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學會了偽裝,或許是為了取悅別人,或許是為了得到某種好處,我們開始學會給自己戴上一層層麵具,在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鄰居、同事甚至整個社會麵前,製造出一個個虛幻的形象,用來遮掩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自己。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無論發展出多少關係,能夠加入多少群體,對於我們來說,這些人或群體所接納的,都隻是我們特意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樣子。換言之,能夠獲得他們肯定和重視的,隻是我們為自己製造出來的形象,而不是我們心中最真實的自己。
所以,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把自己藏在了一個別人無法找到的地方,築起高高的圍牆,隔絕了人群,隔絕了世界。我們阻斷了自己與別人的心靈交流,將自己小心翼翼保護起來的同時,也讓自己陷入無邊的寂寥。
我曾在論壇上做過一次講座,主要內容就是關於“孤獨感”和“尋找自我”。當時,一位叫作琳的網友和我分享了她的一段故事。
琳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在她離婚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難以置信,無論是她的家人還是朋友都無法理解,因為她看上去明明那麼幸福,她和丈夫一直都是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妻。
談起那段婚姻,琳似乎非常無奈,她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認為那場婚姻的失敗源於丈夫對我的不了解。我們認識了五年,戀愛三年,結婚一年,可他根本不了解我,他不知道我討厭聽音樂會,也不知道我痛恨數學,甚至不知道我有多麼不喜歡和他的表哥一家來往。雖然他對我很好,一直陪伴在我的身旁,可我卻一直覺得自己很孤獨,仿佛我的靈魂已經被全世界拋棄了。我責怪他不曾真正走進過我的心,不曾真正地來了解我,所以我離開了他。可直到今天,我才猛然意識到,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從來不曾給過他了解我的機會。因為童年一些不愉快的經曆,我總是很難向人敞開心扉。我習慣用虛假的麵具去麵對所有的人,包括家人、朋友。我總是興高采烈地陪他去聽音樂會,即便心裏其實討厭極了;我總是假裝對他的工作感興趣,他是位數學教授,天知道那有多可怕;我總是對他的親戚表現得很熱情,哪怕心裏其實有很多怨言……我把自己當成這段婚姻的旁觀者,卻用技巧去演繹了一位‘妻子’的角色。”
若你不能將門打開,別人又如何進得去你的城堡呢?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當你覺得身邊沒有任何人能理解你的時候,當你覺得真實的自己從不曾被接納、被肯定的時候,或許應該先想一想,你的孤獨究竟來源於何處?是別人不願走近你,還是你根本不曾給過別人走近你的機會?若你無法學會敞開心扉,那麼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