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不爭,沒有人可以在爭辯中獲勝(1 / 1)

前些年,網上流傳一個段子:

男人和女人的腦回路是完全不同的。在發生爭吵的時候,男人的腦回路是:首先,讓我們找到矛盾的根源;其次,讓我們共同探討解決矛盾的方案;再次,一起來分析哪一個解決方案最合理,能實現雙方的共贏;最後,一起動手解決矛盾。

而女人的腦回路則自始至終隻圍繞一個重點:你說這種話到底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

既然是段子,權且一笑罷了,不過卻是突出了複雜生活中的某一個側麵。有趣的是,就在前不久,我偶然聽到隔壁小夫妻的一場爭吵,竟和這段子的套路不謀而合。

那對小夫妻很有意思,看樣子應該是結婚不久,雖然總是吵吵鬧鬧的,但感情著實不錯。他們吵鬧的大部分內容都挺有意思,不涉及原則問題,有的甚至和他們的生活毫無關聯。比如,他們曾經因為豆花究竟是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而爭執過,也曾經因為某地方特色菜肴到底好不好吃而爭吵過,甚至有一次,他們還因為某個熱門新聞事件中所提及的那位出軌的丈夫究竟能不能算是情有可原而吵鬧過。

我無意中撞見的那次,正是他們為那個熱門新聞事件中丈夫出軌的看法不同而爆發的爭吵。事實上,這場爭吵一開始不過是一次閑聊罷了,閑聊中提及某個新聞事件,然後便自然而然地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之後發現丈夫(妻子)的看法和想法居然與自己的截然不同,於是閑聊變成辯論,越來越激烈,最終發展成了一場爭吵。

這位丈夫的邏輯非常嚴密,先是敘述事件的前因後果,然後冷靜地剖析了悲劇發生的根源,接著把參與事件的各方所犯的錯誤一一指出,最後得出結論。一整套流程下來,完全就是教科書式的辯論過程。

而這位妻子就太有意思了,無論丈夫說什麼,她都能強大地堅持住自己的“終極主題”:“天哪!你居然對我說這樣的話,你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最終,丈夫隻餘一聲歎息,然後眼巴巴地追上去哄著被自己氣哭的妻子。

其實,我的很多男性朋友也曾抱怨過,說和自己的妻子或女友吵架,完全不能講邏輯,因為她們根本就不在乎邏輯。當你試圖用強大的邏輯在語言上戰勝她時,她會立即展開感情攻勢,把你所有的“攻擊手段”都解讀為“你不愛我”“你不考慮我的感受”等。

女人為什麼總是這麼“不講道理”呢?一位剛和丈夫爭吵完的女性朋友是這麼描述她的心理曆程的:“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他每次總想著要辯倒我,甚至不惜說出那些讓我感到傷心的話。難道口頭上的勝利比我的感受還要重要嗎?有時候,我其實也知道自己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隻要他這麼尖銳地攻擊我,我就忍不住回擊……”

這位女性朋友的話一度引起我的深思,“口頭上的勝利”真的那麼重要嗎?當你絞盡腦汁地用強大的邏輯和語言一次次地戰勝你的親人、朋友、戀人,把他們辯駁得無話可說的時候,你到底想要從中獲得什麼?當你成為辯論或爭吵的最終獲勝者之後,你又能因此而得到什麼好處呢?

事實證明,你不會獲得任何好處,除了讓對方感到尷尬、傷心之外,你得不到任何東西。更可怕的是,在這種莫名的好勝心驅使下,你甚至可能會一時衝動地說出一些事後讓你追悔莫及的話,甚至摧毀一段美好的感情。你的咄咄逼人在讓對方啞口無言的同時,也會讓對方逐漸對你關上心門。一心在嘴上爭輸贏的人,無論結果如何,都隻會輸而不會贏。

我們和他人展開交談或辯論,往往都是懷著某種目的,而我相信,恐怕沒有人的目的會是辯倒對方、傷害對方,讓對方臣服在你的唇槍舌劍之下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能被對方接受,或是希望能用一場愉快的談話來贏得對方的好感,那麼請相信,充滿攻擊性的口舌之爭絕對是下下之選,即便你站在真理的一邊,你也永遠無法贏得你想要的東西。

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當人們在麵對焦慮和挫折時,往往會啟動自我保護機製,這種保護機製為了幫助人們緩解焦慮,維持心理平衡,甚至可能會對現實進行一定的“歪曲”。這種對現實的“歪曲”與道德層麵的欺騙完全不同,它是一種非理性、發生在潛意識層的現象。

這就是為什麼在爭論中你越是表現得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對方就越容易“死鴨子嘴硬”,堅決不肯低頭認錯。相反,如果你主動退讓,甚至給予對方一定的肯定或讚揚,對方反而會不好意思和你繼續針鋒相對,甚至禮尚往來地接納你的部分看法或意見。

嘴上風光的人,往往最終都會輸給自己的一時之快。贏了麵子,卻輸了人心;贏了尊嚴,卻輸了感情;贏了地位,卻輸了德行。說到底,贏在嘴上,不如贏在人心,嘴上的贏,隻能讓你收獲一時的爽快,唯有人心的贏,才能帶給你長久而實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