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Logo標誌。從街頭巷尾大大的黃色“M”,到綠色美人魚標誌,甚至於奧運五環,電視台台標,都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logo標誌。隻要看到logo,顧客一下子就會反應過來附近有什麼商店,或者是附近有什麼組織機構。 logo 又稱標誌、徽標、商標,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它承載著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綜合信息傳遞的媒介。標誌作為企業CIS戰略的最主要部分,在企業形象傳遞過程中,是應用最廣泛、出現頻率最高,同時也是最關鍵的元素。企業強大的整體實力、完善的管理機製、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都被涵蓋於標誌中,通過不斷的刺激和反複刻畫,深深地留在大眾心中。
③ 視聽包裝。 品牌的包裝應該是多元化,全方位,立體性。所以視聽包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每一家商店都應該有其風格性的樂曲,例如快餐店的音樂風格應該是輕快活潑明媚,讓人心情愉悅,食欲大增;咖啡館的音樂風格就應該是爵士那樣慵懶、魅惑、讓人很容易安靜並且沉醉,不希望離開;高級服裝店的風格應該是輕鬆又有質感,決不能播放一些口水歌,那會讓店鋪的檔次下降。在音樂裏,顧客能夠更加容易地了解和接受一家店的風格,並且音樂能夠主導顧客在店內停留時間的長短。
④ 廣告標語。好的標語能夠在大眾中間形成流行語,成為人口傳誦的時尚用語。這樣的宣傳效果是最好的。廣告語講究簡潔凝練、明白易懂、朗朗上口,新穎獨特、主題突出。像普通百姓耳熟能詳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飛利浦),“農夫山泉,有點甜”。當顧客需要購買此類商品的時候,自然地會想到這些標語。在價格、包裝等其他因素允許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自己最常聽到的品牌。
⑤ 目標客戶。品牌的包裝和宣傳應該有針對性。如果能夠根據目標客戶群展開宣傳攻勢,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麥當勞、肯德基推出的初期,是主要針對青少年以及兒童的。有一係列的活動,例如兒童樂園餐,專門給兒童活動的兒童樂園區域,專門帶孩子在門口跳舞的值班服務生,兒童生日聚會策劃等。再以此為入口,慢慢發展了家庭套餐,把成人也包括進目標客戶之中。這樣的發展策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⑥ 文化氛圍。品牌的宣傳不僅是一種商業目的上的推廣,而且也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展示。所以品牌的氛圍要和企業的文化氛圍、地域背景、受眾品味相吻合。例如“星巴克”這個名字來自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中一位處事極其冷靜,極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當時喜歡這部書的主要是受過良好教育、有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從星巴克這一品牌名稱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確其目標市場的定位:注重享受、休閑、崇尚知識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資情調的城市白領。而這種名詞之後隱含著的文化積澱,就會吸引相關的顧客駐足。
⑦ 宣傳手段。不是每個品牌都是在大規模、轟炸式地做廣告。宣傳的操作方式也是在品牌氛圍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例如高端時尚品牌就不適合在電視上做廣告。因為電視的受眾是比較大眾、居家的,他們並不是購買這些時尚產品的主流。所以宣傳要找和品牌定位相符合的途徑。過去,消費品牌的創建往往是通過大規模的市場投放和傳統廣告來實現的,寶潔就是靠這種方式做大做強的。但是星巴克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星巴克不是一夜成名的公司,曾經掙紮了許多年。星巴克采取的是直接經營的古老方式,就像一個商人,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顧客,通過口碑宣傳,慢慢積累而發展。
3. 利用消費者的新奇心理 很多人都願意關注新事物,帶有濃厚的獵奇心理。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他們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越來越多地追求個性自由,崇尚標新立異,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和高品質的生活內容。
