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你是否有良好的關係網 創業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聯係你所能夠利用的各種資源的組織。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你應該有一個服務於你的個人關係網。否則,你可能會誤用不可靠的人或濫竽充數的人。
6. 你是否明白什麼是潛在的回報 每個創業者投資創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最多的錢。可是,在盡快致富的設想中隱含的絕不僅僅是錢。你還要考慮成就感、價值感等潛在回報。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些,那就必須重新考慮你的計劃。
7. 你是否為自己訂立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創業者不僅應該考慮好自己在短期內應該達到的目的(例如半年之內賺多少錢,一年之內接手幾筆業務等),也要考慮到長期要完成的計劃(例如五年之內把企業擴大到多大規模,七年之內開拓海外市場等)。
8. 你是否了解該從哪些渠道獲得自己缺乏的東西 一個人不可能是無所不能的。但重要的是當你缺乏某樣東西的時候,知道該從什麼渠道去獲得。
9. 你是否在頭腦中儲備了至少三個備選項目 創業者的成功多半是因為某個專一的項目。但是在創業者腦中應該有至少三個備選項目。當發現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應該及時刹車,轉向另外的發展。
10. 你是否明白自己的底線在哪裏 商場是一個不斷挑戰人的底線,展現人性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太過於拘束,會錯過很多機會。可是也不能無止境地拋棄原則。所以一個創業者要想好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哪裏,在一般的情況下通融應付,靈活應對。但是到了觸動自己原則的時候,一步都不能退讓。
11. 你是否了解需要建立什麼樣的企業 一般來說,創業者的目標決定了企業的持續性和規模。對於那些生活型的創業者,他們隻想賺取足夠的現金來維持某種生活,所以企業規模不需要很大。而尋求獲得資本收益的創業者卻必須建立足夠大的企業架構,保證企業的長期持續經營,從而最終出售企業,或使自己建立的企業能經受住技術換代、雇員和客戶的更迭之後仍能不斷更新。
12. 你是否懂得如何實現目標 許多創業者沒有考慮長期戰略就開展業務,以抓住短期機會。然而,成功的創業者很快就能實現從戰術導向向戰略導向的轉變,並開始建立關鍵的能力和資源。
對一家建立不久的年輕公司來說,最基本的問題是製定行之有效的戰略,而不是解決招聘問題,設計控製體係,確立上下級關係,或者明確創建者的角色。如果企業的戰略基礎紮實,即使領導關係不明,領導不力,也照樣能幸存,而複雜的控製體係和組織結構卻無法彌補戰略失誤。創業者應該定期對其戰略進行以下四種檢測。
① 此戰略能否帶來足夠的利潤和增長。 一旦創業者製定了明確的戰略,他們就必須確定這些戰略是否能使企業贏利,並使企業擴展到一個理想的規模。如果企業無法贏利,且發展不令人滿意,這時創業者必須采取根本性措施。他們必須去尋找新行業,或者在本領域內擴大規模或經營範圍。
② 戰略是否有持續性。 創業者必須麵對的下一個問題是,其戰略能否長期滿足企業的需要。持續性的問題對那些一直在追趕新技術和法規變化或者其他變革浪潮的創業者尤其重要。弄潮的創業者在開始時會興旺發達,可是一旦達到高潮,隨著市場不平衡狀態的消失,許多一度輝煌卻從未發展特有能力或未能確立競爭地位的企業會隨之消失。弄潮兒必須能夠預見市場飽和、競爭激化以及下一輪浪潮。他們必須放棄仿效的做法,而應該采用新的、更持久的企業模式,或者以可觀的價格出售自己高增長的企業,而不能幻想其模糊的長期前景。
③ 我是否能實施此戰略。 這個問題可能是最難回答的,因為它需要進行最坦誠的自我檢查:我能實施此戰略嗎?好點子並不能保證優秀業績。許多年輕的公司夭折,是因為創業者沒能實施其戰略。例如,企業可能資金用盡,創業者可能無法實現銷售額或者無法完成訂單。創業者必須對資源、組織能力及其個人角色三個領域進行檢查,以評價其執行戰略的能力。
④ 我是否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希望經營小企業,並且想親自完成所有重要任務的創業者,不需要改變其角色。然而,如果創業者想將他創辦的企業變成可以獨立生存的實體,那麼,隨著企業經營的擴張,創業者的角色必須改變。他應當從親自做業務工作發展到教給別人如何做,不斷嚐試新的工作和責任。例如,一位工程師創業者或許應該學習掌握財務分析的技能。如果創業者認為自己不想改變和學習,不願意接受挑戰和掌握新技能,那最好還是將企業出售轉讓給其他有誌於經營的人。
創業者應做的十種知識積累
1. 財務管理的知識 專業財務管理具有計劃作用、控製作用、監督作用和資本運營作用。所以要開始創業,必須了解財務管理的知識,要正確處理財務工作與其他管理工作的關係,建立一個科學的財務管理體製和一支高素質的財會隊伍。
