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貨比三家,選最好的或是性價比最高的。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誰會不喜歡更好的東西呢?這幾乎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在人際交往中,這並非一條“鐵律”,人們欣賞優秀的人,但並非每個優秀的人都一定會擁有好人緣。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一點,以為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被別人接受甚至崇拜,就必須不斷凸顯自己的優秀和與眾不同,殊不知,這樣做反而可能讓你的人緣越來越差。
我的一位遠房親戚小秦是個很優秀的年輕人,畢業於國內一所知名學府,早在大四實習期間就被一家有名的廣告公司“內定”了,完全不曾經曆過其他人那種“一畢業就失業”的困窘。
從個人能力上說,小秦確實非常優秀,思維敏捷,善於創新,常常會冒出許多奇思妙想。但是他和公司的大部分同事卻相處得不太好,頗有一種不屑與他們為伍的感覺。小秦的大部分同事畢業於普通高校,學曆能和他比的,家庭條件不如他,家庭條件比他好的,長相不如他,長相比他好看的,學曆又比不過他。因此,小秦一直覺得周圍這些同事和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小秦平時和同事說話總是不自覺地帶著些炫耀,而他的這些同事也都不怎麼喜歡這個自視過高的小夥子。
其實,剛去公司的時候,小秦也想過要和同事搞好關係。比如,第一天上班的時候,他就從家裏順便帶了兩條別人送的好煙去公司,大方地分發給同事一人一包,同事們收了東西,自然也都客氣地對小秦一番吹捧,把他誇得飄飄然起來。
心裏一得意,小秦就忍不住嘚瑟了,笑眯眯地對眾人說:“就這一包,知道外頭賣多少嗎?一百塊!我知道你們平時舍不得花錢,沒嚐過這味兒吧?以後甭客氣,沒了管哥們我要,我家還堆著一箱子呢,就這點東西,我還是包得起的!”這話一說出來,大家臉上的笑容都淡了下來,氣氛也變得尷尬不已。那之後,不管小秦再帶什麼東西來公司,同事們也都不肯要了。小秦呢,就覺得同事是在“假清高”、擺譜兒,嘴上不說,心裏也對他們越發不滿。
好在小秦這人確實有幾把“刷子”,雖然人緣不好,但工作能力強,經手的幾個案子做得都不錯,很得老板賞識。為了凸顯自己的“優秀”,他越發高調起來。比如,獲得公司表彰的時候,他的發言是:“我的成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因為我這個人眼光比較長遠,凡事習慣走一步看三步,我認為這一點是很多同事都欠缺的。”大家一塊討論策劃方案時,對同事提出的意見,他也常常批評得毫不留情:“你這什麼意見,太落後了吧,這都十幾年前的東西了,太俗,檔次低,一點高級感都沒有,你這觀念也該更新了,都快跟不上時代了!”
天長日久下來,同事們對小秦越來越反感,就連工作也都不怎麼配合了。意識到自己被孤立之後,小秦覺得很委屈,抱怨說:“這些人都太小心眼了,一個個嫉妒我比他們優秀,孤立我,打壓我,生怕我出頭……”
小秦的抱怨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為什麼不受歡迎?為什麼被人孤立?真的是因為他太“優秀”了嗎?答案想必大家都已經心中有數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身邊有像小秦這樣一個人,自視甚高,喜歡炫耀,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你會喜歡和他相處嗎?恐怕隻會嗤之以鼻,敬而遠之吧!
從心理上說,炫耀是人的一種本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優秀的一麵能夠被別人知悉,從而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你有這樣的心思,別人同樣也有這樣的心思,你希望做萬眾矚目的主角,別人同樣也想做受人關注的發光體,沒有誰會心甘情願成為別人的配角、“綠葉”,更不會有人願意成為烘托你“優秀”的“墊腳石”。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想要獲得別人肯定的渴望,都會在與人交往時不自覺地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你總是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甚至為了抬高自己而不自覺地去貶低別人,那麼無異於是在傷害他人的自尊和自信。這樣一來,別人對你產生心理排斥甚至敵意,也就不足為奇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你注意觀察,一定會發現,那些真正在交際中最受歡迎的人,人緣最好的人,通常都不會表現得太過高調。而那些總是表現得趾高氣揚、高人一等的人,不管有多麼優秀,通常都不會擁有太好的人緣。
悶聲才能發大財,那些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炫耀自己的聰明;而那些真正優秀的人,也永遠不會將“優秀”掛在嘴邊。就像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被世人奉為“智者”的他,在麵對他人的讚美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卻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無知。”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總是時時提醒著自己:“我不過是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爾高興地撿到一塊美麗的貝殼,但真理的大海我還不曾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