像“淩誌”車改名為“雷克薩斯”,就是利用了消費者新奇心理的品牌推廣戰略。淩誌和雷克薩斯,兩個名稱第一個直觀的感覺就是一個是中文名,一個是洋名。在中國,盡管現在已很開放,不過隻要跟洋名掛上鉤的都會特別不一樣,在國人眼裏也許就代表高貴。豐田既然有贏得市場的野心,那麼做一些能吸引大眾眼球的事情也是很值得的。新名利用了消費者對新事物的獵奇心理。其實消費者都有探索新鮮事物的激情,所以產品也需激情化的操作來吸引更多的客戶。
客觀世界變幻莫測,許多事物人們沒見過或沒聽過,充滿了神秘,往往引起人們極大的好奇。就商品而言,也有許多新奇的東西是人們所不了解、不認識的,因此產生好奇心理是正常現象。在好奇心理驅動下,消費者隨時可能形成感性購物欲望和購物行為。也有的消費者由於性格較活躍,生活中喜歡標新立異,他們除了具備一般好奇心理外,還養成了獵奇的癖好。凡是他們認為奇特的商品,無論式樣、功能、造型還是色彩,隻要能滿足好奇心理,都會成為他們獵奇的對象。這些人往往會成為新產品消費的帶頭人。因此,精明的企業經營者在開發產品,開拓市場時,都非常注意觀察和分析這類消費者的心理表現,從而為企業鋪設成功的道路。
4. 利用消費者的信賴心理 消費者一貫信賴大品牌,老字號。他們會習慣挑選熟悉的品牌,或者在熟悉的幾種產品中選擇。所以新品牌推廣的時候,如果能夠讓消費者聯想起他們熟悉的品牌,他們會更加樂意地接受。比如新生的很多仿西式快餐店,都會模仿麥當勞的標誌色彩和店麵布置,希望給顧客營造一種熟悉和信賴的感覺。甚至希望潛移默化中能夠起到替代的作用,影響消費者養成新的消費習慣。
5. 要能夠創造轟動效應 品牌推廣要有轟動效應,才能大規模地產生影響,廣告作品是給受眾看的,受眾的接受與否就是廣告傳播效果的實質。作為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廣告傳播的接受及其量化——到達率和覆蓋率——就成為衡量廣告傳播效果的一個核心評價標準。一般具有轟動效應的廣告具有較高的到達率。廣告的覆蓋率是由媒介和受眾的接受心理所決定的。因為,廣告要想使大多數的受眾接受,就必須考慮他們的特殊口味和消費需求,就必須滿足他們的收視需要的心理。這些需要在廣告作品的收視之前就形成一種期待視野。廣告作品如果和他們的收視期待視野一致,受眾就會接受;否則,他們就會拒絕。
例如,大眾汽車的一次廣告就起到了非常大的轟動效應。大眾公司請了一架德國坦克碾壓自己生產的SUV。前後一共碾壓了三次,雖然車身有所損毀,但是坦克到了第三次,仍然發生車身傾側的現象,這表示大眾汽車出色的品質。這個廣告就在消費者中起到非常大的影響,該品牌很快隨著傳播深入人心。
6. 用最少的投資做最大的宣傳 進行品牌宣傳,投資是必不可少的。國外許多公司都是百年大公司,技術力量都非常雄厚而且比較成熟,發展後勁很足。他們不斷研究不斷開發品牌個性,在這方麵中國企業與之相比差距很大。在資金實力上,國外大公司一般都從戰略上來考慮,先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個性化品牌開發,推出一個主要產品,把品牌打響後,再進行後續的產品推廣工作。
但有時候聰明的營銷策略在品牌推廣的過程中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遊局策劃的“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就堪稱經典案例。該旅遊局高薪向全球範圍招聘一名工作輕鬆的大堡礁看護員,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時,此事件無疑有了足夠的亮點吸引新聞媒體競相報道,輕鬆地得到免費廣告般的速效傳播。這項活動籌劃了3年,經費預算總計170萬澳元(約合735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了護島人15萬澳元的薪水。但目前帶來的公關價值已經超過7000萬美元(約合4.8億元人民幣),完全稱得上是低付出、高回報的經典營銷。
7. 堅持市場取向的核心思想 品牌以產品為物質基礎,沒有高品質產品為支持的品牌,根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有高質量的產品,並不一定能塑造出強勢品牌,強勢品牌還需要其他優勢來共同充實,這就涉及怎樣去做品牌。而國內的許多企業,盲目地以為樹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質量問題,結果紅火了一陣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費者對產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說,品牌是消費者對產品產生的直觀感覺和聯想的總和,是消費者想要解決某一方麵需求時,就自然想到的解決方案,這就涉及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所以進行品牌經營時,一定要認真考察市場,根據消費者的心理需要製定發展戰略,這樣才能減少做無用功,最大限度地保證花費都落到實處。