2. 產品推銷的知識 產品推銷不出去,企業就栽在了最重要的循環環節上。所以一定要具備良好的產品推銷知識,充分的了解顧客的內心需要,滿足他們,並讓他們理解和接受你的商品或服務,最終將這種購物變成習慣。
3. 商業操作的知識 商業操作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法則,隻有熟悉這些規律和法則,才能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自如。
4. 法規政策的了解 越熟悉法律的規程,越能夠在實際的商業活動中規避風險,避免誤入法律雷區。同時也能充分利用對自己創業有利的政策和措施,進一步發展企業,擴大規模。
5. 心理學的學習 創業是一項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無論是和你的顧客,還是和你的合夥人,又或者是和你的競爭對手。有人的地方,就有研究他人心理的需要。每個成功的企業家,也都必然是一個出色的心理分析師。
6. 情緒管理的學習 情商較低的人是不可能爬上高位,即使有一時的成功,也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失控而跌落得很慘。所以要善於把握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的排解,能以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
7. 經濟規律的了解 不懂得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就不能夠對之掌握和利用。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客觀經濟規律必然要遭到懲罰。
8. 英語讀寫的學習 隨著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和跨國企業的學習、交流和業務往來就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你不必精通各國語言,但至少要掌握最通用的英語。這讓你能夠閱讀國際最先進的資料和論文,了解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並最終能夠和跨國企業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對話。
9. 電腦網絡的學習 電腦和網絡有多重要,隻需要看看現今的科技發展就可以明白。不論是和商業夥伴進行聯係,還是獲取第一手的消息,又或者是進行商業會議,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在網絡上完成,並且越來越依賴於網絡。
10. 社會大學的磨煉 一切知識的掌握,歸根到底,都需要到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檢驗和實踐,才能了解你是否學得到位,懂得徹底。而很多企業家甚至是在社會大學裏,學會了上麵所列出的各項內容。
創業者應具備的十種能力
1. 個人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隻有具備了謙虛的態度和不斷學習的能力,才能夠讓創業者在任何時刻都如同海綿一樣,可以吸進更多的知識和可以由知識轉化成為的資本。
2. 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並不隻是能夠和他人交往這麼簡單的事情,還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和陌生人成為朋友,察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想辦法滿足並以此交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 員工管理能力 作為員工,不能讓老板滿意就不是好員工。而作為老板,不會管理員工的老板不是好老板。隻有籠絡人心,才留得住人才。
4. 人才選擇能力 企業的人員變更如同新陳代謝一樣,是不斷進行的。要能夠留住人才,淘汰不適合的人員,才會使企業有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
5. 文化導向能力 企業應該如何管理?僅僅找幾個人,成立個辦公室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架構一種企業文化,以此作為宗旨指導企業的行動和決策。隻有這樣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6. 精神凝聚能力 每個成功的企業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人員齊心協力,上下一心。所以精神凝聚力是企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作為企業的領頭人,要能夠調和各方的矛盾,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朝著一個方向進步,才會使團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7. 