角,野兔居然消失了蹤影。獵狗耷拉著腦袋回到獵人身邊。獵人一看野兔跑了,氣得大罵獵狗:“養你真沒用,連隻受傷的兔子也逮不住。”獵狗委屈地嘟噥:“主人,你剛才也看到我已盡力而為,隻是那兔子跑得太快了。”
野兔氣喘籲籲跑回兔窩,眾兔子見它渾身是傷,都圍過來問個究竟。它簡要講述了剛才發生的驚心動魄的一幕。眾兔子就請它傳授經驗。它想了想,說:“盡管那追逐的獵狗氣勢洶洶,但充其量隻能算盡力而為。我可不一樣,在生死關頭我隻能全力以赴地奔跑,根本不在意什麼傷不傷的,所以才拚出了一條生路。
從這條野兔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一條重要的啟發:做一件事情,一旦我們全力以赴,事情肯定會做成。一個人全力以赴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全力以赴的時候,就不會想到失敗、落後。
熱情對於一個職場人士來說,就如同生命一樣重要。拿破侖?希爾博士說:“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獎賞,你必須擁有過去最偉大的開拓者所擁有的、將夢想轉化為現實價值的獻身熱情,以此來發展和銷售自己的才能。”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在技術、能力和智慧差別通常並不很大,但是如果兩個人各方麵都差不多,具有熱忱的人將更能如願以償。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熱情比智慧更重要。憑借熱情,你可以把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憑借熱情,你可以釋放出巨大的潛能,發展自己堅強的個性。這一切都可以讓你獲得領導的提拔和重用,贏得寶貴的發展機會。
3.讓想法轉變成現實
小吉的父親病重臥床時,小吉隻有11歲,他不得不繼承父業,在鄉村當製麵條工。這個少年要奉養他的雙親、六個兄弟和三個姊妹。他接替了父親所有的工作,除了每天夜裏加工麵條外,還必須在第二天把麵條賣出去。幾年下來,他的這項家庭產業已經遠近聞名,這證明他不僅是一個能幹的生產者,還是一位優秀的銷售員。
他在20歲時愛上了一位武士的女兒。這個年輕人深知他未來的嶽父不會樂於讓自己的女兒同一個製麵條的工人結婚,因此,他就激勵自己要改變地位,要和對方的身份相稱。
像世界上許多取得了成就的人一樣,小吉不斷地尋求能夠幫助他從事新活動的特殊知識,他像一個孩子初入學校一樣渴望新知識,隻不過他走進了大學課堂。他謙虛好學的態度贏得了教授的好感,兩個人的交往延伸到了課堂之外。在一次閑聊中,教授告訴他了一種從未被證實過的關於珍珠的由來的理論。這位教授說:“當外界的一種物體,例如一粒沙子,粘到牡蠣的體內時,如果這個物體不殺死牡蠣,牡蠣就以一種分泌物包住這個物體,這種分泌物就在牡蠣的殼內形成珍珠母。”
小吉的熱血沸騰起來了!他立即向教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飼養牡蠣,然後精細地放一個微小的外界物體到牡蠣的體內,會長出珍珠嗎?”教授鼓勵他不妨試試,他簡直迫不及待地要獲取這個問題的答案。
他首先根據向那位大學教授學到的知識去進行觀察,然後應用他的想象力並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他認定如果所有的珍珠僅僅是當外界物體進入牡蠣體內時才能形成,他就能使用這一自然定律發展珍珠生產。他能把外界物體置於牡蠣體內,迫使牡蠣產生珍珠。小吉有了這種願意嚐試的積極心態,並且養成了把自己的想法轉變成現實的好習慣,成了位實幹家。終於,他改換了他的職業,變成了一位珍珠商。同時,他也擁有了渴望的愛情。
沒有人否認小吉是成功的男人,是他樂於嚐試的好心態成就了他。他用自己的行動為所有人演繹了成功原則:讓所學到的知識發揮作用。因為知識本身不能使你成功,但是應用知識可以給你帶來成功。小吉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重視自己,他沒有因為自己是賣麵條的而自卑,沒有在生活的重壓下自暴自棄。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重視,首先要對自己重視,這是人人共知的道理。但有些人雖然從容貌、地位上並不比別人差,卻總是自我輕賤,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對別人的呼來喝去也聽之任之,不加反駁,整天不敢抬頭看人,好像欠了錢、犯了罪一樣,越是這樣,別人就越欺負他,他也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看不起自己,到頭來事事無成。反之,有些人雖然衣衫襤褸,貌不驚人,卻因不輕視自己而取得成功。
在美國費城大街,來往的人們早晚間常會看到有一個衣著不甚光鮮的青年在徘徊,他目光幽深,惹人注目。有的人感到很好奇,就問:“你這樣整天走來走去在忙些什麼?”
他帶著幾分自信回答:“我想找一份職業啊!”他的回答不但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反而被許多人恥笑,笑他一個像乞丐似的人還想要找工作,要找也隻配找要飯的工作。麵對別人鄙視的目光,他並不灰心,他相信自己能行。
終於有一天,他走進富商鮑羅傑的辦公室,請求他犧牲一分鍾的時間和自己談話。鮑羅傑對這位外衣不整潔、極度窘困的怪客感到異常驚奇,想要拒絕,但青年眼光中流露出的睿智與真誠打動了富商。
鮑羅傑猶豫片刻,出於好奇和同情答應了他的要求,但隻答應說一兩句話。可誰也沒想到,正是這一兩句話,改變了青年的生活。他們談了20句、30句,時間也從1分鍾到10分鍾、15分鍾直到2個小時,他們談的十分投機、熱烈,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都不謀而合。
最後,富商請青年留下用午餐,答應給他一個很好的職位,並說隻要他肯努力,還要給他高薪。
故事雖然帶有傳奇性,但它卻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是重視自己,認識自己的價值所在。具有一定社會地位隻是受到別人尊重的外因,要想真正贏得外人的重視,首要條件是不看輕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隻有這樣才能在機會到來時及時抓住它,為成功鋪路架橋。小吉和青年的成功也不外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