據大眾傳播心理學,消費者對任何產品都有一種潛在的抗拒心理。消除這種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讓消費者自願了解產品。具有文化內涵或特定理念的產品更容易與消費心理磨合。這種文化或理念在消費心理的滲透是潛移默化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品牌經營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8. 在競爭中合作互補 新生的品牌不一定有充足的能力獨立發展,所以要想辦法向成熟的大品牌和大企業取經,尋求合作。合作競爭並不意味著消滅競爭,合作競爭是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促使企業間的關係發生新的調整,從單純的對抗競爭走向一定程度的合作。依靠大品牌,一方麵是利用消費者對大品牌的信任和熟悉,擴大自己產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學習大品牌的發展經驗。但是依附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應該脫離合作,走向獨立。非能如此,自己的品牌永遠隻會成為人家的附庸,甚至可能被人吞並,成為市場競爭的犧牲品。
品牌經營的六個注意事項
1. 在創業之初就樹立品牌意識 企業品牌經營是通過品牌實力的積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建立顧客忠誠度,形成品牌優勢,再通過品牌優勢的維持與強化,最終實現創立名牌與發展名牌。品牌經營與產品經營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比產品長得多,產品往往隻是相對某個特定的需求時期而言。產品經營主要是保證產品的品質與功能,提供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滿意度和價值感,而品牌經營是一種核心的信念,貫穿於整個企業之中,形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它所經營的不僅僅是形象,還包括認同,這種認同反映了品牌的個性,體現了企業的實力。所以品牌意識要從企業的創業之初就開始培養,不要隻想著賣產品賺錢,而應該有長遠的計劃,懂得要有大局意識和長遠意識,要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使得品牌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2. 有重點地打造國有品牌 品牌的樹立以核心競爭力為支柱,要靠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來完成。核心競爭力反映在企業某個或某幾個關鍵環節。國內企業受資金、技術、人才各方麵條件限製,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麵出擊,而應該集中自身優勢,如完善的銷售網絡、對國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對優勢環節的投入,以創新來保持與發展核心競爭力,進而為品牌經營打好基礎。
3. 運用多種品牌推廣形式 現在很多企業在品牌經營方式上,對品牌推廣形式偏頗而又單一,除了廣告,還是廣告。大家都把品牌的知名度擴散、產品銷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體的廣告轟炸上,隻要“量”到了,其他什麼都可以忽略,廣告創意、媒介組合、公關行銷等充滿挑戰與趣味,能夠讓產品及品牌推廣得更好的方法,卻沒有引起更多的關注和應用;即便是廣告本身,也是思維貧乏、創意雷同。其實品牌的經營不應該被條條框框束縛住,不但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媒體,還要利用新的媒介平台,比如網絡,地鐵公交電視等,物盡其用地擴大宣傳。
4. 品牌創造和保護並重 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品牌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經濟環境、競爭對手的狀況、企業發展戰略不斷進行調整,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與品牌形象。同時,還有核心競爭力與品牌的保護問題。一個組織要成長,就必須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專攻核心專長,然後以核心專長直接指向最終用戶,不斷創新以抓住最終顧客,而這些創新都必須有法律上的保護,否則不被競爭對手模仿就是一句空話。目前許多中國的老字號都被國外搶先注冊,在中國企業一次次聲討和反對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是不是由於我們缺乏保護意識才縱容了他人的插足。