持續創新能力 一時的變革和創新不難,難的是一直在創新,一直在領頭。就像長跑比賽中,領頭的人看似榮耀,其實背後花費的力氣比別人要大得多。但這種挑戰自己的精神會讓企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8. 改革發展能力 每個企業家都知道改革的重要作用。但是要有真正敢於放棄舊的做法,把改革的理念落實到實處,並且改得正確,革得有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9. 核心培育能力 一個企業要有自主創新能力,隻有依托自主創新培育核心能力,才有積極參與跨國競爭的機會。
10. 對外推廣能力 除了引進來,還要走出去。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應該內秀,還要能夠外現,別人看得到的好,才是真的好。而別人願意參與投資,才是對一個企業最大的肯定和認同。
企業家所追求的三個境界
1. 生意人——草商 這類人不需要也不太喜歡動腦筋,目光不長遠但富有冒險精神實幹主義的“草莽英雄”,他們為生存而奮鬥,憑經驗管理、靠直覺做事,敏於行,訥於言,拙於思,“小腦發達,大腦不發達”。這些人就是商業叢林中的土狼,體格強健,四處奔跑,永不疲倦,永不言敗。這些人構成了中國企業家的主體,80%以上的大小總裁們都是這一類型。
2. 商人——儒商 這類人以知識武裝自己、具有“士魂商才”的商人。所謂士魂,就是這種企業家在市場大潮裏沉浮多年,必然會嚴格遵守商業道德,誠信為本,謀利有度;所謂商才,指的是這類企業家在商場中修煉有成,善於抓住商機、把握經營之要,圓融管理智慧,熟練運用各種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他們正像以敏捷和速度著稱的獵豹,嗅覺敏銳,行動快捷,能夠巧妙地避開陷阱,迅猛地抓住獵物,並且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修煉出對於危險和機會特殊的直覺。他們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熟悉每一種利益格局,懂得在灰色領域如何靈活自如地穿行。在中國企業家中,儒商占的比例不會超過20%。
3. 企業家——哲商 這類人是用智慧統率知識的新商人,在他們的經營運作中體現出來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他們就像草原中的大象一樣,站得高、看得遠,走得雖慢,卻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累積雄厚的實力。這些人平時看起來四平八穩、不輕易出手,但隨便跺跺腳,商界就要晃三晃。在商界中,這類的哲商屈指可數。在很多時候,他們的行事方式往往也讓土狼、獵豹們難以理解,無法認同。但他們以企業為平台,以財富為力量,以報效社會為己任,以利益眾生為追求,在企業成功、事業有成的同時也實現生命升華和智慧圓滿。哲商也是企業家的最高境界。
創業者實現自我價值的十條路徑
1. 知行合一 成功創業應在思想上、行動上貫徹“知行合一”。這裏的“知”就是我要實現什麼創業目標,需要建立什麼樣的企業,這樣的企業需要承擔什麼風險。“行”就是如何通過行動即執行力實現目標。知是行之始,行為知之成。在創業過程中,如果創業者沒有“知”的目標,那行動的路徑肯定是不確定的,方向是不明確的。如果沒有“行”的動力,那麼“知”也就成了空想。知行合一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需要通過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來實現。
2. 就地取材 對於縣市以下的創業者來說,圍繞本地資源或特色產業,就地取材,已成為成功創業的正確選擇。各地的特色產業也不少,但就地取材、做大做強的企業不多,這正是需要開拓的創業空間,亟待開發的創業資源。就地取材這個“材”可以是有形的特色產業、特色資源,也可以是無形的資源。比如說一首民歌,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個典故,甚至是幾句民諺,隻要有價值,都可以引發出一種商品、一種產業、一個知名品牌。問題在於,創業者要有發現的眼光、創新的思路,要認真研究深入發掘。
3. 產業集群 創業,當然不一定非要選擇教具項目,但路徑選擇產業集群卻是很有必要的。這已被全國很多地方的實踐證明是成功之路。但是要形成集群規模,必須需要時間的積累,有時要花費數年乃至十年時間才能形成今天的產業集群優勢。但是集群優勢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因為每個企業都做得很專,有利於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創新技術。這種產業集群通過單個企業的專和整個區域的全,通過單個企業的小和整個區域的大,迅速形成了國內甚至世界範圍的競爭優勢。
