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認識環境(1 / 3)

政治環境對創業的影響

政治環境對投資創業起著重大的作用。每個投資者在創業前都應該對國內外的政治環境進行全麵分析,從而為創業奠定基礎。政治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具有不可逆轉性。政治因素一旦波及企業,就會使企業發生十分迅速和敏感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公司所無法駕馭的,所以要開始創業,必須提前把握政治環境,做好決策。

1. 把握國家政策對於創辦公司的影響 總的來說,影響創業活動的國家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麵:國家的扶持政策、各種融資政策、人員流動政策。

① 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目前國家鼓勵個人創業,除了發展經濟、搞活市場的考慮外,解決就業、增加稅收等也是政府傾向興辦企業的原因。關注這些資訊,可以為你的創業項目提供不少便利,省去手續上的麻煩,並且節約資金。

② 了解各種融資渠道。目前在我國,開放的融資渠道大大超過過去,不但可以向銀行貸款,還能通過民間融資、風險投資等低門檻的方式獲得資金注入,這能更大程度地保障創業成功。

③ 靈活地進行人員調動。增加勞動力的流通也是促進創業活動的一個關鍵措施。戶籍限製的改進、住房商品化、醫療保險社會化等能夠吸引新員工的措施,都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充分利用這些政策吸引技術人員和充滿活力的新型人才,一方麵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麵也可以讓企業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

2. 要善於對政治情況進行分析 所有成功的創業者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閱讀新聞,從中甄選出重要資訊和有利資訊。優秀的創業者應該有這樣的敏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有用的信息,並且根據這些信息作出判斷。

① 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抓緊學習,並做深入研究;

② 把握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對重大政治事件、現象的出現多加關注,並預見其對企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

③ 注意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的連貫性,不要因為一點捕風捉影的跡象就輕信謠言,甚至改變自己的決策。

經濟環境對創業的影響

所有投資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中進行的,隻有深入分析經濟形勢,利用經濟環境提供的優勢,創業活動才能水到渠成。經濟環境對任何一個投資者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關鍵就在於對經濟環境的利用。環境提供的條件、機遇是均等的,關鍵在於創業者是否能夠審時度勢,正確決策。所以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經濟視角和經濟思維應該是立體的、多元的,而且要對整個經濟大係統有著清醒的認識。

1. 了解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 要了解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主要應該弄清楚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水平,還要了解各階層的消費能力和市場環境。具體來說,經濟結構指的是各產業的結構比例,社會消費結構,社會流通、交換結構,金融資本組成結構以及分配結構等。而經濟水平指的是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增長速度。你觀察的視角越宏觀,越能得到更全麵的資訊,從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作出更有遠見的決定。

2. 多關注關於經濟的法律 隨著市場的靈活開放和不斷湧現的創業機遇,國家也出台了各種經濟法律來推動新創業項目的出現,並保障創業的順利進行。所以關注這些新的政策,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吹動的經濟新風來為自己的項目增加便利和優勢。需要關注的新政策包括產業政策、金融貨幣政策、物資流通政策、價格政策、勞動報酬政策、社會福利政策和對外貿易政策等。尤其應該關注的是國家出台的與創業有關的新法規。因為隻有更多地了解關於法規政策的詳情,才能在創業路上少吃虧,並且成為披荊斬棘、所向無敵的創業勇士。

具體來說,需要關注的法律有:

① 基本法律:包括《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

② 公司企業法律:包括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③ 勞動法律法規:包括勞動法、各地勞動合同條例、知識產權法律、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④ 公司企業稅法:包括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增值稅暫行條例、營業稅暫行條例、稅收征收管理法。

3. 準確預測經濟發展趨勢 俗話說“洪水將至,築壩不及;群魚遊過,結網晚矣。”如果不能根據目前的跡象分析出未來的趨勢,那麼在商場上,你會始終慢人一步。宏觀的經濟環境因素以超前性為基礎,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一個優秀的決策者能夠準確預測這種趨勢,那麼就能有效利用機會並且規避風險,在商場上搶占先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遠見和先見。

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

創業中需要麵對的外力不僅來自政府,還來自整個社會。因為法規政策畢竟是人為製定的,而一個民族的心理和習俗是幾千年延綿傳承下來的,根深蒂固,所以研究國民的消費心理,了解國民的需求和喜好,就成了創業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關注社會環境,最重要的是要關注中國人的消費觀念。目前我們處在一個信息、觀念多元化的社會裏,手裏的錢該不該花,該怎麼花是每個人都在算計的問題。歸納起來,中國人對於消費有以下三種心態。

1. 重視品牌 隨著各種質量問題的出現,中國人對於商品質量越來越不放心。在這樣的不安全感之下,相信名牌、相信權威部門的認證就成了中國人特殊的消費心理。很多人甚至把品質和品牌直接對應。所以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同時,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才能讓老百姓對自己的購買更有信心。

2. 以傳統的節約型消費為主 受到千百年來“勤儉持家”傳統美德的影響,中國居民目前還是以傳統的節約型消費為主。高價的商品吸引不了大眾買家,而價廉物美才是居家過日子的最佳選擇。而且中國人口多,不能指望國家在短時間內就使得福利製度涵蓋到每個人身上。所以大多數人還要為住房、醫療、就業、教育等問題擔心,未雨綢繆,小心翼翼地過日子。如何讓老百姓感到自己花了錢還占了便宜,就需要考慮定價的問題。

3. 年輕人越來越推崇“超前消費” 超前消費是一種特定的消費行為,通俗地說就是“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盡管老一輩人並不讚同,但是年輕人還是通過不停地刷卡,來追求體麵和榮耀。所以在投資針對年輕族群的項目時,刷卡方便,能夠分期支付等形式對年輕一族會構成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