5. 應該不斷豐富品牌內涵 品牌經營戰略是關於強化品牌意識,發揮品牌優勢,確立品牌定位,樹立品牌形象,豐富品牌文化,擴大品牌資產,提高品牌價值的一係列謀劃與決策。所以要不斷豐富品牌內涵,挖掘文化積澱,才能夠使品牌保值甚至不斷增值。品牌帶給消費者的是超過產品本身的滿足感,代表著人們的一種期望。消費者的期望在不斷增加,所以品牌也應該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否則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成為明日黃花。
6. 品牌可以延伸到後續產品開發 商業品牌無形資產價值的延伸開發,是在經營和維護商業品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和挖掘商業品牌現實價值的重要手段。在當代國內外著名企業的發展實踐中,由於人們對商業品牌無形價值的消費願望與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商業品牌所帶來的超額商業利潤和超過有形資產經營的商業回報,從而使商業品牌價值的培育和開發已普遍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內容。
例如,全球知名咖啡店品牌星巴克除了銷售咖啡,還做音樂生意,去年贏得了8個格萊美獎,包括年度唱片獎。星巴克還涉足金融服務行業,發行星巴克信用卡,每年大約有10億美元的營業額。此外,星巴克還建立了北美最大的Wi—Fi熱點上網網絡。
解決產品升級和品牌提升
1. 產品升級與品牌提升必須同步進行 新營銷理論的核心觀點是4CS代替4PS:需求代替產品、成本代替價格、便利代替地點、溝通代替促銷。不能滿足消費者新需要的產品必定被淘汰;不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生產,沒有成本優勢的產品必定被淘汰;不進行銷售通路創新,不能為消費者提供購買便利的產品必定會在競爭中失敗;不加強與消費者溝通,不采取消費者樂於接受的方式促銷必定是無效的。所以說產品必須與時俱進,產品升級是生存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是競爭的需要。
2. 關注產品升級與品牌提升的辯證關係 產品的生命周期是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品牌的發展規律不同於產品的生命周期,品牌一旦建立,隻要你善於維護和提升,它的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跨越國度和時空,不受產品周期的限製;有時產品可能會被替代,消亡,品牌卻可以發揮其持久的光輝。產品不同於品牌,產品重銷售,品牌重傳播。產品與品牌又是相輔相成的,產品的創新升級、市場份額的擴大,產品知名度、美譽度的提高,將有助於品牌形象的提升。產品缺乏創新會殃及品牌,品牌形象老化會影響產品銷售。
要解決品牌形象老化的問題需走出三個誤區:
① 品牌傳播缺乏現代感,如張小泉剪刀,有悠久的曆史美名,又是中國馳名商標,由於沒有利用現代文化元素,品牌形象顯得有些落伍。
② 沒有及時為品牌注入新鮮的形象,有一些經營情況還過得去的企業,一方麵是對原有品牌形象樂觀估計,認為銷售不錯,品牌形象就不需要更新;另一方麵,認為雖然品牌形象老了一點,需要調整,卻又想著調整以後是不是還沒有現在的好。患得患失,對原有品牌過於依賴,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出手。
③ 品牌的傳播推廣弱化,在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的需求不斷的變化和提高的形勢下,如果你的產品與品牌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時時提醒消費者你的存在、你的創新,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就會越來越弱,甚至連最初的品牌知名度也變得一文不值。
3. 老瓶裝新酒 原有的老品牌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功能創新、概念創新、包裝創新、形象創新、營銷方式創新、品牌延伸等手段對產品進行升級,用新產品提升老品牌的形象,加強企業的競爭力。技術創新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產品創新最重要的手段是依靠技術創新。