4. 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之所以有可能成功,是因為有些項目大老板不願幹、小老板幹不來。因為市場規模小,容不下大資本,所以大老板瞧不起,正好“山中沒老虎,猴子當大王”;小老板一般隻會小打小鬧、急功近利,沒產品創新、品牌建設與維護等意識或能力。生活中的“小題”幾乎到處都有,市場缺口永遠是存在的。問題是創業者要轉變觀念,不能以為抓“小題”沒出息,要堅信市場是開發出來的。做小生意需要堅持不懈,小商品量大了,不僅成本下降,還能產生集群效應。
5.無中生有 如果一個地方沒有資源,自己又沒有技術特長和優勢,創業者想要摸索出一條通向成功創業的途徑,最好的辦法就是“無中生有”。隻要依靠市場化的頭腦與手段,企業依然可以成功地配置、聚集各種生產資源為己所用,屢屢創造出令人驚歎的“零資源現象”、“零技術現象”、“零生產現象”。所謂“無中生有”,不是什麼都沒有,有的是創業精神,有的是市場經濟頭腦。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創業一方麵是冒險,一方麵是腳踏實地。創業者要有敏銳的市場本能,能從混濁不堪的市場中看到空白點,要有先知先覺的敏感度,看準之後,要毫不猶豫,努力去做。
6. 品牌共享 市場經濟就是品牌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業的成功就是培育品牌的成功。然而,創業企業要想打造出一個響亮的品牌談何容易。要找到一條周期短、成本低又能打造品牌的正確途徑,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品牌共享。所謂品牌共享,是指若幹家企業基於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有某種相關性而共同使用同一品牌,以形成整體優勢的市場競爭戰略。原本資源有限的創業企業可以同一品牌為紐帶形成聯合體,進行品牌宣傳,有效減少成本支出,並使邊際效益增大,容易形成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規模效益。
要實施品牌共享戰略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①確定該品牌的產品組合、技術服務標準和目標市場定位;
②尋找共享夥伴,找到一定數量符合品牌定位條件的企業,在共同自願的基礎上達成品牌共享協議;
③擴大品牌影響,注重品牌保護。
7. 資源整合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不是先有資源再去創業的,而是在創業中尋找資源、整合資源。大量創業的事實證明,資源整合是成功創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創業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各不相同,但整合資源的途徑基本相同——這就是合作。在合作中尋找資源,在合作中加快發展。
8. 逆流而上 創業的衝動在於敢於向現狀挑戰。甘願承擔風險的人,敢於逆流而上,一般選擇機會的能力都比較強,因而風險性收入就高。時下,大多數人都求平穩。創業沒開始先問有沒有風險,一聽說有風險便順流而下,這哪裏是創業?創業要承擔風險,所有的創業者都是冒險家。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肯定稀缺,什麼越稀缺,什麼就越值錢。中國百富所具備的十大品質位於第三的就是冒險,冒險也是稀缺,因而值錢。
9. 錢散人聚 這裏講的錢是指股權,意指股權越分散,人就越有聚合力。有些創業者在建立自己的企業以後,總是想完全擁有整個公司的所有權和股權,不讓股權分散,結果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是“打工仔”。這種“錢聚”帶來的是“人散”。技術人才引不進來,管理人才留不住,就連普通員工也是幹一天混一天。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產權、技術、管理、人才、環境以及公共關係都是很重要的。在所有製形式多元、產權結構多元發展的趨勢下,通過股權的相對分散聚集人才,不失為創業企業的成功途徑。
10. 走自己的路 創業者創辦了企業以後,往往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麵都比競爭對手強,認為隻有達到“全能”,企業才會成功。其實,做到“全能”是不可能的,全能往往是不能。任何企業很難在各個方麵都做到完美無缺,都高於競爭對手。創業企業的成功是市場的認可而不是對手的認可,貴在走好自己的路。有些企業成功是因為有效執行創新的思路,而有些企業僅在產品、服務、價位上優於競爭對手從而取得成功。成功創業並無共同特色,有人善於交際,有人木訥寡言,有人長於分析,有人慣用直覺,有人心如細發,有人大而化之,有人懂得避險,有人樂於冒險,有人高度授權,有人獨攬大權。重要的是創業者的長處和氣質的充分發揮,一如既往地保持創業激情,堅持不懈地發揮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