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同意,也要照顧對方的情緒(1 / 1)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遭遇:

你在北京或者上海等大城市工作,隔三岔五就要來一撥親戚朋友遊玩,需要你陪吃陪喝不說,還得各種陪玩陪買;

你開心地跟朋友宣布下個月要去法國出差,朋友立馬列了一個長長的代購清單給你,希望你“順便”幫他買一下;

“求幫忙砍價,砍價成功就能0元獲得某某福利!”微信群或朋友圈裏,你是否也經常收到這樣的請求;

…………

這些事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方提出的要求恰恰是你可以滿足,但又多少有些不便。這時候,有些人心腸好,臉皮薄,耳根子軟,架不住別人的幾句懇求,寧願自己麻煩,也希望給別人提供便利。

如果你也是這樣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別人的人,我要提醒你,這樣的代價往往是犧牲自我。好心隻會讓別人不為你考慮,隨時隨地找你幫忙做事,你做好了還好,你有事剛好不能做,對方很可能就懷恨在心……

許多人不敢拒絕別人,因為一旦拒絕,必然增加對方心中的不快和失望,可能還要承受幾分不善良、不友好、不念舊情的道德譴責。

“不,這件事我真的辦不到。”“不行,我實在沒錢借給你。”……在遭受這些拒絕時,你的感覺怎樣?你會很高興、很客氣地說“沒關係”嗎?恐怕不會。拒絕給人的感覺往往是無情的、嚴厲的,相信很多人會覺得沒有麵子,覺得不被重視、難堪、怨恨和不滿,甚至幹脆轉身而去,再不相見。

那麼,就沒有一種兩全其美的拒絕方法嗎?

我想到了《紅樓夢》中的一段,說的是黛玉在邢夫人處,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婉轉拒絕了。她是這樣說的:“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隻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改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邢夫人聽黛玉這樣說,笑道:“這倒是了。”遂令兩三個嬤嬤用方才的車好生送了姑娘過去,於是黛玉告辭。

黛玉的這番十分得體的話,既表達了對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現了自己懂禮節、識大體,可以看出她不僅做事處處留心在意,而且情商也非常高,既拒絕了對方的要求,避免了自己的難堪,又維護了人情,真可謂兩全其美。

其實,隻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像黛玉那樣,在拒絕的時候還能不傷感情,不說讓對方覺得心裏舒坦,至少能夠避免難堪,將對方不快的情緒控製在最小範圍內,從而維護好人情關係。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工作能力很強,人又漂亮,許多男同事都想要追求他,其中既有彬彬有禮的,也不乏素質低下的。有一次,她的一位上司竟然借著業績獎勵的機會,送了一套名貴的真絲內衣給她。

因為這件禮物本身的曖昧性質,馬上引起公司同事們的八卦情緒,大家紛紛做起了吃瓜群眾,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都想看看這件事情如何收場,是演變為霸道總裁愛上女下屬的浪漫套路,還是滑向撕破臉的狗血劇情?

結果,這個女孩子看到桌子上的這件禮物之後,並沒有大驚失色,而是輕描淡寫地說道:“不好意思,這個牌子的內衣男朋友給我買了好幾款,我實在是用不到,還是不要了,不如換給其他同事吧,功勞也不是我一個人的。”

幾句話四兩撥千斤,一下子打消了眾人的八卦情緒,不但拒絕了這位上司,同時也給了上司一個台階下,沒有讓他在同事麵前難堪,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一次拒絕了。

其實,在某些情況下,說“人情話”並不是虛偽,而是一種高情商、高教養、高修養的體現。可以說,直接而不留餘地的拒絕,就像刺向對方胸口的一把短刀,雖不致命卻傷人。如果我們把拒絕說得富有人情味,讓拒絕的話聽著更舒服,對方不僅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拒絕,還不會產生任何的反感。

比如,有同事好心地邀請你一起吃零食,而恰恰你此時此刻不想吃。如果你直接說不吃,就算後麵加一個謝謝,也會讓人覺得你“不知好歹”。接下來,對方恐怕就不願意和你交流了,甚至覺得你是一個不好相處的人。

可如果你換一種說話方式,拒絕之前先說一些“人情話”,效果就不一樣了!

比如,你可以說:“這個東西挺不錯,一開始我就聞到香味了。但是我最近牙不好,沒有這個口福,你趕緊吃吧。”或者說:“親愛的,還是你最好,有好吃的都能想到我。不過,我今天肚子有些不舒服,你隻能一個人享用美味了!”

聽了這兩句話,你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覺?如果你是那個同事,是不是也不會因為這樣的拒絕而心生不快?可見,拒絕的話並不難說,關鍵在於你怎麼說。學會拒絕,是一種談話的技巧,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學會拒絕別人,不是讓你變得冷漠,拒人於千裏之外,而是讓你學會在拒絕與迎合之間把握一個度,從而更好地經營自己的事業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