4. 陳酒裝新瓶 原有的品牌還是原來的產品,久而久之會給消費者造成“產品老化、落伍、不符合潮流”的認識,通過新包裝能賦予產品時代感,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包裝作為產品的臉麵,是體現品牌特色、產品特色最基本的表現。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各種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如健康意識的提高、審美意識的提高,再好的產品一成不變的麵孔,早晚會被消費者所拋棄。因此包裝的創新是改變品牌老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5. 創新是產品升級的關鍵 消費者的需要和觀念在變化、在提高。產品層出不窮,產品的升級換代令人目不暇接,市場競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一大環境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與時俱進,適時對產品進行升級,對品牌注入新的活力。這一切都源於創新。
① 加強企業決策層的創新意識。領導層的觀念變了,才能有更大的空間,放手讓更多的技術和銷售人員進行創新,走出新路。
② 加強創新職能部門(企劃)的建設。不能把創新視作個人的勞動成果,更應該將之體係化,建設一個專門推動技術革新,產品換代升級,品牌開發的創新職能部門。
③ 加強商業情報體係的構建。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而更應該放眼市場,充分了解國內外的經濟環境,了解行業趨勢,了解品牌發展的動向。這樣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進行品牌的改造,不走彎路。
④ 企業各級都要樹立創新的意識,創新不僅僅是企業領導和職能部門的事,還應該是整個團隊的指導思想。如市場部及時反饋市場需要,科研部門及時研究開發新產品、設計部門及時開發新包裝,基層區域銷售經理就可以結合企業(品牌、產品、政策等)與市場(競爭態勢、風土人情等)因地製宜地進行創造性的銷售,從渠道創新、營銷方式創新、促銷手段方麵創新,並積極把握市場動態、及時向企業提出產品升級的改善建設。隻有整個企業的每一根神經都動起來,創新思維才會源源不斷,隻有具備了創新能力再加以準確地把握,適當的超前、及時的跟進,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質量管理的五種典型模式
1. 舍利保質 舍利保質是一種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維護企業形象,寧願加大成本投入,犧牲產品利益的質量管理模式。當企業的質量和利潤發生矛盾時,是否敢於舍利保質,能否放棄眼前利益而著眼於長期利益,是否始終堅持質量高標準,對私營企業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例如,目前媒體上經常出現的產品召回製度,就是一種舍利保質的做法。產品召回製度是指產品的生產商、銷售商或進口商對於其生產、銷售或進口的產品存在危及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缺陷的,依法將該產品從市場上收回,並免費對其進行修理或更換的製度。雖然這樣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為了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為了企業的社會形象,這樣的做法是必需的,而且是唯一的。
2. 以質為本 以質為本就是“以質求生存”、“以質求發展”。這個“質”它不是單指產品的“質”,它應該還包括“工作質量”、“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這每一項都是企業必須要認真思考,謹慎對待,一絲不苟的。所謂“工作質量”,是指做每一件事,都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而且,盡可能地做到高起點(當然,這要參照實力而言)。“產品質量”,是立足之本,就同一產品而言,至少應該達到社會上的平均質量水平。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進而擴大市場份額。“服務質量”是對產品必需應有的一個補充和輔助手段。這種“服務”包括“謙恭”、“慎言”、“謹行”、“和善”、“真誠”等。要用“服務”使客戶對產品乃至服務人員產生“青睞”,才能促進和幫助產品銷售,擴大市場。
3. 合理取質 有人認為以質取勝,質量越高就越好。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產品是具體的,產品質量也是具體的。產品質量因產品性能、技術標準、用途、使用對象、消費區域等因素的差異,存在著不同的質量標準,在質量上具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如果將質量定得過高,造成資源浪費和成本上升,同樣也會削弱產品的競爭力。以質取勝,要求私營公司實事求是地確定好產品質量的標準界限,根據產品特性、競爭態勢和客戶需求製定合理的質量標準。在保證產品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主體零部件質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競爭中勝人一籌。忽視產品質量、粗製濫造是錯誤的,片麵追求高質量,造成質量過剩,同樣也是有害的。
4. 全麵質量管理 全麵質量管理這個名稱,最先是於20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的著名專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傳統的質量管理基礎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營管理上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質量管理,現已成為一門係統性很強的科學。其內涵是以質量管理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者、員工、供方、合作夥伴或社會等相關方收益而使組織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全麵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別在於,它強調為了取得真正的經濟效益,管理必須始於識別顧客的質量要求,終於顧客對他手中的產品感到滿意。全麵質量管理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指導人、機器、信息的協調活動。
全麵質量管理(TQM)的工作體係是:
① 市場部門調查和判斷消費者的質量需求。
② 研究設計部門,根據市場分析結論,做出完整的產品設計規格說明書。
③ 采購部門,采購合乎質量要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④ 生產技術準備部門準備生產所需的各種設備。
⑤ 生產部門按照質量要求進行生產、裝配。
⑥ 檢驗部門依照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對產品進行檢驗。
⑦ 銷售部門在產品裝運過程中保證產品不受損害。
⑧ 安裝和用戶服務部門,按照正確指示進行安裝,並提供各種技術服務。
全麵質量管理(TQM)的顯著特點有:
① 拓寬管理跨度,增進組織縱向交流。
② 減少勞動分工,促進跨職能團隊合作。
③ 實行防檢結合,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強調企業活動的可測度和可審核性。
④ 最大限度地向下委派權利和職責,確保對顧客需求的變化作出迅速而持續的反應。
⑤ 優化資源利用,降低各個環節的生產成本。
⑥ 追求質量效益,實施名牌戰略,獲取長期競爭優勢。
⑦ 焦點從技術手段轉向組織管理,強調職責的重要性。
⑧ 不斷對員工實施培訓,營造持續改進的文化,塑造不斷學習、改進與提高的文化氛圍。
全麵質量管理(TQM)可以為企業帶來以下益處:
① 縮短總運轉周期。
② 降低質量所需的成本。
③ 縮短庫存周轉時間。
④ 提高生產率。
⑤ 追求企業利益和成功。
⑥ 使顧客完全滿意。
5. QM質量管理 QM(Quality Management—質量管理簡稱),是對確定和達到質量目標所必需的全部職能和活動的管理。包括質量方針目標的製定及其組織實施,也包括質量控製活動。QM法是依據因缺陷產品和廢品所造成的直接損失相當於製造業銷售額的20%以上,而間接損失則不可估量這一經驗數據提出的。它要求把產品缺點發生額降到零,消滅廢品,製造無缺陷產品。尤其是在名流企業,如通用汽車公司,IBM公司中特別盛行。
QM法強調的四項基本原則:
① 要有工作質量要求:生產或服務者必須提供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或勞務,並使得獎懲分明。
② 建立質量管理係統:按照環節、工序管理,質量工作強調事先預防而不是依賴於事後檢驗。
③ 提高質量管理目標:把完成標準定在無缺陷上,使得不符合規定標準的數量等於零。
④ 對質量實行量化管理:衡量質量工作的尺度是缺陷發生次數和發生額,以此為依據,實行定量檢測和定量分析。
員工培訓的八種方法
1. 上崗前培訓 上崗前培訓是在新招聘的人員正式工作之前的重點突擊式的培訓。其培訓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公司的規章製度,員工的條約規範,作息條款,總體工作流程和每個崗位的主要職責和工作方式。接受上崗前培訓能夠讓學習者更快地融入公司的環境,把自己視為新公司的一分子,從而能夠更好地在新崗位上完成分內的工作,並且有餘力做出更大的業績。
2. 實踐式培訓 實踐式培訓就是讓學習者獨立完成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聽起來不像是培訓,但是這種潛在的培訓價值很快就會在員工工作中顯露出來。試想在整個工作中,他必須合理地安排每一個工作步驟:在什麼時間達到怎樣的目標;決定采取哪種工作方式、哪種技能;當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得自己去想辦法,拿出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對於培養他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這種學習方式也有利於促進學習者為獨立完成工作去學習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3. 師徒式培訓 這種培訓是安排學習者在一段時間內跟隨“師傅”一起工作,觀察“師傅”是如何工作的,並從中學到一些新技能。學習者如同“師傅”的影子,這就要求“師傅”必須有足夠的適合的技能傳授給那個“影子”,而且“師傅”還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隨時回答“影子”提出的各種問題。這種培訓方式在需要手工完成任務的領域較為常見,它不僅鍛煉了員工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增加了他們的學識。
4. 開放式培訓 這種學習方法給接受培訓的人以較大的自由,學習者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內容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是管理課程,也可以是計算機編程方麵的知識,或者是他們感興趣的、在他們的工作中有用的一些知識。他們可以到圖書館裏去自修,還可以請公司的業務顧問幫忙。有的公司甚至要求學習者在一段時間內閱讀一些與他們工作相關的書籍,然後在公司的培訓會上講演。
5. 假日式培訓 有些公司通常會允許或安排某些業務骨幹每星期有一天或者半天不到公司上班,讓他們到工商管理大學去學習短期培訓課程,並希望他們學成後,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假日式培訓”。通常員工也會利用這個“假期”獲得相關的資格證書。
6. 輪換式培訓 在某些公司,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一位經理前兩年在公司的一個部門任職,而接下來的兩年,卻轉入另一個部門任職,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工作輪換”。它適用於大大小小的公司。一般公司規定一兩年內某些管理者的崗位就可以輪換一次。到那時,新的崗位,新的職位,新的員工,新的問題,一切從頭開始,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出全能人才。
7. 第三方培訓 有的企業會請第三方的培訓公司,采用更新穎的戶外拓展訓練作為入職培訓的一部分。這種拓展訓練沿用了體驗式培訓的基礎理論,結合新人融入方麵的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研究成果,通過科學的情境設計,讓課程兼顧新人的個體行為感受、團隊角色觀念的樹立和企業價值認同的推動,從而促進新員工融入企業,加強新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也使新員工在體驗中理解和認同企業文化。
8. 企業大學化培訓 有的跨國公司為了進一步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在職人員的修養,增加人員的凝聚力,會特意設立培訓部門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甚至有一些公司會將自己的部門開辦為大學,為企業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摩托羅拉就是其中的一個。
摩托羅拉大學總部在美國利諾伊州,全球有14個分校。每年教育經費在1.2億美元以上,這不亞於國內名牌大學全年的教育經費投入。摩托羅拉的培訓課程科目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大類:管理、質量、技術、市場與營銷。摩托羅拉會給員工提供超出工作範圍之外的培訓課程,這是很多企業做不到的地方。雖然有些員工會因為得到了培訓,掌握了一門新技能而跳槽。但摩托羅拉能一如既往秉持發展人才的理念,進行員工培訓。他們認為,單從數量上講,可能會損失一個人才,但是由於這種文化會吸引來兩個人才,甚至更多。
激勵員工的八種方式
1. 一次性物質激勵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必須有足夠的物質資料滿足其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因此,直接的物質激勵往往是公司或企業管理者最常用的激勵方式之一。特別是一次性的物質激勵能夠給員工最大的刺激和動力,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勞動所帶來的成就和快樂。例如年終分紅,或者是一個項目之後的獎勵,包括當眾頒獎的榮耀,都可以在公司上下鼓舞士氣,振奮人心,取得非常震撼的影響。
2. 累積性物質激勵 累積性物質激勵指的是不一次性地給付獎金或者紅利,而是按照等級和工作年限進行考核,依照考核結果來決定提升或者授獎。這一做法的好處:一是可以留住人才,大家都會因為所積累的工作經驗和潛在的加薪空間願意留任;二是不錯過優秀人才,每一個能力較強又積極工作的人都會有出頭之日;三是能夠更公正透明地剔去不適合的員工,不給那些靠關係的人鑽空子的機會。